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绍广

来源:市档案局2024-07-30
浏览量:1|| | ||

讨袁护国先烈,殉难东门操场

李绍广(1884—1916年),小名炳玉,号厚宾,巴陵县东淇梅树洞(今岳阳县大塅乡板桥村)人。他6岁丧父,家境贫寒,10岁入私塾读书,14岁即因家庭困难而辍学。17岁时,跟随叔父学武术,刻苦练功,膂力过人,在当地颇有名气。他虽出身卑微,却志向远大。在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下,积极探寻反清救国的道路。宣统三年(1911年),他加入同盟会,投身武昌起义前的准备工作。起义胜利后,冯国璋奉清廷令率部反攻武汉,李绍广奋不顾身,参加保卫武汉的浴血战斗。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后,不少革命党人惨遭杀害,李绍广被迫离开武汉,到临湘任巡防营队副。

武装起义,讨袁护国是李绍广一生最辉煌、最壮烈的事业。1915年12月,袁世凯背叛共和,悍然称帝。李绍广迅速召集革命党人商量,决定武装起义,讨袁护国。1916年1月14日成立以李绍广为总司令的“湖南护国军”,制订了武装进攻的战略计划。1月17日,起义军分两路向平江县南江桥进发。面对攻势凶猛的义军,南江桥守敌毫无准备,无力招架,夺路向县城方向逃窜。义军乘胜攻击,大败敌军,占领平江县城。2月28日,李绍广率领义军攻打湖北通城。守敌在城墙上架机枪扫射,负隅顽抗。义军见硬攻不可取,便一面围城佯攻,一面在城墙下挖洞埋装炸药,炸塌了城墙一角,乘势而上,攻克通城。3月28日,义军分长安驿、羊楼司两路乘胜攻打临湘。两地守敌自顾不暇,无力互相救援,很快被起义军打败。陆城守敌闻风丧胆,弃城而逃,义军不战而胜。后攻打汨罗江一带,因敌人火力猛烈,义军将守敌团团围住,多次发起冲锋,从早晨一直打到下午,仍未得手。李绍广改变打法,下令将所有的机枪集中起来,组织敢死队重点突击,终于突破一面,与敌军展开了白刃战。敌军伤亡惨重,向湘阴县城突围逃跑。义军行至桃林寺,路遇前往汨罗增援的敌军,相持一阵后,义军边打边撤,佯装败退,把敌军诱入了自己的埋伏圈。不料,新加入义军的士兵沉不住气提前开枪,破坏了一举全歼敌军的计划。敌军死命突围,被义军紧逼至新墙河边。义军倾全部火力猛攻驻守岳阳的袁世凯北军安武军部,打得敌军人仰马翻,遗尸累累。这次战斗毙敌200多人,其中有敌团长一名,伤敌无数,缴获战马4匹,机关枪3挺、步枪300余支及其它军用物资。李绍广率领的讨袁护国义军势不可挡,一举攻克平江、通城、临湘、湘阴、岳阳,大获全胜。

1916年6月,袁世凯在湖南的鹰犬李佑文镇守岳阳,邀请李绍广赴岳磋商组建“湘北护国军”,诱捕了李绍广。面对李佑文的软硬兼施,李绍广坚持讨袁护国立场,决不与其同流合污。李佑文以李绍广作人质,威胁义军投降,却被义军打得焦头烂额。李佑文恼羞成怒,于1916年6月11日,将李绍广杀害于岳阳城东门操场。李绍广殉难时,年仅32岁。李绍广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永世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