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考前焦虑,家长先要淡定

来源:人民网2019-05-27
浏览量:1|| | ||

  高考、中考临近,市内不少中学开展形式多样的减压活动,帮助考生释放紧张情绪,以平和、乐观的心态迎考。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高考、中考临近,市内不少中学开展形式多样的减压活动,帮助考生释放紧张情绪,以平和、乐观的心态迎考。记者 陈飞 摄

  入睡困难、注意力难以集中、临近大考反而沉迷于手机……这些都是考前焦虑的表现。高考、中考临近,不少考生和家长出现不同程度的考前焦虑,心理专家表示,这不一定是坏事,适度的焦虑有利于考试的发挥。面对不同程度的焦虑,考生和家长应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

  如何正确面对考前焦虑、舒缓心理压力?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儿少心理科主任马静博士为考生和家长支招。

  A 典型案例

  女生出现心悸胸闷等焦虑障碍

  前几天放学后,高三学生小雪(化名)和同学坐公交车回家。小雪在车上突然出现心悸、胸闷、喘不过气来,随后直冒冷汗,手脚不停抖动,她和同学都吓得不轻。

  第二天,小雪和妈妈一起到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该院儿少心理科主任马静副主任医师分析,她当时的情况是惊恐发作,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

  马静详细询问后得知,从进入高三年级开始,小雪就发现了自己的变化,生活小事很难做决定,她常会慌张无措到双腿抖动。在不擅长科目的课堂上,她总感到紧张,担心被老师提问,回答不出。每次坐公交车,她几乎全程盯着站牌,生怕坐过站。

  随着高考临近,小雪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她经常感到紧张疲惫、注意力难以集中、入睡困难等。小雪曾对妈妈说起自己的情况,妈妈觉得只是学习太辛苦所致。马静表示,家长对小雪心理情绪问题的早期表现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造成孩子的焦虑日益加重。

  给考生的话 正视焦虑情绪,接纳紧张状态

  马静介绍,考生出现过度焦虑,主要原因在于认知偏差,把高考成绩和未来人生成败画等号,产生对高考成绩的过高期待。平时缺乏自信、很在意别人评价的孩子更容易产生考前焦虑。家长不适当的引导方式,也会给孩子的焦虑“火上浇油”。

  考前焦虑有病理性和非病理性之分。如果考生持续地、无具体原因地感到紧张不安,或无现实依据地预感到灾难、威胁或大祸临头,出现胸闷、心悸、气短等情况,不能正常地学习、生活,要警惕病理性焦虑,及时到医院就诊。

  “大部分考生是非病理性焦虑,可以通过自我调整来改善。”马静建议,在临考前,考生可通过以下方式调节焦虑情绪:

  首先要正视焦虑情绪,接纳自己的紧张状态。研究表明,焦虑程度和考试水平发挥的关系呈倒U形曲线。完全不焦虑,无法调动兴奋情绪,难以发挥正常水平;适度的焦虑有积极意义,可以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和警觉性,让考试水平达到峰值;如果焦虑程度继续增加,又会影响考试的发挥,需要适当调节。

  马静建议考生们, 聚焦当下,做好眼前事。好好复习才是自己能控制的,做一点有用的事情往往能有效地缓解焦虑。另外,适当运动、冥想,或者做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些都能够帮助考生分散注意力,增加愉快体验。

  马静提醒,如果考生通过自我调节无法缓解焦虑,应寻求家人、老师、朋友的帮助,学会宣泄情绪;如果仍然无效,就要考虑及时就医。

  B 典型案例

  模考失利后“学霸”情绪低落

  近日,刘女士带着读高三的儿子小琦(化名)到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咨询。刚一坐下,刘女士就不停地说起来,小琦插不上话。

  小琦是一所重点高中的“学霸”,在一个月前的模拟考试中,他意外考砸了,之后情绪一直很低落。

  小琦的状态把刘女士急坏了,她时刻关注着孩子的一举一动。每天吃饭时,刘女士不停给儿子做思想工作;每晚11时,就开始催促儿子早点睡觉;如果儿子提出周末想和同学出去玩,刘女士总说“马上就高考了,考完有的是时间玩”。最让刘女士担心的是,学习一直很自觉的小琦,最近经常躺在床上玩手机,为此母子俩几次吵得不可开交。

  在治疗师的引导下,小琦终于敞开了心扉。他最近经常做噩梦,梦到自己被狮子、老虎追赶。治疗师告诉小琦,狮子老虎其实就是他的压力,其中包括家长带来的。

  给家长的话

  调整好情绪别把焦虑“传染”给孩子  

  家长在孩子应对考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马静建议,现阶段,广大考生家长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以免焦虑“传染”给孩子。面对孩子的“人生大事”,家长的焦虑不见得比孩子少。很多家长常常忍不住想做点什么,去改善孩子的状态,以减轻自己的焦虑,但过分关注或是故意回避,都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家长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处变不惊会让孩子躁动不安的心得以安定。考前,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参与运动、娱乐活动,一起缓解焦虑,还能增进亲子关系。

  “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的理解,这足以让孩子消除大部分的焦虑。”马静表示,理解、接受孩子的状况,在心理学上叫做共情。家长应认真倾听孩子的困扰,感受他们的压力,告诉孩子“我能理解你的感受,这段时间感到焦虑是正常的”,而不是对孩子的状况加以指责、评价。能被认真对待、被人倾听并理解,考生就能释放压力、充满正能量。

  家长要识别孩子隐形的焦虑表现。有的孩子会在临考前突然沉迷于玩手机,很多家长认为这是成绩下降的根源,简单粗暴地进行阻止,实际上这很可能是孩子感到压力过大,进行宣泄的一种行为,家长应适当疏导而不是强行指责、制止。

  马静建议,如果家长非常焦虑担心,可以和孩子的班主任沟通,让经验丰富的老师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给孩子做营养可口的食物,也可以分散和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记者 彭放 通讯员 罗婷 石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