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家长必看!不低于GDP4%的教育经费怎么花?国办发文明确了

来源:中国政府网 2018-08-27
浏览量:1|| | ||

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近年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并持续保持在4%以上,但还存在教育经费多渠道筹集的体制不健全,一些地方经费使用“重硬件轻软件、重支出轻绩效”,监督管理有待进一步强化等问题。对此,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对教育经费花多少、怎么花,提出明确要求。家长老师们,一起跟中国政府网(ID:zhengfu)、国务院客户端看看吧——

财政投入

全面建立生均拨款制度,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一般不低于4%,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

社会投入

要鼓励扩大社会投入,完善政府补贴等政策制度,完善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逐步提高教育经费总投入中社会投入所占比重。

1 重中之重——义务教育

进一步提高全国特别是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巩固率,加大教育扶贫力度,为彻底摆脱贫困奠定基础。

巩固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实行全国统一的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基准定额。

落实对农村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按100人拨付公用经费。

对寄宿制学校按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政策。

单独核定并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公用经费。

确保经费落实到学校(教学点),确保学校正常运转。

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控辍保学、“大班额”、随迁子女就学、家庭无法正常履行教育和监护责任的农村留守儿童入校寄宿等突出问题。

2 优先保障——教师队伍建设

财政教育经费要优先保障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发放,推动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

各地要严格规范教师编制管理,对符合条件的非在编教师要加快入编,并实行同工同酬。

各地要完善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水平,实现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同步调整,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优先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收入政策。

力争用三年时间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待遇问题,凡未达到要求的地区要限期整改达标,财力较强的省份要加快进度。

严格按照现行政策规定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及时足额发放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加强教师周转房建设,提高乡村教师工作生活保障水平,引导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

各地要根据幼儿园规模,创新方式方法,合理配备保教保育人员,按照岗位确定工资标准,逐步解决同工不同酬问题。

支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3 着力补齐——教育发展短板

各地要加快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财政补助政策,逐步提高学前教育财政支持水平,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建立健全普通高中生均财政拨款制度,加大对普通高中急需的教育教学条件的改善力度。

各地要按照地方政府债务化解范围,对普通高中债务中属于存量地方政府债务的,可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

逐步提高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完善政府、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依法筹集经费的机制,鼓励企业举办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支持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加大中央财政相关转移支付力度,加强省级统筹,存量资金优先保障、增量资金更多用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教育和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推动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完善资助办法,提高精准水平,实现应助尽助。强化资助育人理念,构建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体系。

4 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完善高校预算拨款制度,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强一流本科教育,推动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卓越拔尖人才。

持续支持部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落实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以部省合建高校为引领,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加快培养服务区域和产业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改革,完善科研稳定支持机制,健全人才引进政策和激励机制,建立科研服务“绿色通道”。

改革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更好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统筹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经费资助政策,支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优化教育对外开放布局。

5 持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

加大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确保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教研活动、教学改革试验等方面投入。

支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综合改革协同推进。

支持开展职业教育实训实习,推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建设。

支持高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快急需紧缺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支持教育信息化平台和资源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优质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