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溪区妇联按照“党建引领妇建、妇建服务党建、提升整体水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工作方针,积极探索妇女工作新途径、新方法,通过建立机制、搭建平台、创新载体的举措,形成了“党建主导、联动妇建、帮带结合”的工作格局,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妇建工作的发展很好地促进了党建工作,撑起了云溪区创先争优工作的半边天。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固本强基,优化妇女基层组织建设
有一个完善的基层组织网络、一支优秀的基层组织队伍、一套健全的基层组织管理体制是做好各项妇女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在妇女基层组织建设上,我们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在“带”字上下功夫。党建带妇建,“带”字是关键。妇建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靠的是党建的带动、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视和支持。为了做好云溪区的党建带妇建工作,区委明确了各单位的党委(组)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为直接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党建带妇建工作负总责。党委(组)涉及妇女工作和妇女问题的会议,必须安排妇联的主要负责人参加或列席,在提名党委委员候选人或人大、政协常委候选人时,应考虑同级妇联的负责人。切实做到了党建与妇建“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同考核”,从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等方面,指导推动妇联的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
2、在“建”字上花力气。党建带妇建,“建”字是根本。今年,云溪区妇联把妇女组织建设作为党建带妇建的关键环节来抓,做到“三同建”。一是建立健全的组织网络。配齐配强了乡镇(街道)、社区(村)基层妇联组织,在全区7个乡镇, 61个村均建立了妇联组织, 572 个居民小组均配备了妇女小组长,在 61个村、 10个社区建立妇女之家,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网络,基层“妇女之家”做到了“五个有”,即:有人员,有场所、有阵地、有经费、有活动。二是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云溪区建立了党委组织部门、妇联等单位的联系会议机制。每年至少召开2次工作联系会,交流情况,通报信息,共同研究解决党建带妇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2008年11月份在永济乡和今年5月份在云溪镇召开的工作联系会,就着力解决妇女的就业和留守儿童的保障工作问题进行了研究部署,对上述问题的解决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三是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各区直单位和乡镇党组织建立健全了党建带妇建工作责任考核体系和联系点制度,把妇联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班子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和阵地建设等内容作为党建考核的目标之一,纳入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加强了对党建带妇建工作的督促检查,把妇女工作纳入各单位年度岗位目标考核细则,定期进行考核。
3、在“实”字上做文章。首先,提高区、乡妇联干部的政治地位,建立妇联干部流动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女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其次,从财政上予以倾斜。各级财政把妇联工作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在物质上保障妇联工作的落实。
二、强化服务,搭建妇女就业发展平台
随着云溪经济建设的发展,部分乡镇土地征收后,大量妇女赋闲在家。区妇联立足实际,采取了“三送”的形式,提高妇女劳动技能,帮助解决下岗失业妇女、农村女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提高了妇女在经济和生活中地位。
一是送信息。为了帮助云溪镇刘冲组妇女走上一条致富的好路子,区妇联一方面与岳化安居园的家政服务公司联系,一方面组织女同胞学习家政服务方面的知识,全组共有11名妇女为巴陵石化职工家庭做家政服务,月收入达800元以上。今年来,区妇联为下岗失业妇女联系再就业40多次,安排300多名妇女再就业。
二是送资金。妇联资金有限,为最大限度地帮助广大妇女快速致富,我们积极想办法、动脑筋,多方筹措资金,尽最大努力扶持妇女创家立业。云丰村村民汤伟想发展养殖业,妇联积极跑区职能部门,共争取扶助资金1.2万元。近年来,妇联共争取各类资金20 多万元,解决近200 户生产生活难题。
三是送技术。今年8月份,组织我区各乡镇妇联主席参加了市妇联举办的女性创业就业培训启动仪式,并参观了女性手工编织的教学。参观后,区妇联决定采用这种模式,传承和发展传统民间工艺,解决广大妇女不离家,灵活就业的问题。回来后,区妇联立即着手宣传发动,制定方案,9月份登记造册,10月16日正式开班,培训时间为一个月。同时,“妇女之家”以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和“农家书屋”为依托,对妇女进行技术培训,搭建就业平台,为农村妇女送去致富岗位。全区共有150名妇女参与,人均增收3000多元。从2011年上半年开始,区妇联采取“培训—输出—就业”的模式,利用阳光工程就业平台,联合职业技术学校一起开展送技术“进村入户”活动。近两年来,我们共举办培训班15期,培训妇女1390多人次,转移202名女劳动力,解决了部分妇女的就业问题。
三、真情关爱,撑起留守儿童一片蓝天
今年来,云溪区大力实施“温暖工程”,积极为“留守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全区共有75名教师当起了220名“留守学生”的“代管家长”,我们注重从情入手:
1、在心灵塑造上突出一个“爱”字。一是建立“爱心卡”。为每一名留守生建立信息档案,并与每一名留守生建立1+1“爱心联系卡”,保证了留守生“有话有处说,有难有人找”;二是学校设立“亲情热线”,为留守生与父母保持联系沟通打造“绿色通道”;三是实行“校园点歌”,为留守生送上生日祝福,让留守生感受学校、老师和同学的温暖;四是开设“知心姐姐”信箱,有针对性的做好疏导工作,化解留守生心理和思想疙瘩。
2、在行为规范上体现一个“导”字。在班主任的帮助引导下,由留守生找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然后,给自己做适当的“自主规划”,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召开主题班会,各班级针对“留守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组织“主题答辩”,提高留守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3、在学习生活上立足一个“帮”字。在学习上,采取“学生+学生”、“老师+学生”的方式进行帮助;在生活上,联系留守生的亲属、当地的党员全方位的帮助,并组织医务人员到各学校免费为留守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留守生正常地学习生活。
云溪区妇联的创先争优活动以“文明家庭”创建为载体开展了系列活动,比如“清洁家园,巾帼先行”、“廉政文化进家庭”、“家庭才艺大赛”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为云溪区增添了亮点,注入了女人味,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秀美云溪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