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验交流

平江县女大学生村官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岳阳女性网 发布时间:2014-06-10 12:00 浏览次数:1

近年来,平江县妇联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妇联有关指示精神,发挥妇联组织职能,引导鼓励女学生“村官”立足岗位增长才干、锻炼成长。现将我县女大学生“村官”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8年-2011年,平江县共接收大学生“村官”70人,其中女“村官”31人,占到总人数的44.2%。

1、年龄结构。31名女大学生“村官”,21-25岁的17人,占54.8 ,26-30岁的14人,占45.2%。平均年龄22岁。最大年龄29岁,最小的22岁,是一个以80后为主体的,充满朝气的年轻群体。

2、文化层次。31名女大学生“村官”中,本科学历的有30人,占总数的97%。其中,有8名毕业于211,985高校,所学专业非常广泛,包括人力资源、英语、哲学、计算机、行政管理等多个专业,整体文化素质较高,接受能力较强。

3、政治面貌。31名女大学生“村官”中,有29名中共党员,占总数的93.5%,整体政治素质较高。

二、工作现状。

女大学生“村官”的到来,为村级干部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她们到村任职,主要是担任村支书、村主任助理,协助村上工作,她们热情的工作态度,较高的文化素质,先进的思想观念,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目前,有15人还在岗位上继续奋斗,有16人得到了有序流动,有了更广阔的为基层服务的空间,她们之中,有4人考取选调生,有8人考取公务员,有4人考取了事业单位。

三、主要做法:

1、落实待遇,让女大学生“村官”安心。

县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成立了由县委组织部、县妇联等14个单位组成的大学生“村官”联席管理机构,设立专门办公室,负责落实各项政策待遇。目前,全县在岗女大学生“村官”均享受到“四个一”的待遇保障:一周收到一条来自大学生“村官”联席管理机构的问候短信;一月领取一次1800元的工作补贴;一季参加一项专题学习;一年接受一次“才艺”检阅。各乡镇还积极创造条件,为女大学生“村官”提供优质免费的餐宿,和谐舒适的环境,确保她们下得去、待得住。

2、多岗锻炼,给女大学生“村官”充电。

建立挂职机制,各乡镇根据女大学生“村官”所学所长,分期分批选派到党政办、计生办、林改办、农保办等业务部门进行多岗位锻炼,使她们在实践中学习农村工作业务,掌握农村工作方法,加快角色转换。建立帮带机制,县、乡、村三级领导干部都与女大学生“村官”进行了“一对一”帮带,领导干部们带着感情、带着使命、带着责任帮带好、培育好每一位女大学生“村官”,让她们在同事们的言传身教中增长才干。建立轮训机制,分期分批组织女大学生“村官”参加党建知识、法律法规、实用技术、公文写作、计划生育、远程教育等多项免费专业培训和到革命老区接受传统教育,有效提升了女大学生“村官”素质。

3、搭建平台,促女大学生“村官”成才。

搭建交流平台拓展“村官”工作视野。创办了大学生“村官”专刊,建立了通讯录、QQ群等多种形式的沟通交流平台,在大学生“村官”专刊上,经常可以看到女大学生“村官”们谈工作体会,谈人生感悟的优秀文章。组织女大学生“村官”走出去,先后组织她们到江苏华西村等发达地区参观学习,不断拓展她们的工作视野,开阔她们的工作思路。搭建考核平台激励女“村官”干事创业。制定了《大学生工作手册》和《大学生“村官”履职100分制考核细则》。 2008年以来,采取抽签上台、限时述职,评委打分、“村官”互评、按分排名、业绩考察、综合评定等办法,每年严格评选出优秀大学生女“村官”。对被评为优秀女大学生“村官”的“村官”,除大会表彰奖励外,另享有“三优”侍遇:加入党组织优先考察,考录公务员优先推荐,晋级职务优先安排。

4、动态跟踪,服务于女大学生“村官”。

县妇联在积极配合组织部开展女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同时,对女大学生“村官”们进行动态跟踪,及时准确了解女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情况,更好地服务于女大学生“村官”。一是宣传优秀典型。善于发现优秀女大学生“村官”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将女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先进典型向省、市妇女媒体推介,使更多人熟悉和关心这个群体,伍市镇长明村的女大学生村官丑娟,是一位非常有干劲,积极向上,踏实为民办实事的优秀女大学生“村官”,妇联得知后,积极联系省媒《今日女报》记者,对其进行了整版宣传报道,取得很好的效果。二是帮助她们争取展示平台。不仅为女大学生“村官”们争取在全县妇联系统工作上的发言机会,还积极为她们争取到市妇联系统工作会上的发言机会,努力为她们争取展现自身魅力的平台。如伍市镇长明村去市妇联系统工作会发言时,我们积极协调,帮伍市镇的女大学生村官争取到了发言机会。三是将女大学生“村官”吸纳到巾帼志愿者队伍,鼓励广大女学生“村官”加入到巾帼志愿者队伍中来,积极参加整治环境、清洁家园等活动,通过活动增强女大学生村官们的服务意识。四是帮助她们反映心声。通过下基层走访、调查等方式,积极了解女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动态和生活、工作情况,帮助她们反映心声,同时,积极向有关单位推荐优秀女大学生“村官”,每当有单位来咨询女干部情况时,我们总是建议给这些优秀的女大学生“村官”们更大的舞台。

四、存在问题及原因:

1、心理归属感缺失。“非学生、非公务员、非农民”的“三不像”因素的存在,使得女大学生“村官”无法对自己的身份有一个准确的心理定位,群众、村干部将其当干部看,使其对于农村没有归属感;乡镇政府在工作分派和待遇上的区别对待又使其对乡镇政府没有归属感;久而久之,不少女大学生“村官”就有了一种游离于体制边缘的缺失感与尴尬。

2、出路迷失性困惑。大多数女大学生“村官”工作能力突出,综合素质优秀。虽然中央和省委文件规定的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渠道分为留村任职、招录公务员、自主创业、继续深造和另行择业等五条,但我县女大学生“村官”基本上倾向于考进党政和事业单位。因此一直面临考试的压力和对出路的迫切性,这或多或少影响了其日常工作,不利于其对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这一初衷的坚持。

3、创业积极性不高。目前,我县女大学生“村官”尚无创业典型,创业动力和创业意识普遍欠缺。虽然各级党委、政府积极鼓励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但从总体上讲,国家鼓励政策落实不到位,对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扶持力度还不够大,在大学生“村官”创业上有关部门还未形成长效帮扶机制,相关环节运转不畅,沟通不及时,创业中在资金、信息、技术上有困难时,往往享受不到应有的优惠政策。

五、对策和建议:

1、疏通有序流动渠道。一是鼓励留村任职。鼓励服务期满的优秀女大学生“村官”继续留村任职,对留村任职的女优秀大学生“村官”重点提拔使用,安排到能够发挥大学生“村官”优势的村工作,特别优秀的可以安排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使之真正成为农村发展的带头人。二是做好招录公务员工作。面向女大学生“村官”招录选调生考试中,要拉大考核中优秀和其他档次的考核分数,通过加强考核避免“干得好不如考得好”现象的出现,做到实质上的公平。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委政策,确保公务员考试中面向女大学生“村官”招录的名额落实到位。三是拓宽流动渠道。从事业单位的招录中拿出一定的计划名额,面向到村任职两年以上、考核称职的女大学生“村官”定向考录。鼓励女大学生“村官”攻读研究生,继续深造。

2、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一是加快扶持政策制定。由联席会议单位办公室牵头、整合农口系统资源,成立女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对有较强带动效应的项目进行专项扶持,给予财政贴息支持,降低女大学生“村官”创业成本。明确女大学生“村官”创业享受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有关政策。二是加强创业培训。要保证每位女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都能参加一次以上创业培训,通过加强创业技能培训,重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村官”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创业团队管理与运作能力等综合能力。加快优质创业项目库建设,逐步提高女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档次和水平。此外,还要加强女大学生“村官”创业风险意识培训,免费提供创业风险预警信息,提升女大学生“村官”规避风险的能力。三是加强宣传引导。注重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女大学生“村官”创业的重大意义,引导女大学生“村官”把农村作为自己创业的舞台,把创业作为服务基层的平台。加大对女大学生“村官”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切实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建设一批有较强示范带动效应的创业示范基地,使女大学生“村官”创业学有榜样、赶有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