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考证 > 史志研究 > 正文

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岳阳楼 ——庆祝第二个“岳阳楼日”暨纪念《岳阳楼记》诞生978周年

来源:本室 日期:2024-10-20 02:08

岳阳楼是中华历史文化瑰宝。她以始建年代之久远、建筑艺术之精美、名人登临之繁盛、传世佳作之浩瀚、文化底蕴之深厚,位列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她还是三座名楼中唯一保持清代原构的珍贵史迹。‌

岳阳楼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殿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家国情怀、为民思想、担当气魄和进取精神,滋养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岳阳楼是中华儿女精神洗礼之地。她是人们景仰历代先哲、洗涤精神灵魂和叩问初心、召唤使命的崇高圣地。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精神和为民情怀,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一脉相承,贯通古今。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叶剑英、胡耀邦、毛致用等数十位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登临或关注岳阳楼。

毛泽东忧乐岳阳楼

1918年4月初,毛泽东、蔡和森到岳阳考察,第二天登上岳阳楼。这是毛泽东第一次登临岳阳楼。二人凭栏远眺,大湖、浪涛,船帆、君山尽收眼底。触景生情,他们不禁朗诵起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走进楼内,二人欣赏了镌刻在雕屏上的《岳阳楼记》。

1927年2月11日,毛泽东自长沙乘船返回汉口中共中央机关,下午到达岳阳。因晚上轮船停航,他便再次登上岳阳楼。这次登楼,毛泽东记忆犹新。

1937年7月,毛泽东在延安与左翼作家、湘阴人左漠野谈话。毛泽东问左:“你是哪里人呀?”左回答:“我是湖南岳阳人。”毛泽东欣喜道:“啊呀!我们还是湖南大同乡呢!你们岳阳是个好地方,我在大革命时期去武汉,经过岳阳,我去游览了洞庭湖滨的岳阳楼。你们岳阳有名,同岳阳楼很有关系。因为范仲淹写过一篇传颂千古的《岳阳楼记》。”

毛泽东又问左漠野背诵过《岳阳楼记》没有。左说:“小时候背过,现在还记得一些。”毛泽东又问:“岳阳楼上那几块木刻《岳阳楼记》现在还在吗?”左答:“还在。”毛泽东特别指出:“‘先忧后乐’的思想,较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境界更高了。”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26日清晨,毛泽东在父亲毛贻昌、母亲文素勤的墓前久久站立,深深地鞠了一躬,感慨地说:“前人辛苦,后人幸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64年4月10日,毛泽东乘专列回京途经岳阳,列车渐渐减速。“前面是哪个车站?”毛泽东问。“到岳阳啦!湘北最大的站。”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回答。

毛泽东沉吟片刻,深情地说:“岳阳,我在大革命时来过两次,那时郭亮在这里组织铁路工人大罢工……”接着又说:“岳阳自古叫巴陵,从南朝时起设的郡,唐朝时叫岳州,后改为府。这里的岳阳楼,李白、杜甫这些名人,都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啰!岳阳楼是诗人、名流荟萃的地方。”

毛主席谈兴愈浓,他拿起毛笔,挥笔写下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诗作《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去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985年5月岳阳楼大修后,毛泽东手书杜甫《登岳阳楼》诗屏装嵌在岳阳楼三楼正面壁间。


 

岳阳楼主楼三楼毛泽东同志手书杜甫诗作《登岳阳楼》雕屏

刘少奇数典岳阳楼

1957年2月18日下午,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率调查组离开北京,沿京广铁路南下,开始调查研究工作。

3月7日,刘少奇到达武汉18日离开武汉赴长沙,当日从湖北咸宁经过岳阳,提出要和岳阳县委负责同志“谈谈情况”。

事先得到通知的岳阳县委书记贾德润、副书记王汝之上车迎接。

少奇给贾德润、王汝之递上一支烟,然后以征询的口气问:我们好好谈一谈。是不是你们俩随我去长沙?

贾德润连忙请示说:“委员长,县里正在开三级干部会,我们俩总得留一个。

刘少奇亲切地说:“你们很忙,那就这样,我们就在车上谈吧!”并告诉随行秘书,为了不耽误其他列车正常运行,将专列开到备用线上。

刘少奇端坐在办公椅上,手指夹着大前门牌香烟,笑容满面地说:“我想请你们介绍一下岳阳的情况!随便谈谈就是。”

贾德润像往常向上级汇报工作一样,将互助合作、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财政收支等情况,及干部、党员、群众的思想状况一一作了汇报。当谈到岳阳县农业合作社社员平均年收入45元左右时,刘少奇用表扬的口气说:“这是比较不错的呀!”停了一下,又说:“不过,人年平均收入还不能算是真相,有水分呀!掺水分是会害死人的……眼光要看远一些,要一步一个脚印。

刘少奇言犹未尽,饶有兴致地说:“岳阳这个地方,素称鱼米之乡。湖里有鱼,土里有粮,这是个好地方。有了地利,还要靠人和呀!”

接着话锋一转,又问:“岳阳楼是个很出名的古迹呀!冒损坏吧?要注意油漆,防止白蚂蚁蛀烂!”

刘少奇笑了笑,目光向在座的20多人望了望,风趣地说:“岳阳楼的典故,你们晓得不?”看到在座的同志有的摇了摇头。刘少奇娓娓道来:“魏蜀吴三国鼎立,东吴都督周瑜、鲁肃的水军驻巴陵,诸葛亮和他们在这里导演出很多好戏。《三国演义》里描写的‘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都在这个地方附近。”

王汝之告诉刘少奇“鲁肃墓现在211工厂(后3517工厂)里面,县一中(今岳阳市一中)就是周瑜都督府的旧址,小乔墓就在这里面

啊,那我讲错啰!刘少奇高兴地说:“这块地方曹操占领过,对东吴是个教训。鲁肃他们接受了这个教训,所以练水军于洞庭湖,建了阅军楼。岳阳楼就是这个阅军楼演变过来的。”


 

岳阳楼

少奇又把半截烟点燃,继续说:“这是我读书的时候晓得的。岳阳楼占了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吸引了很多大诗人。唐朝的名人来这里的很多,如李白呀、杜甫呀,名声很大了。宋朝的滕子京很有魄力,重修了岳阳楼,请范仲淹作了《岳阳楼记》,这样名声越来越大啦!范仲淹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啊!”

提到《岳阳楼记》,大家不禁忆起刘少奇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著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引用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刘少奇喝了一口水,继续侃侃而谈:“张德容这位先生,也是很有眼力呀!”在座的人很有一些不知道张德容是何许人。

王汝之解释说:“张德容是清朝的一个岳州知府。他主持重修岳阳楼,将楼址向后平移了六丈有余。”

刘少奇接过话头肯定道:“这是很有见地的。岳阳楼百余年来,没有遭洪水冲洗。他这么一移,起了很大作用啊!站得高就望得远。”

贾德润接话说:岳阳楼长年失修,已成一座危楼。我们也想维修一下,却又拿不出那么多经费。”刘少奇说:文物要保护,名楼要维修。你们盘算一个数字吧!”

不久,岳阳县委接到通知:国家拨专款20万元维修岳阳楼。

朱德题匾“怀甫亭”

唐大历三年(768年),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诗圣杜甫携家出川,沿长江由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公安(今荆州市公安县)一路漂泊,同年暮冬到达洞庭湖边的岳州(今岳阳市)。此时,杜甫穷困潦倒、家贫如洗,唯伴一叶孤舟,漂流江湖。

杜甫登上久闻其名、向往已久的岳阳楼,俯瞰茫茫洞庭,不禁想起“安史之乱”平定不久的唐朝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加之自己背井离乡、年迈多病,他百感交集、万分惆怅。于是,挥笔写下《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此诗被后人誉为“盛唐五律第一诗”。

1962年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诞生125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杜甫推选为世界文化名人

岳阳县委决定在岳阳楼左侧临湖处,建设一座7米高的方形亭。并采用机关干部方祖雄的建议,将亭命名为“怀甫亭”,以追怀诗圣,纪念、赓续和弘扬杜甫诗作《登岳阳楼》中“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的名山名水情结和“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忧国忧民情怀。

有人提议,请为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手书匾额的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为“怀甫亭”写匾。于是,大家推举开国大将陈赓的胞弟、岳阳楼公园管理所所长陈忆吾致函朱老总,恳切陈词,说明岳阳人民请求他题匾的愿望,并附上一张怀甫亭设计照片,一同寄往全国人大常委会。

仅过半个月,岳阳楼公园管理所就收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的来信。信中装着朱德为怀甫亭题匾字样3幅。朱德在这3幅字中圈了自己认为满意的“怀”“甫”“亭”3个字,并附言:“任凭选择”。


 

怀甫亭

岳阳县委旋即请人将字放大,请工匠将字镌刻于樟木匾额之上。值怀甫亭落成之日,将其悬挂于亭上。两边的柱子上配以当代书法家吴丈蜀撰写的纪念杜甫的楹联:“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魂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诗。”

叶剑英登临岳阳楼

1969年12月17日至23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开国元帅叶剑英到岳阳视察。

18日,北风凛冽,寒气逼人。叶剑英兴致勃勃登上岳阳楼,洞庭风光尽收眼底。

在二楼,叶剑英望见湖中一列列木排顺流而下。他手指木排,带着浓重的广东客家口音说:“这是一种很好的作战工具。既可攻,又可守。炮弹落在上面,是很难打散的,打不沉的。”

登上三楼,叶剑英高声吟诵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叶剑英凭栏倚窗,极目远眺,观赏着宛如玉带的万里长江和浮若青螺的君山岛,啧啧称赞。

离开岳阳楼时,叶剑英再三叮嘱,一定要着力保护、维修好岳阳楼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遗产和瑰宝。

在这次考察中,叶剑英郑重指出:“岳阳位于长江中游,是水陆交通的咽喉地带,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迅速把岳阳建设好,具有重大意义。”

身处逆境的叶剑英语重心长地对陪同工作人员说,岳阳过去的工作搞得不错。党领导人民闹革命,打江山,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革命胜利,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安居乐业。目前情况下,共产党员应带头抓革命,促生产,要关心人民群众疾苦……

胡耀邦情系岳阳楼

 1960年9月的一天上午,时任中共中央委员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胡耀邦来岳阳视察。胡耀邦酷爱文史,来到县委会后,首先翻阅了《巴陵县志》,了解岳阳情况

当天下午,胡耀邦时任岳阳县委第一书记张月桂陪同,登上岳阳楼。他不时驻足,仔细观赏了凝聚着中华民族古典建筑工艺精华的古楼,高度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他一再嘱咐陪同的同志,要认真加强对这一珍贵文物的维修和保护。


 

岳阳楼主楼一楼清代书法家张照手书《岳阳楼记》仿制品雕屏  

登上二楼,胡耀邦久久伫立在清代书法家张照所书的《岳阳楼记》雕屏前,连声称赞张的手迹端庄凝重而又婉丽流畅,并且逐字逐句朗诵《岳阳楼记》全文,对这篇散文作了很高的评价,特别赞扬范仲淹在封建社会中所表现出来的“先忧后乐”的忧国忧民思想。

胡耀邦对陪同人员说:“今天我们要用无产阶级的观点,赋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以新的生命力,让‘先忧后乐’的思想更好地为今人借鉴。”

第二天,211后3517)工厂俱乐部召开的岳阳县直机关负责干部会议上,胡耀邦精辟论述《岳阳楼记》主题思想号召大家多读一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多读一点中国历史典籍。因为只有懂得中国的过去,才能更好地建设中国的未来。

1962年11月28日,胡耀邦再次来到岳阳,亲自出席了岳阳县县级机关负责干部会议,并作形势报告,阐述了《岳阳楼记》的深刻思想内涵。

胡耀邦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县委负责同志硬要我讲几句,讲什么呢?我是浏阳人,来到了岳阳。湖南有多少‘阳’?”他一边掰着手指一边算:“有益阳、衡阳、耒阳、祁阳、桂阳、邵阳、麻阳、黔阳。嗬哟!我们湖南共有十个‘阳’!十个‘阳’当中,只有岳阳才有闻名天下的岳阳楼,而岳阳楼上又有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

作报告的过程中,胡耀邦流利地背诵起《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全场鸦雀无声。

当讲到国际国内形势时,胡耀邦激动得站起身来,有力地挥动双手,激情澎湃地说:“只要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发扬‘先忧后乐’的精神,我们就一定能战胜暂时困难,夺取革命事业的胜利!”

1982年仲春,新华社记者刘春贤到岳阳采访。登岳阳楼时,发现主楼里设置了“主楼危险,脚步放轻” “栏杆腐朽,请勿靠近”等警示牌,于是随后写了内参《闻名中外的岳阳楼亟需修缮》,指出岳阳楼早该修缮,至今未能修缮的原因是管理体制不顺,本该由文化部门管理的岳阳楼却于1980年3月划归市城建局管理,从此岳阳市文化部门和城建部门为岳阳楼的“归属”问题争论不休,阻碍了维修工程按期展开。这篇内参刊登在1982年5月11日的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第1046期上。

时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当天细阅此文,并写下批示。该批示件转送湖南后,湖南省省长办公会议于5月27日专门讨论如何落实胡耀邦的批示。理顺管理关系之后,1982年10月,岳阳楼落架大修工程开始。1984年1月,岳阳楼重修完毕,以原貌矗立在洞庭湖边。同年5月1日对外开放。

1988年12月7日下午,已辞去中共中央总书记职务,仍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的胡耀邦到岳阳,参观了岳阳楼。

胡耀邦兴致勃勃进入岳阳楼公园,背诵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说很喜欢范仲淹的这些名句,早些年他都能从头至尾全部背完《岳阳楼记》。

在仙梅亭旁,当导游向胡耀邦详细汇报岳阳楼的大修情况和建筑艺术风格之后,他又详细询问了大修岳阳楼的师傅们是从哪里请的,大修前和大修后的岳阳楼有什么不同等情况。胡耀邦肯定了岳阳楼“整旧如旧”的大修效果。

导游领着人群向岳阳楼主楼走去。还在楼前香炉边,胡耀邦就开始背诵《岳阳楼记》。进得门来,他已从“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背到了“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进门之后,胡耀邦站在大厅雕屏前,一字一句地把《岳阳楼记》又读了一遍。


 

岳阳楼主楼二楼清代书法家张照手书《岳阳楼记》真迹雕屏

读罢,他拍拍自己的脑袋说:“人老了,记性差多了。《岳阳楼记》早几年我还能全部背诵下来!”他还问陪同的岳阳市领导:“《岳阳楼记》共有四百几十个字?”陪同人员回答:《岳阳楼记》全文三百六十八字,可谓行行金玉,字字珠玑,政治主张明显,文笔才华横溢。文中‘忧’‘乐’二字乃全篇之精髓。

上得三楼,胡耀邦诵读了毛泽东手书的杜甫《登岳阳楼》雕屏,神情有些凝重。

参观完毕,省市领导和公园负责人一再恳求胡耀邦留下墨迹,但他却执意不肯。

毛致用身护岳阳楼

    1966年8月,在破四旧”造反有理”的鼓噪声中,岳阳城内鲁肃墓被捣毁,吕洞宾神像被焚烧,岳阳楼前的铁梢、铁鼎被砸烂。

与此同时,位于岳阳城西、洞庭湖东岸的慈氏塔塔顶也被搭上了脚手架,等待拆除。在国家文物遭受洗劫时,也引起各地党组织和许多干部群众的不满和抵制。

9月5日晚,一伙造反派集合3000多名受蒙蔽的群众,聚集在岳阳县委机关大院(位于今岳阳楼区岳阳楼街道郭亮社区翰林街)。办公室的楼上、楼下人声鼎沸,高音喇叭喊话声震耳欲聋。

时任中共岳阳县委书记毛致用,已经于8月28日和“毁楼”的造反派交过锋,深知这是一场尖锐的斗争。因此对这次骤然而起的风暴,已经有了思想准备。

有些人劝毛致用避一避这个风头,“好汉不吃眼前亏”。毛致用笑着说:“那不行啰!我们要以理服人,在关键时刻跑了,那算什么!?”

造反派头头们喊话:“毛致用和常委们都站出来!”县委常委们只好一个接一个,鱼贯走向事先搭好的台子上。

造反派咄咄逼人:“岳阳楼纯属封建社会‘四旧’的产物,一定要砸碎!这是走哪条路的大是大非问题,县委必须明确表态!”整个会场只听到他们的嘶叫,却不准毛致用开口讲话。

突然,一位学生身份的姑娘,在台上振臂高呼:“让毛致用讲话!”

毛致用心头一喜,他知道群众是最讲道理、最懂道理的。随即昂首阔步走向扩音机,以慎重、诚恳的语调和宏亮的声音说:“岳阳楼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历史标志,是中华民族子孙共同的宝贵财富。把它毁掉,对不起祖宗,也对不起子孙。”并理直气壮地当众宣布:“岳阳县委对岳阳楼只能保护,决无权表态将它毁掉,也绝不容许任何人去损坏它!”

造反派气急败坏,将事先准备好的高帽子戴到毛致用的头上,一伙人蜂拥而上,进行围攻,强迫他低头。

这种横蛮无理、不得人心的粗暴举动,激起在场群众极大的愤怒。当即有人高呼:“坚决支持毛致用的正义立场!”口号声此起彼伏,大批被蒙蔽的群众退场,抗议造反派的举动。

一场挑动群众逼迫县委表态的闹剧,有惊无险地收场。岳阳楼免遭一劫。慈氏塔已经搭好的脚手架也被撤去。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2000年3月29日,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饶有兴致地视察了岳阳楼、诗书碑廊等处。当他了解到岳阳楼近年的拆迁、扩建情况时,略有所思,用浓郁的家乡口音对身旁的岳阳市委书记于来山说:“旅游是无烟工厂,能带来很多效益。在岳阳,岳阳楼是重点之地,一定要抓好。”

毛致用还介绍了他在任江西省委书记时,如何辟建滕王阁,加快江西旅游业发展的情况。

(屈胜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