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之城”的崛起之路——长沙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来源:人民网2019-05-18
浏览量:1|| | ||

三一重工18号厂房是亚洲最大最先进的智能化制造车间,可以实现69种产品的混装柔性生产。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伟 摄

  三一重工18号厂房是亚洲最大最先进的智能化制造车间,可以实现69种产品的混装柔性生产。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伟 摄

  长沙是一座因“工”而强的城市,集结了近千家装备制造业企业,制造业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达40%,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在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如何践行新发展理念,破解传统制造业发展瓶颈?近年来,长沙通过智能制造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强力推动长沙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转化,致力打造“智造之城”烫金名片。

  近日,中宣部组织中央媒体走进长沙,开展“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

  “长沙发展智能制造可以说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胡衡华在回答中央媒体记者提问时说,长沙作为国内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发展智能制造有基础、有机遇、有条件。未来,长沙将以智能制造统领产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促进各种资源要素协同共生,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更加尊重市场法则,让智能制造的种子在长沙的土壤里生根、开花、结果。

  转型突围

  智能化引领制造业新潮流

  工厂中间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宽阔风景带,喷泉、棕榈树、绿草等点缀其中,工人们可以坐下来休息,喝喝咖啡、聊聊天;两边是一条条装配生产线,机器人正在生产线旁自动配送物料……

  在长沙经开区三一重工18号厂房,参与采访的记者们立马被这座“智能工厂”吸引。

  “这里有8条装配线,可以实现69种产品混装柔性生产。”三一重工副总裁、财务总监刘华介绍,在这间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车间里,每一条生产线可同时混装30多种不同型号的机械设备。

  这间亚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车间,一个小时可下线一台泵车,被称赞为“藏有中国工业未来的蓝图”,贡献了世界级的产品和品牌。

  挖掘机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一; 三一集团自建的“ECC全球企业控制中心”,接入全球38万台工业设备……

  工程机械产业是长沙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中,长沙有4家企业上榜,成为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品种门类最齐全、知名企业聚集数量最多的区域。长沙因此成为享誉全国的“工程机械之都”。

  2012年,长沙工程机械产能爆发式增长,超过全球工程机械需求量,在产能过剩和需求低迷的双重夹击下,长沙工程机械产业一度陷入低潮。这让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冷静下来,苦练内功,布局产业未来。

  以三一集团、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等企业为代表的长沙力量,在自我感知、自主决策和自动控制中不断蜕变、超越,走出一条智造突围之路。

  三一集团衍变出了基于流程的业务变革、基于用户模式创新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树根互联;中联重科建设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云服务平台,可实现工程机械远程运维服务,做到“产品在网上、数据在云上、市场在掌上”;山河智能坚持“先导式创新”;铁建重工着力自主研发……它们都在设计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管理智能化、产品智能化上发力深耕。

  正是这样主动拥抱智能制造,用智能技术全面改造工程机械等特色传统产业,传统制造业“老树发新芽”,重回历史最好水平。

  长沙制造业实现生产智能化、产品智能化、服务智能化,让传统制造业迈向“微笑曲线”的两端,依靠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跻身世界一流,引领制造业智能制造潮流。

  创新生态

  激活智造新业态,抢占发展制高点

  去年底,由中联环境研发的全球首个环卫智慧机器人在长沙橘子洲景区正式“上岗”。在长沙高新区中联环境生产车间,记者见到了这款智能清捡保洁机器人。

  这款搭载着激光雷达、GPS的小型机器人,沿着道路行驶,转动的清扫盘将果皮纸屑等垃圾吸进体内;碰上行人,自动转弯;碰上一个矿泉水瓶,敏捷地伸出“手”将瓶子拾起。

  “我们自主设计的智能模块,将实现环境装备产品制造数字化、智能化,智慧环境云平台将垃圾分类监管对象全部纳入该平台,进行精细化管理和全流程监控。”中联环境执行总裁陈培亮预计,随着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10年后将有超过八成的环卫保洁工作可由机器人代劳。

  智能制造创新生态,开始成体系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去年以来,长沙以园区为发展载体,聚焦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共享经济“五大新经济形态”,强化新一代人工智能、新能源、功能材料、信息终端、生物基因、视频等“六大技术”攻关。

  自动鸣笛启动,自动打开转向灯,方向盘自己动,遇到交通信号灯和行人自动刹车,到了十字路口自动转弯,到了公交站自动变道停靠……这是湖南湘江新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内一辆“智慧公交”的惊艳表现。

  这辆由中车时代电动自主研发的L3级自动驾驶新能源公交车,能在指定线路上进行自动行进,并能做到车辆启动与刹车平稳、顺畅转弯,精准识别红绿灯、障碍物等,并适应多种路段。

  目前,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不但跻身“国家队”,快速推动全国首条开放道路智慧公交示范线等多个智能网联示范应用项目落地,还吸引了腾讯、京东、百度等10多家企业与新区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抢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制高点。

  智能制造已渗透到长沙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先进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深度融合,产生了许多新的应用场景,激活了一批新兴业态,并打造了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移动支付、分享经济、区块链“七大应用场景”,推动高质量发展。

  试点示范

  智能制造“长沙模式”初步形成

  如今,长沙智能制造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格局,推动长沙成为中部智能制造高地。

  早在2015年,长沙市政府便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建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作为长沙市推动智能制造的顶层机构,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全市制造业企业开展免费咨询、问题诊断、改造方案设计等服务。

  在“‘中国制造+互联网’长沙行动”的引领下,长沙市政府为长沙工业企业建立长沙工业云平台,并由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运营。目前,长沙工业云平台已拥有注册企业3.7万家,集聚云服务商90余家。长沙2919家规模工业企业中,已有464家成为市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智能制造“长沙模式”初步形成。

  走进梦洁家纺生产车间,记者立刻被头顶一床床滑过的被芯吸引。

  一堆蓬松的棉花被送入机器内,不到3分钟,一床床洁白的被芯从另一端下线了。

  “这是目前全国家纺织业唯一授牌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梦洁集团行政总监漆鸿杰介绍,该智能生产线整合了来自全球不同国家的15套全自动化设备,只需6名员工,每小时可生产被芯2000多床。

  “智能生产线投产前,我们的纪录是每小时生产被芯800床。”漆鸿杰介绍,去年3月智能生产线正式投产后,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而成本降低了20%,“不仅车间生产效率提高了,成本下降了,产品的价格也随之降低,这样能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梦洁高品质的产品。”

  在博世长沙生产车间,2米宽的走道两侧一边是传统生产线,另一边是工业4.0生产线,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一边工人忙不停,一边只见机器在有条不紊地生产。

  两条生产线产出的产品完全一样,生产效率却大不同。传统生产线9名工人,12.5秒生产一台马达;工业4.0生产线2名工人、5个机器人,7.5秒下线一台马达。

  智造未来,风起长沙!长沙智能制造崛起之路越走越宽阔,“智造之城”的名片将越来越明亮!(记者 陈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