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工运•岳阳记忆 ④丨刘士奇:用生命照亮革命征程
【“百年工运·岳阳记忆”开栏语】
2025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为纪念中华全国总工会百年华诞,传承工运先辈的革命精神,岳阳市总工会精心策划推出《百年工运·岳阳记忆》栏目。我们将沿着历史的脉络,追寻任弼时、郭亮、何长工、刘士奇、任作民、彭鳌等6位工运先锋人物的光辉足迹,深入挖掘他们为工人运动奔走呼号、英勇奋斗的感人事迹。他们有的是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者,带领工人阶级在黑暗中觉醒、在斗争中成长;有的是革命理想的坚定践行者,为捍卫工人权益、争取人民解放不惜牺牲一切。他们的故事,是岳阳工运历史的生动注脚,是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强大力量。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广大职工肩负着推动岳阳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我们期待通过重温工运历史,激发大家建功新时代的责任担当,将先辈们的革命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岳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七个岳阳”新篇章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百年工运·岳阳记忆④
刘士奇:用生命照亮革命征程
历史长河,漫漫征途。总有一些人如同璀璨星辰,照亮前行的道路。刘士奇便是其中的一位。1902年,刘士奇出生于湖南岳阳县黄沙街镇的一个小山村。自幼,他便展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不公的愤懑。五四运动后,他继续求学,后考入湖南省商业专门学校,积极投身学生运动,参与毛泽东大力支持和领导的长沙泥木工人大罢工”,在时代的浪潮中,他心中革命的火焰熊熊燃烧。
1924年,刘士奇从高专毕业,学校给他介绍了一份在长沙大西门英国商行的工作,月薪30块大洋,待遇优厚。但他毅然选择放弃,投身革命。经郭亮、夏明翰介绍,刘士奇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踏上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征程。
1926年,刘士奇受党组织派遣前往岳阳,开展农运和党建工作,组建“中共岳阳地方执行委员会”,成为中共岳阳党组织创始人。他提出“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的主张,并主持制订《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土地法》,让广大农民看到了希望,纷纷踊跃投身革命,为中央苏区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刘士奇始终冲锋在前。1927年至1930年,他先后担任赣北、赣西、赣西南特委书记,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在江西苏区,他与毛泽东并肩战斗,参与九打吉安的前七次战斗。每一次战斗,他都身先士卒,不惧生死,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为中国革命立下赫赫战功。
1931年,刘士奇受党中央指派,奔赴鄂豫皖苏区,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1932年,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红军主力撤离,他奉命留守苏区。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带领留守人员与敌人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同年10月,他被任命为红二十七军军长,率领部队突破敌人重兵围剿,保存了革命火种。
1933年初刘士奇在鄂东北遇难,年仅31岁。1945年6月中共七大追认刘士奇为革命烈士。
刘士奇虽然生命短暂,但他对中国革命,尤其是鄂豫皖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的建立与发展贡献巨大。如今,刘士奇烈士故居已成为岳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人们在这里缅怀他的丰功伟绩,传承他的革命精神。
战友评价他:“刘士奇烈士是我党、我军早期的优秀指战员和政工干部,是中央苏区的优秀领导人,是著名的红军将领,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他英年早逝,宛若流星,但在历史的天空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