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办干部要提升“六种能力”编稿时间: 2014-06-06 12:00 来源: 未知 浏览:1785
编办干部要提升“六种能力”
市委编办党组书记、主任 罗 荣
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任务是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服务。其管理者能力素质高低,服务质量优劣,直接影响机构编制部门的形象,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为编办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加强学习,深入实践探索,切实提升“六种能力”。
一要提升持续学习的能力。当今世界正处在知识大爆炸的信息时代,知识的总量3至5年就翻一番。不学习就会思想困惑、能力退化、精神疲惫。机构编制工作涉及各个领域,时代特征明显,编办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切实把学习当作责任来强化,当作能力来提高。要着力创建学习型机关,认真开展党组中心组学习活动,不断学习新的理论、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及时了解经济、法律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研究的新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掌握、运用和丰富,使得每位编办干部既是业务方面的专家,又是其它学科的“通才”。
二要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邓小平同志曾强调:“编制就是法律”。推进机构编制法制化,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是巩固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果、增强机构编制管理约束力、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必然要求。编办干部必须熟悉、掌握、用好各项机构编制政策法规,绝不触碰机构编制纪律“高压线”。自觉接受组织、群众和舆论的监督,完善机构编制公开制度,加大公开力度,让“阳光”渗透到工作的每一环节。要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进一步健全督查机制,扩大督查内容,强化督查措施,依法依规查处机构编制违纪违规行为,切实维护机构编制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三要提升开拓创新的能力。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创新是改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和发展。机构编制工作的本质就是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机构编制工作就要跟进到什么程度。编办干部决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决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要自觉地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中解放出来,以创新的思维处理好机构编制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要按照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要求,解决好机构编制资源的供需矛盾,切实做到向深化改革要编制、向科学管理要编制、向提高效益要编制。要加大对机构编制规范管理、监督检查和事业单位法人履职评估等重点工作的创新力度,力争推陈出新、再创佳绩。
四要提升服务大局的能力。机构编制管理是合理配置党的执政资源、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作为编办干部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将机构编制工作融入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等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中去。多研究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当好参谋助手,为党委、政府领导服好务;主动深入基层和单位,及时研究解决机构编制问题,保障各项工作高效运转,为机关事业单位服好务;要关注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健全服务机构,提升服务效率,优化服务质量,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好务。
五要提升协调包容的能力。机构编制审批大量权限在市编委、市委和省编办、省编委,编办的汇报工作量大。同时,机构编制业务工作离不开纪检监察、组织、人社和财政等职能部门的支持配合,衔接事务繁多。作为编办干部要善于沟通、长于协调,能妥善处理各方面关系,确保各项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政策要求落到实处。此外,机构编制工作关系到部门单位的发展和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但分配资源少,需求缺口大,面对的矛盾多,被责备受委屈的事时有发生。老子说:“居善地,心善渊。”我们要用如水般的心胸包容意见、宽容他人、化解矛盾、弥合分歧、赢得认同。 六要提升廉洁自律的能力。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编办干部管理着党委、政府的重要执政资源,责任重大、要求严格。我们一定要坚持廉洁从政,严格按制度、按原则、按程序办事,决不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个人谋取私利。要严于律己,把廉洁当作一把琴,能够安抚情绪;当作一杯茶,可以品味清香;当作一味药,可保身心健康。要加强党性和价值观教育,让干部“不想腐”;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干部“不能腐”;切实加大惩处力度,让干部“不敢腐”。要大兴勤政廉政之风,让廉者平安、廉者无忧、廉者自豪,为深入推进“四三六”工程和建设美丽幸福岳阳集聚“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