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1-12 12:00
育秧 育秧为种水稻的第一道农活,农家极为重视,有“秧好半年禾”之说。大年三十,在敬奉家神、土地之后,不少农户还要到秧田边敬奉田神,祈求丰收。秧田选择背风向阳、土质肥沃、照料方便的田块,常年固定,谓之“新鲜饭,老秧田。”农家对禾种极为珍惜,有“宁可饿断肠,不可吃种粮”之说。浸种催芽期间,忌喝酒,据说喝酒会引发酵菌老芽。播种后,往往在秧田边插两个草人,草人“手”上系一块红布,借以恫吓鸟兽。有的地方习惯在秧垄上插上枫树枝,取“枫”、“丰”谐音,预祝丰收。
插秧 “细伢子望过年,大人望插田”。谷雨前后,为早稻插秧时节,农村呈现出一派忙碌而又喜悦的景象。
因“秧”、“殃”同音,所以农村称插秧为“栽田”、“插禾”、“栽米树”,讲究吃甜酒、盐蛋、糍粑,取其甜蜜、圆满之意,又具祛寒壮骨作用。每年首次下秧田扯秧,一般在凌晨,谓之“开秧门”,农家要放鞭炮,放三眼铳,甚至敲锣打鼓,以示祝贺。岳阳县渭洞等山区一带常在秧田边插三根香,烧三片纸后,由主家扯头手秧。插秧手被称为“插秧师傅”。主家请帮手插田,半上午要送茶酒到田头“过中”,俗云“插田酒,路上有”。休息、吃饭由插田人安排,忌喊“吃饭”。“打秧”时,忌甩在他人身上,若被甩中,俗称“中秧”,意为遭殃,这时,打秧者要喊讨彩话,同田干活的人随声附和,以便解忌。栽田时,人们常互唱山歌,有“栽田不唱歌,谷少稗子多”之说。
春耕生产。
稻田来禾、施肥。
中耕 主要是除草、松土、和泥。旱土用锄,稻田则以趾代锄.因此.旱地除草称“薅草”,稻田除草称“来禾”、“踩田”。“来禾”在插西半月舌进行,一般需两次,踩头次翻泥透气,踩二次扯草除稗=踩田时.一般用手拄棍,用脚围着禾蔸,将草踩入泥中.多人捧成捧.且行且踩=踩头次时.为求速度,也有以手抓草活泥的。踩田是慢工细活,不少地方有边踩田,边唱民歌的习俗,此唱彼和,甚是热闹。
收割 收割稻谷,俗称“扮禾”。晒谷,习惯将牛屎用水调稀,在晒谷场上均匀地涂上一层,使晒场平整干净,不留缝隙,晒出的谷物不含泥沙,且有一股特殊的清香,俗称“牛屎荡地坪”。
民间重视“吃新”。第一顿新米饭,用小木甑蒸好,另备好菜,敬祖先、天地、长辈,并请附近亲友“尝新”。吃新时若有来客,必留同餐。用新米粉做成饼子送人,谓之“送新”。旧时,近城农户用红纸包上新米与新稻草,挨店铺送去,以求赏钱。如今,新米仍然是农户馈赠亲友的佳品。
求雨、祈福 逢久旱不雨,抬菩萨、立神坛、烧香跪拜、敲锣打鼓,昼夜不停,称“求雨”。遇禾苗发生虫灾,则扎草龙,抬菩萨,打锣打鼓游乡,或用竹杆夹纸线,涂以雄鸡血,插到禾田里,以祈消灾,称“育苗祭”。湖区农民在打湖草时,常于湖洲上搭“寮”(草棚),寮搭好后,要装香供神福,称“祭寮”,以保安全,图吉利。平江山区筑山塘涵管、水堰龙眼时,忌翻放簸箕和撒尿。随着时代进步,科学技术知识的普级,以上习俗逐渐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