铿锵向北 中欧班列(长沙)跑出内陆开放“加速度”

来源:人民网2023-08-10
浏览量:1|| | ||

长沙国际铁路港内的集装箱运输。人民网 吴茜薇摄

长沙国际铁路港内的集装箱运输。人民网 吴茜薇摄

2014年,长沙发出首趟中欧班列,通达德国杜伊斯堡。

2022年,长沙进出口总额增速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进出口额超100亿元企业实现零的突破,中欧班列开行量位列全国第三;

越来越多湖南本土产品借助中欧班列“连点成线”“织线成网”的线路布局,实现了“湘品出湘”直通海外……

作为一座内陆城市,长沙从“内陆腹地”到“开放高地”;从“不靠海、不沿边”,到实现“一带一部”与“一带一路”的深度融合。

中欧班列,助推长沙打通了对外开放新通道。

中欧班列(长沙)同江口岸首发现场。人民网 吴茜薇摄

中欧班列(长沙)同江口岸首发现场。人民网 吴茜薇摄

搭载本土企业“走出去”

“呜呜……”一声火车长鸣,满载165辆吉利整车的专列驶离长沙, 8月1日从长沙经由黑龙江同江口岸发往莫斯科。

这趟满载的“吉利专列”货重约287吨,货值约429万美元,是中欧班列(长沙)在同江口岸首发班列,标志着长沙打通了经黑龙江同江口岸联通俄罗斯和欧洲大陆的重要新通道。

55个集装箱汽车整车,量身定制运输装载方案……为做好此次班列首发工作,湖南铁路部门从装车方案、运输组织、货运调度等方面着手,优化班列开行方案。在安全装载的前提下,实现货物装载数量最大化,有效压缩企业运输成本。

据悉,今年1月至7月,湖南中欧班列共开行491列,贯穿东西、联通内外,中欧班列(长沙)让湖南“沿海化”,让本土企业高效“出海”。

近年来,中欧班列(长沙)与湖南省产业的融合发展不断加强,由财政部枢纽到枢纽转型升级为门到门全方位服务,通过“非标产品适箱化”引导、订制物流解决方案,便利企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倡议。

2020年以来开行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吉利汽车、山河智能、澳优等制造业专列373列,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近40%,节省物流成本17.83亿元,进一步提升企业海外竞争力。

除此之外,中欧班列(长沙)在助企增效、优化通关环境上亮点频出。在长沙海关的大力支持下,中欧班列(长沙)出口整体通关时间由313分钟压缩至16分钟,通关效率大幅提升。

“2022年开通了中欧班列山河智能专列,相较之前的海运模式,运输时间缩短20多天,运输成本降低15%左右。”山河智能董事长、首席专家何清华表示,专列帮助企业缩短了合同交付时间,还大幅降低综合成本,提升了本土企业在海外的市场竞争力。

不仅是山河智能,2022年,中联重科国际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2.6%、三一重工挖掘机国际销售额同比增长69%;今年仍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国际订单有望翻番。

工作人员认真核对检查。人民网 吴茜薇摄

工作人员认真核对检查。人民网 吴茜薇摄

吸引外资外贸“投进来”

随着中欧班列(长沙)的稳定开行和效率提升,运输成本逐步降低,形成了明显的辐射带动效应。

广东、上海、江苏、福建、江西、广西等省外地区货物向长沙集结,带动大量外贸和货代企业在长沙集聚,逐步成为货物集散和产业集聚的重要枢纽,形成了对货物贸易和制造业强力支撑的枢纽经济雏形。

夸特拉斯、深圳天泽跨境电商上市公司……一些重大项目落子长沙。

同时,集结中心带来的运输链、物流链和供应链,通过对经济要素的空间组织优化和构造经济生态圈引导产业布局,实现沿海产业向湖南省加速转移,助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

“对不靠海、不沿边的湖南来说,缺乏便捷的国际物流通道,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中欧班列大幅降低了物流时间,对产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凸显,成为湖南大部分制造业企业保产保供、控制综合成本、抢占海外市场的战略通道。

数据显示,2022年,中欧班列(长沙)服务外向型企业8631家,助力湖南实现进出口额高速增长(2022年进出口额达到7058.2亿元,同比增长20.2%),稳定了外资外贸基本盘。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欧班列(长沙)常态化运行线路达12条,辐射亚欧大陆近30个国家100个城市,已成为湖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的重要载体,助推湖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由2013年的344.2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569.1亿元,累计增长6.5倍。

未来,长沙将尽全力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推动中欧班列(长沙)实现集约化发展,开通经磨憨出入境往返老挝万象、经凭祥出入境往返越南河内的南向班列,着力构建以长沙为中心、连通欧盟和东盟的陆路战略大通道,高质量打造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提升中欧班列(长沙)的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