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全国人大代表、住湘全国政协委员热议“创新”

来源:人民网2019-03-11
浏览量:1|| | ||

  近年来,长沙大力支持创新技术研究与创新产品开发,持续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图为位于浏阳高新区的湖南启泰传感科技有限公司超净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芯片生产和检测。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黄启晴摄

  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湖南一直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去年10月,湖南创建创新型省份获得国家批复。湖南如何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长沙如何在创新引领中彰显省会担当?“创新”再次成为在湘全国人大代表、住湘全国政协委员关注的热词。

  报告点击

  ●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扩大国际创新合作。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

  ●进一步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深入。落实好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3万元提高到10万元等税收优惠政策。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优化归国留学人员和外籍人才服务。

  代表委员声音

  10年前依赖进口,如今产品和技术领跑全球

  刘飞香(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就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能。10年前,我国盾构机等高端地下工程装备全部依赖进口。如今,我们开发的高端地下工程装备均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不少产品和技术领跑全球。

  现在,国产盾构机占领国内90%市场,我们的盾构机还出口到俄罗斯、土耳其、斯里兰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60多年前,前苏联专家帮助中国修建北京地铁一号线。去年,我们的5台盾构机出口到俄罗斯,助力莫斯科地铁建设,有效地缩短了建设工期,得到很好的评价。俄罗斯专家对我说:“以前是我们帮中国修地铁,现在是中国帮我们修地铁。这种变化很大,中国很了不起!湖南很了不起!”

  首列商用磁浮3.0版列车将填补全球空白

  周清和(全国人大代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董事长):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是第一驱动力。两会期间,全球首个轨道交通转向架智能制造车间在我们公司投产运行。相比传统人工操作模式,人员精简50%,生产效率提升30.1%,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5%以上。这个智能制造车间涵盖加工、装配、焊接、涂装、物流等转向架生产制造全过程,全程自动完成,不需人工辅助和介入。

  同时,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列商用磁浮3.0版列车正在紧张研制当中,计划2020年初下线。这款无人驾驶的磁浮列车,设计时速200公里,将填补全球该速度等级磁浮交通系统空白。下阶段,我们将持续推进科技创新,继续为湖南打造创新型省份不懈努力。

  强化创新人才培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杨伟军(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湖南省委副主委、长沙理工大学副校长):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而高校正是创新人才的聚集地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承担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双重使命。要提升高校创新能力,首先要厚植和弘扬科创文化,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要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效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逐步建立健全有利于汇聚创新人才、整合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良好制度环境。

  核心技术创新开发投入大、周期长,需要政策层面的保护和扶持。我建议,国家为高校“双创”平台建立较为稳定的资金补助政策,为初创公司建立税费减免政策,并对科技类创新创业项目给予资助政策倾斜

  湖南行动

  2019年,湖南将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打造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基地,推进“三区一极”“三谷多园”建设,支持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创建,加快科技创新型县(市)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生物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好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加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和重点研发计划;突破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应急装备等产业领域,以及环境治理、食品药品安全等重大民生领域的关键技术。

  继续实施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三年行动计划,鼓励支持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组建研发平台和机构、组织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完善科研经费管理、人才引进、税收减免等制度,落实科研人员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引进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培育推荐一批大国工匠,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为创新提供永不枯竭的动力。

  长沙成果

  2018年,长沙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覆盖省级以上园区,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17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6%。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300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长9.26%。获批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9.6件,居中部省会之首,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全国率先运营,湖南湘江新区专利大数据平台上线运行。获批知识产权军民融合国家试点,军民融合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浏阳市获批创建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大力创建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参与制定国际标准7项、国家标准62项。(记者 朱敏 唐朝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