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华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岳阳市统计局2010-06-10
浏览量:1|| | ||

2008年,县委和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力推进“一化三基”战略,深入践行民本岳阳的执政和发展理念,积极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坚持不懈地推进主攻新型工业、做强优势农业、建设秀美城乡、构建和谐华容四大工作重点,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开发资源优势,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国民经济发展动力较足,呈现出增速较快、收入增加、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优质圆满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迈上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一、综   合

县域经济全面进步,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初步核算,全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大关,达到114.35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96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49.34亿元,同比增长26.1%;第三产业增加值30.05亿元,增长12.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16700元,比上年增加3689元,增长15.3%。

主导产业优化壮大。工业生产保持了平稳增长,实现了速度、效益、结构的协调发展。第二产业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30.6:43.1:26.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了3.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下降2.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全力推动工业项目抓集群、创品牌的思路,新型工业呈现多元化、集群化、园区化的新特点。大力提升纺织、食品、建材三大优势产业,着力培育电子信息、医药化工、果蔬饮品等新兴产业,扩张支柱产业集群,调整了工业发展结构。县域工业产业沿着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的新兴工业化道路快速发展。2008年,全县工业完成总产值152.3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3%;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38.04亿元,同比增长35.1%。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新增14家,总数达125家。新增亿元企业4家,全县产值过亿元企业个数已达20家,工业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优势更加凸显。

坚持稳粮、增收并重,现代农业呈现规模化种养、品牌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新特点。2008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32亿元,比上年增长5.3%;实现农业增加值34.96亿元,较上年增长5.3%;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826元,较上年增长14.0%。立足东山—三封寺、新建—梅田湖两个万亩高产示范区,粮食复种面积达127.7万亩,比上年增加6.9万亩;建立水稻、油菜、蔬菜等主要农产品的标准生产体系,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双低油菜、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县;生猪养殖进入全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和生猪调出大县行列;水产养殖总产量达到12.7万吨,继续位居全省第一;东湖鳙鱼养殖基地被列为全国水产良种工程项目;“华容芥菜”通过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实现我县农产品国家级品牌认证零突破;“东湖源”水产品正申报国家名优农产品称号。

坚持生产性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三产业总量加速增长。2008年全年实现三产业增加值30.05亿元,增长1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12亿元,同比增长21.1%。县城商业网点规划修编顺利完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推进,生猪定点屠宰全面启动,南门市场升级改造竣工。房产开发成为新的三产业“亮点”,金瑞花园、富豪花园、香溢花城、绿景现代城等住宅小区开发项目进展顺利,荷花塘南路市政工程和金帝华都商业城综合开发等项目启动建设;省市重点工程岳常高速相关工程纳入设计方案且通过评审,正式启动;城区数字电视改造按时完工投入使用,农村广播电视工程“村村通”工程提前完成年度任务。

重民生、保稳定的工作更加具体,和谐社会建设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顺利启动,城乡低保扩面提标,实现了城乡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农村爱民安居房建设、敬老院改扩建、廉租房建设、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均全面超额完成;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全面启动了数字电视入户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启动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实施一、二水厂并网扩容,缓解了县城饮水难问题。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

统筹城乡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2008年我县多渠道多形式开发就业岗位,积极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建立健全失业人员登记发证和职业供求分析等就业服务制度,就业再就业形势不断好转;按照用工企业的需求,职业培训不断加强;就业信息平台、就业再就业管理不断完善。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89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229人,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283人,零就业家庭就业288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15233人,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全面完成省、市确定的目标任务。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08年,全县财政总收入30018万元,增长24.0%;一般预算收入21514万元,增长20.0%,其中税收收入11775万元,增长22.5%,非税收入9739万元,增长17%;财政总支出100233万元,增长34.9%,一般预算支出93943万元,增长31.0%。

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比较粗放,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工业经济增长伴随着结构性能耗增加的趋势;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城乡差距有所拉大;三是基础设施和自然条件仍然是制约着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整个生态系统依然脆弱,农牧业抵御灾害风险能力不强,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基层服务体系较弱仍然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二、农   业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做强优势农业,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县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008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32亿元,比上年增长5.3%。农业优势更加明显,农业总产值24.80亿元,增长0.5%;养殖(畜牧渔业)总产值29.41亿元,增长10.6%。粮、棉、油、菜面积分别达到127.7万亩、48万亩、68万亩和30万亩,继续稳居全国或全省前列。全年粮食总产量54.2万吨,增长14.9%;油料总产量6.14万吨,增长18.3%。棉花总产量2.78万吨,比上年降低13.4%。蔬菜总产43.31万吨,增长12.7%,水果总产9.13万吨,增长53.7%。

畜牧业生产继续实现了快速稳定发展。年内牲猪出栏82.2万头,增长7.3%;发展能繁母猪5万头,同比增22.2%;家禽出笼455.9万羽,同比增17.2%;发展牛7万头,同比略增,其中出栏2.2万头,同比增10%;发展羊12万只,同比增31.7%,其中出栏8万只,同比增33.3%。全年按现行价共计创造畜牧业产值16.53亿元,约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9.9%,实现纯利润5.83亿元。

渔业经济形势来势喜人,水产业板块建设更加巩固和细化。全年实现渔业总产值12.88亿元,增长10.2%。水产品总产量10.72万吨,增长9.3%,圆满完成民本岳阳经济指标考核任务。

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0.53亿元,下降0.6%。全县植树造林3.1万亩,项目造林1.8万亩;项目造林实行规模治理、生态优先。良种率、管护率达100%,苗木成活率达到90%以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居民居住、出行等条件不断改善。年内,建设村级活动场所30个;改扩乡镇卫生院1所;新建农村爱民安居房150栋;通村公路370公里,改造通乡公路14公里;重建或改造行政村配电网7个,实现互联网宽带上网40个;解决130个电视盲区村;修建沼气池2500口;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9804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装备,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和抗灾害能力有所增强,年末全县农机总动力达64.2万千瓦、9.58万台件,同比分别增长7%、9.5%。拥有耕整机2.21万台,旋耕机750台,排灌动力机械3.25万台,稻麦联合收割机367台,全县农业机械总值达2.27亿元,增长10%。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县完成渠道疏洗316公里,山塘升级改造73处,新建小型机埠28处。共完成各类水利工程7100处,投入水利建设资金8800多万元,移动土石方820万立米,是我县近年来自筹投入最大、工程质量最优、建设效果最好的一年。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稳定、高速增长。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22978万元,比上年增长29.3%;工业增加值448149万元,比上年增长28.7%;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16916万元,增长34.5%,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工业产销衔接水平不断提高。全年规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1380716万元,工业产品销售率达100.02%。实现利润总额13323万元,增长20.4%;实现利税总额28886万元,增长20.7%。规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全年大米产量18.4万吨,增长40.1%;精制食用植物油20.84万吨,增长83.5%;粉丝、粉条0.33万吨,增长143.1%;啤酒11693万升,增长44.1%;瓶(罐)装饮用水766吨,增长17.8%;棉纱5.2万吨,增长33.4%;毛巾34017万条,增长19.3%;人造板2.87万立方米,增长87.0%;本册4222万本,增长386.4%;塑料制品664吨,增长65.6%;商品混凝土3.12万立方米,增长57.6%;纯化纤纱1.5万吨,增长183.8%;花岗石板材95.23万平方米,增长97.6%;风机3349台,增长34.5%;大理石板材3.43万平方米,下降1.8%;液体泵2300台,下降32.4%。配混饲料8.76万吨,下降46.8%;白酒368千升,下降4.4%;氮肥(折纯)5.51万吨,下降14%;合成氨3.9万吨,下降4.3%。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5294万元,增长13.0%。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及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3家,实现总产值605523万元,比上年增长9.8%。房屋施工面积64.3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55.10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强劲。2008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主要是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增加,工业投入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房地产开发持续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0945万元,增长60.2%。城镇以上完成投资377691万元、增长64.1%。其中房地产完成投资70230万元,增长25.7%。全年施工项目145个,竣工项目50个。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能源、交通运输、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行业投资得到加强。全年第一产业投资61890万元,增长56.6%;第二产业投资140977万元,增长61.8%;第三产业投资268078万元,增长60.2%。在投资中,采矿业完成投资5750万元,制造业完成投资113627万元,电力能源等工业完成投资21600万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基础设施完成投资42285万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完成投资12700万元,批发和零售业完成投资3700万元,住宿和餐饮业完成投资1600万元,金融业投资706万元,房地产业投资142977万元(含农民建房),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32776万元,居民服务业投资4587万元,教育业投资11867万元,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完成投资4250万元,文体和娱乐业投资2800万元,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完成投资7830万元。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房地产开发增幅回落。2008年,我县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70230万元,增幅由上年的214.3%回落到25.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4.38万平方米,增长2.8%;竣工面积34.67万平方米,降低25.53%;商品住宅竣工40730套,销售面积382268平方米,售出3012套,销售额45063万元,比去年略有降低。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零售市场活跃,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13亿元,增长21.1%。其中县的零售总额19.87亿元,增长18.9%,县以下零售总额12.26亿元,增长24.9%。按行业划分,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1亿元,增长25.6%,其中限额以上企业0.13亿元,增长16.9%;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2.97亿元,增长26%。批发零售业总额28.46亿元,增长20.6%,其中限额以上企业0.28亿元,增长15.4%;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28.18亿元,增长20.7%。消费市场呈现新的特点。一是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带动下,超市、连锁、加盟、专卖等现代经营方式逐步延伸至农村市场,城乡消费同步活跃。二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细分经营出现新趋势。高档商品专卖化、中档商品超市化、低档商品街区化愈来愈明显。三是适应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住宿餐饮出现新特点,排档夜市特色化、酒店厨师专业化、宾馆经营规范化、品茗休闲高档化。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涌现了新的亮点:以岳阳新合作九龙超市连锁有限责任公司为试点企业,华容县好又多超市有限责任公司一并参与华容县建设与改造日用品农家店。全年改造农家店共90家。

六、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50037万元,增长14.6%;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增加值29654万元,增长13.5%。邮政业增加值1247万元,增长22.9%;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业增加值19136万元,增长15.7%。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全县社会客运周转量63945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公路周转量63945万人公里,增长12.0%;货运周转量175570万吨公里,增长21.0%,其中公路周转量175540万吨公里,增长21.0%。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7567万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058万元,增长12.5%;电信业务总量15509万元,增长2.8%。固定电话用户77817户,比上年减少40645户,下降34.3%,其中居民住宅用户72600户,减少9987户,下降12.1%,城镇居民用户23084户,增加2081户,增长9.9%,农村居民用户49516户,减少12068户,下降19.6%。移动电话用户183497户,净增8397户,增长4.8%;互联网宽带用户10426户,增加1834户,增长21.3%。

七、金融、保险

金融业务平稳运行。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61357万元,新增24947万元,增长10.6%,其中短期贷款243562万元,新增17777万元,增长7.9%,中长期贷款17795万元,新增7169万元,增长67.5%。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94974万元,新增91823万元,增长25.3%,其中企业存款17827万元,新增974万元,增长5.8%,储蓄存款393784万元,新增75949万元,增长23.9%,农业存款4834万元,降低7.4%。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66.36亿元,比去年降低7.4%,现金支出169.53亿元,降低6.8%。货币净投放3.17亿元,比上年减少1.44亿元。

保险事业持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3447万元,增长39.6%;保险赔付支出2672万元,降低18.4%。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3011万元,比上年增长53.9%,财产保险赔付支出2294万元,增长51.6%,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0436万元,增长36%,人寿保险赔付支出378万元,比去年降低78.5%。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奋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全年共申请获得国家专利51件,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9个,其中申报列为国家级的项目3个,省级4个,市级1个,争取国家科技补助经费86万元。其中,科技攻关计划项目4个,星火计划项目2个,成果推广计划项目1个,社会发展计划项目5个,高新工业计划项目4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及农村民生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强力推进;农村科技救灾及农村民生科普服务并举,科技富民强县取得明显成效。

健全教育管理制度,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有新提高。我县深入践行“教育造就大华容”理念,大力推进建设教育强县进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加强队伍建设,教育事业显露新的发展格局。全县学校153所,其中:普通中学36所,普通小学108所,职业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特、幼教学校2所;教职员工共6281人,其中专任教师5841人;在校学生77491人,新增1661人,比去年增长2.2%。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巩固率达100%,初中生入学率达99.6%,巩固率98%以上。全面化解普九债务。实施中西部农村初中改造工程,完成明德项目2个。启动了万庾中学、鲇市中学、三封中学等10所义务教育阶段省级合格学校建设,农村学校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优化城区学校资源配置,重点加强了实验初中、实验小学的维修改造。全县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合格率100%,违法犯罪率为零。坚持科研兴教,全县自创课题研究24个,市级课题14个。高考、中考质量稳中有升。2008年高考一、二本上线1567人,上线绝对人数名列全市前列。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全年我县艺术团在全县乡、村场、社区共演出82场;送图书下乡4000册;完成4800场农村公益电影的放映任务,并坚持利用电影对全县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等传统教育,向群众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实现了村民1月看1场电影的目标。全县共有文艺协会、社团14个,各类业余文艺工作者1000多人,其中国家级会员3名,省级会员41名,市级会员近100名。2008年,先后出版诗集1部,散文集2部,纪实文学3部,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和展示各类文艺作品800多件,其中作家阮梅的长篇纪实文学《世纪之痛》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全年共开展大型广场文体活动达20余场次,广场文化已成为提升城市品位、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一大亮点。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2008年末,全县共有医院、卫生机构54个,病床位1163张,比上年增长4.3%;卫生工作人员1536人,增长2%,卫生技术人员1261人,增长2%,其中注册中、西医师493人,增长1.9%,注册护师、护士321人,增长3.9%。年内共开展6次冷链运转,“五苗”针对疾病发病率控制在部颁标准之内;结核病控制覆盖率100%,年末29989人享受了合作医疗住院补助,补助金额达2671.4万元;门诊就医刷卡88040人次,补助金额达225.4万元。全县共有49.25万人参加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6%。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再生产步入良性发展轨道。2008年全县总人口72.8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8.09万人,乡村人口44.79万人。年末常住人口68.47万人。当年城镇化率38.54%。全年全县出生人口7449人,死亡人口3827人,自然增长率4.94‰;人口出生符合政策生育率96.09%,多孩率0.55%;出生性别比105.49。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协调发展。

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扣除价格因素,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49元,增长13.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826元,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726元,增长2.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767元,增长18.8%,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2.9%,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1.7%。

2008年,城镇在岗职工人数25111人,在岗职工劳动报酬46034万元,增长3180万元,增长7.4%,人均劳动报酬17874元,增长3.4%。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一是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年末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4423人,其中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557人,新增4488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6200人,新增参保4842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6018人,新增参保3690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70387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3020人,新增参保2160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8500人,新增参保3001人。全年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15081万元,增长27.9%,其中企业离退人员基本养老金9238万元,增长31.3%;失业保险金179.8万元,下降43.6%;工伤保险金201.9万元,增长47.0%,支付医疗费1874.8万元,增长19.6%。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全县已基本建成功能完善、运转协调、管理有序、服务优良的救助网络体系。城镇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全县共有城镇低保对象10473人,发放低保金1771万元,月人均补差标准达到了140元。农村低保做到了全面推开,全县共有农村低保对象16328人,发放低保金766万元,月人均补差标准达到了47元。医疗救助实施资助参合参保、门诊医疗救助、住院医疗救助、临时医疗救助和慈善医疗援助的“五位一体”模式,已资助参加新农合医保1.7万人17万元,救助住院患者1656人次215万元。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不断完善。全年全县规划改扩建8所乡镇敬老院和12所村级五保之家,已全部通过省、市的检查验收。年来全县共有乡镇敬老院20所、村级五保之家18所,儿童福利院1所,共拥有床位1283张,集中供养五保户1162人,供养优抚对象103人,收养孤残儿童18人。农村五保对象6068人,发放五保供养金643万元,确保了五保人员老有所养。我县敬老院建设整体水平和五保供养保障水平在全省都位居前列。

全年销售福利彩票58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40万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款439万元。

十一、环境保护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大。全县工业“三废”排放量均低于“十一五”控制指标,华容河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水质达到II类;县城空气环境质量达到GB3095-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II级;气化率达95%,烟尘控制区已扩大到10平方公里以上,二氧化硫、烟尘、化学需氧量等指标基本达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4.3dB(A),县城交通干线噪声控制在66分贝以下,居民生活区噪声控制在53分贝以下,城乡宜居程度有所提高。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及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人口出生及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按计育年度计算,总人口、城镇、乡村及常住人口均为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核定数。

4、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增长均扣除价格因素。

附:2008年华容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数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