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獬

来源:市档案局2024-07-30
浏览量:1|| | ||

讲学半世纪,岳州一怪才

吴獬(1841-1918),字凤笙,临湘桃林三合人。他自幼聪慧好学,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十岁即已熟读诸经,十六岁被人称为奇才,十八岁中秀才,二十岁肄业于长沙岳麓书院。后长期蛰居乡里,抚经阅卷,教书讲学,参与编修清同治《临湘县志》。同治十二年(1873),三十二岁的吴獬参加乡试,光绪二年举孝廉。其时正值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讨伐阿古柏入侵之敌,招吴獬为幕僚,吴獬因病未就。第二年,他赴京应试,途经汉口,两广总督张之洞与他晤面,颇受赏识。后来提及吴獬,张之洞赞曰:“洞庭一湖水,唯凤笙饮一匙,我与诸公仅尝其滴耳。”

光绪十五年(1889),吴獬已四十八岁,赴京殿试,却被主考官李鸿藻(李鸿章之弟)忌后于己不利,只得了个第十一名进士,并压制吴不能进翰林院再修,放于广西荔浦县任知县。吴獬为官清廉,关心民苦。自题县衙堂联云:

简政宽刑,与民为善;

修文重礼,息讼宁邦。

他目睹荔浦城乡学风不张,便集诸生于正谊书院亲自督教,谆谆以授,学风为之大振。在庐县任上,庐县赌风甚烈,吴獬严令以治,且亲作《戒赌歌》,张之四乡以劝诫,仅数月,赌风即除。他获知时有两广奸人骗贩内地人口出洋做苦力,据实上报“迭请恶惩”,而“大吏为虎作伥,卒不获准”。吴獬不齿于吏治之腐,为官仅四年,愤然告老回乡。

此后,吴獬潜心于教育,四处讲学,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选为杭州府教授,兼敦仁书院山长①;后应广西巡抚沈中丞之聘,襄办广西学务。辛亥革命后回湘讲学,先后在临湘莼湖书院、岳州金鹗书院、长沙岳麓书院、通城青阳书院、衡山石鼓书院、衡阳研经书院、江宁(南京)三江师范、江南高等学堂任教;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吴獬回岳阳创办岳郡联立中学。吴獬一生从教达五十余年,门下杰出子弟遍及东南诸省。

吴獬学识渊博,时常妙语联珠。民国初,北洋军阀吴佩孚驻兵岳州,慕吴獬名,两次登门拜访,第一次吴獬让他吃了闭门羹。第二次,吴獬粗服便装相迎,临别时,吴佩孚求赠墨宝。吴獬不假思索,信手写下一联:“民国正需廉耻将,吾家曾出广平侯。”文字通俗贴切,且以吴姓名人入联,用典信手拈来,不失为一妙联。河北一文人居磨盘洲,以“磨盘洲磨大眼小齿棱棱吞粗出细”为上联,广征下联,久无人应对。吴獬闻此,专程造访,并以“秤砣岭秤直沟弯星朗朗知轻知重”对之,世人称绝。

吴獬一生著述甚丰,可惜其中的大部分书稿被军阀吴佩孚遗失。现存《湘雅摭残》评价吴獬的诗文:“其文出入唐宋名家,诗格则在玉川、白傅之间”。《不易心堂集》取自吴獬书斋之名,意即“纵使贪泉饮,终为不易心”。全集分诗、文、联语三类。《一法通》,五万余言,是湘北民间谚语、俚语、格言、谐对汇集,不少湘北老人至今犹能背诵全本或部分句子。

吴獬不趋权贵,不慕名利,喜与平民接近,同情穷人疾苦,曾作放足歌,宣传妇女放足,著文赞助兴办育婴堂,养育孤儿。他性情诙谐,幽默,岳阳、临湘两地至今留传许多关于他的趣闻轶事。一次,有位贞操自守、教子有方的孀妇做六十岁生日,请吴獬为她写匾庆贺,吴题“曹操孟德”四字,众人不解其意,请吴獬解释一下,吴獬说:“这孀妇有曹大姑守节的贞操,有孟母教子成名的美德。因此,以‘曹操孟德’四字赞扬她。”众人拍手叫绝。不久,一个心性恶毒的寡妇做六十寿辰,慕名请吴獬题匾,吴獬随手写下“主母亚心”四字,匾额金碧辉煌,又是名家所书,寡妇甚为高兴,吴獬笑着对她说:“这四个字是‘恶毒’二字拆开写的。”在场人无不捧腹大笑。有次,吴獬的儿媳将女裤当大门晾晒,儿子大为不满,以为这有违世俗、礼教,相互大吵。吴獬前去问明原因后,当着儿子的面,从女裤下一钻去一钻来,边钻边说:“我还是吴獬!”后来,儿子羞愧满面,不再与老婆吵架了。

公元1918年旧历二月初四,吴獬以78岁的高龄谢世,世人称他为岳州一怪。

①山长:古时书院设山长,讲学之外,总领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