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清深湘江源

来源:人民网2022-08-29
浏览量:1|| | ||

清流从岩石下沁出,形成10平方米左右的泽地,周边是山石、灯心草、高山苔藓和矮小的杜鹃。

这是永州蓝山县湘江源国家森林公园野狗岭山顶,当地人能寻到的湘江“第一滴水”。

正是这样的细流,从山顶出发,流过湿润的苔藓,绕过结着小小果实的猕猴桃树,经过开白花的圆锥绣球、开紫花的地菍,最后穿过密密的竹林,入大桥河,聚潇水,汇湘江,流经洞庭湖,一路浩荡奔向长江大海。

1.湘江之源“掬水可饮”

“湖南省最大河流,与漓水同发源于广西兴安县海洋山。”在人们早先的认知里,湘江的源头在广西。2013年,湖南省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表明,湘江源头在湖南蓝山县的野狗岭。这一结论,印证了《山海经》“湘水出舜葬东南陬,西环之”的说法,也得到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和水利部的认定。

据测算,从蓝山县湘江源头计算,湘江干流全长948公里,比原来长了92公里;湘江流域面积94721平方公里,比原来大了61平方公里。

8月17日,我们顶着骄阳来到蓝山县湘江源国家森林公园,走近熟悉又陌生的母亲河,寻找少有人抵达的源头,探究湘江最初的秘密。

在湘江源景区,沿沟谷拾级而上,木质栈道与山色相合,万千翠绿迎面而来。一路蝉声与水声盈耳,当地人称“琛水”的源头水,水量充沛,在峡谷里急切奔流,由山石间跌宕而下。

“这里的水可以直接饮用,常年保持在一类水质。”随行的永州市生态环境局蓝山分局工作人员田军介绍。

行至“天泉”瀑布,景区栈道戛然而止。可见水流从石壁上决绝而下,水量丰富,气势不凡。这里离源头显然还有一段距离,但已无路可上。

在湘江源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护林员的带领下,我们沿另一条崎岖山路重新溯源,进入了野狗岭茫茫的原始次生林。

一路草木葳蕤,山路湮灭,蚊虫密集,一行人艰难前行。

“草木比20多年前还茂盛。”护林员李芳辉说。

20多年前,李芳辉进入野狗岭所在的林场工作,那时林场的主要功能还是木材生产。如今,李芳辉的工作由“伐木”彻底变成了护林:“现在森林最重要的功能是水源地的生态保护。”

森林涵养水源,山好水就好。2013年以来,湘江源头区域科学划定生态经济区、生态公益林和禁采区,把湘江源国家森林公园15万亩林地列入湘江源头水源涵养林核心区域,提高源头地区生态承载能力和水源地水质。

由于封山育林,附近村民不再常上山活动,山路渐渐无迹可寻。人的身影减少后,动物的踪迹多了起来,李芳辉在林中见到越来越多的林麝、豹猫、野猪、野鸡等。

我们穿行的山林,由一开始的竹林,逐渐变成阔叶树混交林,溪水不时出现在脚边,或者就在不远处淙淙作响。每到水流处,我们便俯身痛饮。

清冽的源头水,让人在酷热里周身清凉。掬水可饮,是一种人与自然互不设防的境界,和谐共处的状态。

跋涉近3小时后,我们站在了野狗岭山顶,南岭山脉在眼前绵延不绝,环抱着湘江的源头区域。在山石与野草间,湿润的苔藓横生,像一张绿毯铺陈在湘江源头,涵养着水源。

湘江源的水流声此时已隐约不可闻,但我们知道它在那,看似柔弱纤细,却坚韧不息、一往无前,这是“源”的力量。

2.保护湖南母亲河的心脏

从野狗岭一路奔袭,到达山脚的湘江源瑶族乡竹林村时,琛水已经逐渐平缓。

与琛水一道下山,记者一行来到一个美丽村落——湘江源瑶族乡竹林村。守护在湘江源头的这个瑶族村落,过着简朴的生活,有着朴素的生态观。

“这条水我们叫大桥河,瑶乡人自古以来就有护水源、爱整洁的习惯。”在湘江源瑶乡长大的廖梦婕说。

村民家家户户、世世代代,都喝山上流下来的甘甜山泉水。廖梦婕记得,小时候的夏天,妈妈每到傍晚便会把屋子前后的坪院都清理干净,用山里接的泉水冲了又冲。晚饭后,打开用泉水冰镇过的西瓜,凉气“滋滋”冒了出来,抚慰一天的辛劳与燥热。

这些,是湘江源头水留给这一方百姓的共同记忆。这样的水,怎能不爱护?

早年间,竹林村定下村规:严禁破坏水源,严禁乱砍滥伐。

2013年,野狗岭被认定为湘江源头后,竹林村进一步完善了村规民约:所有生活垃圾运至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组建党员干部义务保洁巡逻队,每天巡河一次,节假日和旅游高峰期增至两次。

“既然是湘江源头,当然要带头保护,还下游一江清流。”村民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乱扔垃圾、张网捕鸟的现象越来越少,村民左修多还主动报名成为河道保洁员。每天,他都穿着胶鞋、拿着铁夹穿梭在水边收拾垃圾,风雨无阻。

村里还用竹管架设湘江源头水直饮点,方便游客饮用。在这里,水特别甜,西瓜、丝瓜、豆角、土鸡、干笋等,均异常美味。

“湘江源山上长出来的竹笋、放养的土鸡,城里可难得吃上。”湘江源瑶族乡竹林村党支部书记肖志军说,好山好水,游客自来。现在,村里开了10多家农家乐,添置接待床位近200个。

湘江源,正成为湖南一张美丽的生态名片。

“保护湘江源就是保护湖南母亲河的心脏。”全力守护好湘江源这口湖南人民的“大水缸”,蓝山县委书记、县总河长总林长龙向洋提出,“全域湘江源、人人都是林长河长”。目前全县有县、乡、村三级730余名林长、350余名河长。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已成为保护湘江源的共识。蓝山县确立了“生态立县”战略,主动淘汰冶炼、石材等落后产能,发展生态旅游、有机农业、风能发电等绿色产业。

蓝山县生态环境监测站副站长李福辉,从2008年起持续对湘江源进行监测:“无论天气如何水量多少,湘江源水质多年来保持在一类水平,蓝山境内其他监测点也全年保持在二类以上,各项数据显示,蓝山的水越来越好。”

清澈的大桥河一路奔流进入江华,与更多水流聚集,被沿河的人们赋予各类名号:冯河、沱江、东河以及潇水。

3.一条大江的辽阔由此开启

8月18日,清早的阳光已经灼人,潇水零陵段,犁头咀码头,三三两两的人等船去萍岛,凑够10人即可开船。江风大而凉,几个市民在树荫下乘凉聊天。

“东南从蓝山来的这条水我们叫潇水,西南从广西来的那条称湘水。一直以来,东源的水量都要大一些。”游船从码头出发,往萍岛驶去,船只的轰响里,零陵区民间总河长蒋宏向我们讲述这一条水的脉络。

清深的潇水自蓝山发源后,流经江华、江永、道县、双牌,又接纳了各路支流,在零陵的萍岛与广西来的湘水汇合。湖南也因此有了“潇湘”雅称。

船开至潇湘汇合处,水面更为开阔,大江气象已成,这里就是湘江干流的起点。尽管久晴不雨,此处依然水量丰沛,漫江碧透。

“最近两个月,我们水质监测都是一类。”永州市生态环境局零陵分局总工程师唐维娜介绍。

前往犁头咀的路上,有一大片废弃厂房,巨大的烟囱静立在蓝天下,早已不再冒烟。

唐维娜介绍,原来那一片都是氮肥厂、农药厂、氧化锌厂等,从2009年起零陵区陆续关停排污企业数百家,保护湘江干流,关停最多的是2016年、2017年两年。

烟囱已冷,厂房已弃,江水日益清澈起来。

萍岛上有萍洲书院旧址,书院大门两侧有楹联:“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潇湘在江之头,洞庭在江之尾,一条大江的辽阔与浪漫,由此开启。

“千年打卡地,此处是潇湘。”永州境内,湘江流域面积和流程长度占全省境内三分之一。近年来,永州市扛起保护好湘江源头、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责任,关停污染企业,实施水环境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消除湘江水环境安全隐患。

监测显示,近年来,永州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二类水以上标准,52个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00%。

祁阳市琵琶洲,湘江依依不舍绕了个弯,准备作别永州。在这里,我们遇到了正在巡河的李顺秀。因为11年如一日守护湘江,她刚刚上榜了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

热辣的太阳下,59岁的李顺秀低头捡拾垃圾,汗湿衣衫。2017年,她成为第一批民间河长之一,被聘为祁阳市民间总河长。现在,祁阳市民间河长已发展到165名。无数人的自觉维护,护送着一江碧水向北流。

祁阳市浯溪湿地公园立着一块大石碑,上面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刻之金石,以求不朽。浯溪的奇山异水间,曾有元结、颜真卿等作诗题字,铭刻石上,在湘江边千年不灭。

而现在的湘江守护者,不仅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镌刻在巨石上,更铭记于心中,见之于行动。(记者 周月桂 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