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又飘香,藕尖为谁留。渔家妹子轻轻唱,来年再丰收……”一声声悠扬的渔歌在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街道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传出,10多位渔民以原生态的唱法精彩演绎洞庭渔歌,再现洞庭湖区独特的民俗文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洞庭渔歌已成为助推该区公共文化发展的一块金字招牌。
近年来,岳阳楼区抢抓文化发展机遇,争创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并纳入绩效考核。投资6000多万元,建好区图书馆、文化馆、洞庭渔歌传习馆;建成乡(街)综合文化站16个、村(社区)文体活动中心90个、农家书屋113个;招募和培训文化志愿者人数800人,扶持社区文艺团队达118支;有效保护洞庭渔歌及楚鼓舞、兰花萝卜、龟蛇酒等文化遗产。区、街道、社区3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建成,中国散文学会创作基地落户该区。
他们着力推行更接地气、贴近百姓、融入生活的公共文化服务。依托传统节庆、重大庆典活动和民间文化资源,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去年举办大型广场文化演出活动达10次以上,送戏下乡活动达35次;打造该区社区文化艺术节、汴河街春节民俗庙会、岳州讲坛进社区等系列公益文化品牌;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区家庭教育服务指导中心、乡村青少年宫,为未成年人免费提供兴趣爱好培训学习,5000余人受益。
目前,该区形成了“一个社区、一个特点、一种模式”的公共文化服务特色:洞庭街道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保护与传承“洞庭渔歌”;杨树塘社区“四点半学校”,由文化志愿者给社区孩子进行课外辅导;枫树新村打造“书香社区”,开展科技知识培训、书画摄影展、弟子规课堂等活动,让居民学习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