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勇抗战 为国捐躯 ——记平江籍著名抗日英烈徐秋
来源:本室 日期:2025-07-18 03:58
徐秋,原名徐秋香,1903年4月出生于平江县浊水乡洪山塘坳屋场(今平江县天岳街道潘洪村洪山塘坳屋场)一户贫苦农家。父母在地主家做工,都早年病故。徐秋8岁即给地主放牛,16岁做长工。
乌江架桥 开路先锋
1928年,徐秋参加赤卫队。1928年7月参加平江起义。1930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位红军干部问徐秋:“为什么要参加红军呢?”他回答说:“红军是穷人的子弟兵,能给穷人报仇,让穷人过好日子!”
徐秋随军转战于湘鄂赣边区各县,他打仗英勇顽强、战功显著,于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徐秋团结同志、机智勇敢,被任命为红三军团五十八团团部参谋。1931年春至1933年5月,徐秋在行军作战中发挥了很好的参谋作用。
1934年底至1935年春,红三军团攻占娄山关。在攻占遵义城的战役中,徐秋受命率部架桥。乌江两岸峭壁高耸入云,江面宽200多米,最深处16米,流速每秒1.8米。徐秋通过调查思考,决定用竹排搭设浮桥。他发动群众筹集竹、木、门板、绳索等器材,请来熟悉水情的水手。徐秋第一个带头下水,迅速作业。
敌人见红军架桥,进行疯狂射击,还专门用枪炮射击门桥,专打架桥的水手。徐秋带领战士们一边应对敌人的射击,一边冒着枪林弹雨,在刺骨的江水中紧张架桥。门桥在深水激流中控制不住,徐秋就带领群众编织竹篓,装入沙石,制成重1200斤的石锚,拖住门桥。经过一昼夜苦战,浮桥终于跨过乌江。
樊坝夜袭 抗日勇士
1939年3月,团部决定由徐秋选调10多名勇敢善战的战士,组成小分队,夜袭山东郓城樊坝日伪重要据点。这次行动,徐秋率小分队成功偷袭日军碉堡,打死哨兵1人;除缴获枪支弹药外,还在日本洋行里缴获一批布匹、食盐、香烟、火柴等物资。这次战斗,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迫使日军在一段时间里龟缩在据点内,不敢妄动。
5月,日伪军围攻泰西根据地,徐秋协助团部组织在陆房突围后,转移到东平,进入鲁南,参加白彦争夺战。此间,徐秋的工作更加出色,被调任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八分区司令员。
郓城捐躯 青史垂名
1940年9月9日,徐秋率特务营去山东省郓城县以西的洞口反“扫荡”。他沉着组织伏击战,打得日军狼狈逃回县城。
9月12日,根据地派南下干部途经郓城县,境内护送任务由徐秋负责。汉奸刘本功得到消息,调兵前去截击。徐秋带人赶到时,四区部已被日伪军包围。经过一场激战,击溃了敌人,把南下干部接到高楼、周庙、智垓一带。落脚未稳,敌人100余人又尾追而至。徐秋命令部队埋伏在道路两边的高粱地里,待敌人全部进入包围圈,突然一声令下“打!”战士们一齐开火,敌人丢下十几具尸体狼狈而逃。
9月13日,日军集中县城附近几倍于我的兵力,对徐秋率领的特务营和地方游击武装,实施包围。徐秋命令五区长魏振方带领一个连,从赵楼(今南赵楼镇)西边渡河,突围成功。他率余下的部队掩护南下干部从正面突围。魏振方在火力掩护下,杀开一条血路,渡过西沙河,突围成功。
徐秋正要突围,敌人却从西南、东南两侧同时夹击过来。北面敌人也只留一小部分与魏周旋,其余全部从背后包抄过来,数十挺机枪疯狂射击。刘本功叫人向徐秋喊话:“徐司令,你们被包围啦,跑不了啦,快放下武器投降吧!只要乖乖的交出南下干部,不再与皇军作对,我保你不死,今后还有享不尽的富贵荣华!”
面对强大的敌人,徐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一次次组织突围,并及时改变突围方向。从西沙河突围时,徐秋一边指挥战斗,一边掩护南下干部渡河。离对岸还有数米远时,前面的战士已开始登岸。就在这时,徐秋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37岁。徐秋是郓城抗战中牺牲的八路军最高将领。
徐秋牺牲后,当地政府和群众把他的遗体安葬在赵楼村东,并立石碑一座,以志永久纪念。1971年5月,徐秋的遗骨迁葬于郓城县革命烈士陵园。2014年9月1日,国家民政部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徐秋名列其中。
(屈胜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