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治理城乡更天蓝水碧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6-24 12:00
(一)为有源头活水来
岳阳地处洞庭湖畔、长江之滨,被誉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长江,奔腾不息,流经城市的北部,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大湖,汇集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岳阳每年过境水量达6000多亿立方米,其中洞庭湖口注入长江的年均径流量有3126亿立方米。境内水系发达,河湖密布,港汊纵横,水系占总面积的20%。水的至情至性已经融入岳阳的骨髓,弥散着水的灵秀,水的清纯,水的韧性,水的丰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三十多年间,岳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之亲密无间的水,见证着一切。
喝上甘泉铁山水。人类的文明进步,离不开水;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但我们在充分利用水资源时,经常伤害这个无言而亲密的朋友。20世纪50年代,岳阳境内局部水域遭受工业废水污染,但影响甚微。60年代~70年代,由于区域优势,一批采矿、造纸、印染、火力发电、石油加工、化工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工业废水排放量剧增。1979年达到16665万吨,湘江、洞庭湖、长江(岳阳段)以及市区内湖等一些重要水域的污染逐渐加重。80年代,岳阳工业和城市迅猛发展,但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滞后,是境内废水污染最严重的时期。1985年,全市排放工业废水32484.39万吨,排放污染物11.08万吨,其中主要污染物化学耗氧量6.28万吨,悬浮物3.14万吨,生化需氧量1.95万吨。造纸和化工为主要污染行业,岳阳市区成为主要污染区域。
面对日益加剧的污染,人们认识到了危机,相应采取了一些减少污染的举措。至1990年,境内废水排放总量31791.74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总量28925.02万吨,较1985年减少3559.37万吨,但仍居全省之首;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777吨,居全省第五位,高出全省水平。工业废水排放量总趋势是, 1990年后在逐渐减少;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排放量总趋势是, 1987年后逐渐减少。岳阳由于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得到了重视和加强,抑制住了污染蔓延的势头。
80年代后,岳阳城市迅速东扩,人口猛增,城镇生活、医疗等废水排放量也急剧增加。1987年,城镇生活废水排放量2941万吨,1999年为13514万吨,呈几何状的增量触目惊心。其中化学耗氧量排放38434.5吨。这类废水绝大部分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洞庭大湖和市区内的水体。
这些庞大数据的背后,是一处处污浊杂乱的景象,呈露出环境日趋恶化的严峻。在城市很多地方,不经意间就会看到很多涵管连通洞庭大湖,流淌出青黑色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在北门渡口下游不远,岳阳市造纸厂的工业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通过一条巨大的水泥涵管,直接排入洞庭湖。沿着七里山长堤,常年流淌着一条泛出白沫黑黄污浊的水流。枯水季节,一直蔓延到城陵矶。污水带散发出刺鼻的气味,临近居民不堪其扰,路过行人捂面而过。这道色泽驳杂的水流,像涂抹在城市脸面上丑陋的污渍,不堪入目。水污染治理,已是刻不容缓。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生命之本。着力饮用水源保护,守清水惠民众。岳阳市坚持把饮用水源保护作为重中之重,合理优化水资源布局,全面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整治,确保了饮用水的安全。
1958年,修建岳阳县吊桥水厂, 1962年正式供水,日供水量380吨。1968年7月,在北门刘公嘴兴建日产1.5万吨的水厂。
岳阳老市民都记得北门水厂,往洞庭北路,过岳阳楼不远,可以看到在陡峭的河坡下面,两条巨蟒般静卧的水管,从洞庭湖中刘公咀的机埠,延伸上来,又隐入地下,穿过马路,出现在北门水厂沉淀池边,白花花的水浪,不断地绽开灿烂的笑脸。洞庭湖水经过沉淀处理,然后沿着地下那些密布的管道,流到市民的家中,滋养着古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寻常生活。
城市发展,企业增多,饮用水源面临着较大的污染风险。1986年,岳阳市将城区自来水取水口区域作为环境污染重点控制区,对饮用水源污染采取综合治理措施。1988年5月,市人大,市环保部门组织市、南区人大代表和有关部门对洞庭湖沿岸饮用水源区,南津港至九华山21家企事业单位执行《水污染防治法》的情况进行检查,提出将南津港至城陵矶沿线之洞庭湖水域规划为岳阳市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建议。1989年,市政府颁布《岳阳市饮用水源保护办法》,划定岳阳市区饮用水源保护区,以确保岳阳饮用水的安全。
1991年5月,国务院批准岳阳市为长江沿岸对外开放城市,市区建设增速,城市供水日趋紧张。尽管北门水厂日产20万吨,远远不能适应,中心城区供水普及率只有89%,有时还停水,影响市民的生活。处理过的洞庭湖水从每家每户水龙头流出,时常还残留一些异味。占市区面积近一半的城陵矶、冷水铺、奇家岭和铁北等地还没有用上市里的自来水,只能各自为阵,在临近的南湖、芭蕉湖等水域取水。90年代以前,市区很多地方,都耸立着高高的水塔,老式水塔简单得像一根直立的圆柱子,而新式水塔则似一朵朵舒展的蘑菇。这些水塔,有的甚至成了地标建筑。城区供应的自来水,由于上游20多家工厂、酒店等单位排放污水,直接威胁市民的饮水安全,当时,不少单位和市民纷纷到政府和环保部门上访。
岳阳市是化工城市,境内石油、化工以及造纸等企业较多,且过境水量大。如果饮水洞庭,环境风险较大,一旦发生水污染突发事件,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彻底解决饮水问题,市委、市政府实施饮用水源战略转移,高处着眼,长远规划,决定舍近求远,放弃洞庭湖取水源,把铁山水库作为城市供水的水源地。
铁山水库是岳阳境内唯一的大型水库,位于新墙河支流游港河上游的铁山口,距市区60多公里,水域面积4133.33公顷,库容6.9亿立方米;金凤水库是铁山水库对市区供水的调节水库,位于岳阳楼区梅溪乡,距市区4公里,正常蓄水位70米,总库容ll72万立方米,各项水质指标均优于地表水二类标准。铁山水库除了确保农业灌溉和发电正常用水外,每年尚有近3亿立方米的富余,可以供应200万人口的城市居民用水。从铁山水库北总干渠引水入城,完全可以满足城市供水的需求。而且引水为自行流放,比从洞庭湖用电提水,成本减少20%。铁山水库水源充足,污染少,水质好,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
1992年,岳阳市开始筹建第二水厂,选址梅溪乡、北港乡内,共征地17.33公顷。水厂设计总规模日供水40万立方米,整个工程投资9600万元,其中贷款和自筹资金8900万元,市民和单位集资700万元。1993年5月8日正式动工兴建,翌年9月28日,铁山水库城市引水工程全线通水。2个水厂建立微机自动化监控系统,并在全城设立18个水质采样点、10个水压监测点,以确保用水安全和顺畅。耗资1.02亿元的铁山供水一、二期工程共建成输水渠道50公里、输水管道14.5公里、输水渡槽14处、隧洞24处,长11公里。使岳阳城区市民全部喝上了清澈甘甜的优质铁山水。曾有专家说,铁山水库如此洁净的水源,放眼全国,不会超过10个,这是岳阳人民的福气。
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如果把岳阳整个城市比喻成一户人家,那铁山水库就是这户人家的大水缸。面对这么大的水缸,要保护水质长期优质不受污染,实属难上加难。
为全面加强水源保护,环保部门采取污染治理与生态建设并举的方式,对库区进行全面整治。为了明确保护区范围,岳阳市人大通过《关于加强铁山水资源保护的决议》,成立岳阳市水资源保护领导小组,编制《铁山水资源保护总体规划》,划定保护区,对二级调节金凤水库沿库8公里岸线和10公里铁山总干渠全部设置围栏,实施全封闭式保护。2009年、2010年,市人大和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赴库区调研保护情况,并成立由地方政府牵头的控违拆违领导小组,严防库区生态移民返迁和违章建筑。树木植被是水分的贮存器,为了保护生态,水源地完成退耕还林1896公顷,建设生态公益林5199公顷。整治污染源,岳阳市相继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生活污染处理工程8处,新建居民沼气池5000多口;在库区毛田、月田沿集镇街道两侧设置500多个垃圾回收点,配套建设了月田集镇排污工程和3处北干渠防污工程;关停取缔东淇造纸厂等3家污染企业和15个木材切片厂。筹资2000多万元启动新墙河水环境修复工程,对污染企业关停及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取缔新墙河沿岸7个非法采矿点和粗铅冶炼点,治理10家造纸企业,增设桃林河3处监测断面,关停铅锌矿点3个,实施采矿尾砂治理等项目7个,彻底解决了新墙河流域重金属污染问题。新墙河水质得到有效恢复,水质和底泥砷含量均已达到功能区要求。在治理保护水源地环境的同时,强化对库区的日常监管,先后发布《关于加强城区居民生活饮用水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铁山饮用水源保护和供水设施管理的通告》,在保护区周边的集镇和人口居住密集区,设立了120多个水工程与水环境保护宣传窗和永久性警示牌,查处100多起破坏水工程和污染水环境违法行为。岳阳还投资3800万元,新建岳阳县城铁山水库引水工程,使岳阳县10万城关居民全部喝上甘甜的铁山水,彻底解开了沿岸群众的一大心结。
整治城区水系环境。岳阳古城四围环水。西临浩浩汤汤的洞庭大湖;南边是明镜一般洁净的南湖,曾被外国游客赞誉为“东方的日内瓦湖”;而城市的北方有酷似一叶硕大扇面的芭蕉湖;东面是贯穿一条古驿道的东风湖(枫桥湖)。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诗句,是岳阳城市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据原市水运公司的老人回忆,50年代末期,木帆船还可以从南津港进来,行驶到现在的东茅岭商业步行街。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岳阳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市区人口由20多万突增到80多万。内湖的水域面积逐渐缩小,约70%的人流物流均集中在南湖的周边地区。在城市开发和建设中,填埋了70%的天然氧化塘。环境的污染,使南湖、东风湖的水质降至五类,其中南湖麦子港、黄梅港、蛇皮套、王家河、千亩湖等局部区域的水质更是劣于五类。很多内湖经常出现大片死鱼现象。
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西方一位哲人说过:“一个湖是风景中的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的天性的深浅。”
进入21世纪,水域的环境成为保护的重点。为了让山变青,水变绿,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女市长黄兰香在市政府工作报告里,特意把“山清水秀”这个词语中的两个词换了个位置,改为“水秀山清”。之所以这样改,就是因为岳阳最大的优势是水,水的优势发挥好了,水秀的文章做好了,岳阳才会更美。
多年来,岳阳市把内湖水污染防治作为为民办实事的一件大事来抓,成立市长亲任指挥长的碧水工程指挥部,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和市人大、市政协有关领导任副指挥长,19个地方政府和执法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形成了市区联动、条块结合的整治机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投入,着力实施以南湖等综合整治为重点的碧水工程。
为了截断环南湖的污染源,2005年2月,岳阳市启动南湖换水清淤工程,清挖麦子港、环南湖走廊的淤泥和杂物4.8万多立方米,并铺填鹅卵石1.4万平方米。发布《关于在城区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的通告》,并要求南湖渔场不得使用消毒剂、饲料等。2008年,市环保局组织编制《岳阳市南湖水环境综合整治总体方案》《岳阳市城区水系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综合整治双管齐下,从工程治理和管理措施两方面着手。
工程治理主要有污水截流、污水处理、水体活化和生态辅助四大工程,总投资6.19亿元。其中污水截流工程包括南湖南岸标准化排污管网等7个项目,建成环南湖截污管网65公里;污水处理工程包括金东门片区尚书桃花源污水处理工程等6个项目。金鹗西路210米管网、蛇皮套污水泵站、王家河排污工程、求索路管网、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排污管网等5个截污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尚书桃花源、市污水净化中心二期、罗家坡污水处理厂一期等3个污水处理工程完成。同时,建成33处生活小区、宾馆污水分散处理设施,南湖宾馆600吨/日污水处理达到一级排放标准。2011年底全部完成管网建设、新旧管网对接等工程。现在南湖广场已经修建了泵房,4万吨提升泵,将排入南湖麦子港的污水抽往污水净化中心进行处理,实现了“不让污水直排南湖”的目的。
在实施沿湖截污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整治措施,强化了南湖周边污水分散处理设施监管和水质监测;实施了生物治理,引进四川大学生态强化技术,仅2011年就投放RHP菌种856.5吨、底改素963吨、净水宝56吨,投鱼52万公斤;成立专业漂浮物打捞队伍,坚持开展水面漂浮物打捞;加强临湖门店整治和控建,取缔关停南湖沿岸湘北水运公司、月牙湾夜市等12家总面积3000多平方米违章建筑;改变南湖渔场等近万亩水面投肥投饵养殖方式,实行生态放养;搬迁沿湖3处万头以上大型生猪养殖场。通过综合整治,南湖水质明显改善,水体透明度增加,局部水质优于Ⅳ类。
王家河是城区一条内河,全长11公里,从三眼桥汇入南湖。岳阳城市规划,从岳阳县、临湘市上游河道引水入南湖,再利用南湖与洞庭湖水位差排水,使水体流动起来,并将南湖、东风湖、芭蕉湖等贯通,形成内湖大连通、流水环城的壮观景象。2012年,岳阳正式启动王家河治理工程。
环绕美丽的南湖,岳阳正致力打造现代滨湖新城区、旅游休闲度假区、生态文化新景区,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现在的南湖,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站在千亩湖九孔桥上,远处龙山欲跃,古寺圣光耀金,湖面波光粼粼,水岸杨柳垂青,花丛鸟儿清唱,长堤人影依依,呈现出一幅人间胜景图。
治理大江大湖。岳阳最主要的纳污水体是洞庭湖、长江、湘江、资江四大水系。境内江河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影响,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水体被污染,泥沙含量增加,河床淤积严重,泄洪能力下降,航运里程减少。电捕鱼、迷魂阵、滚地钩,酷鱼滥捕,致使鱼类等水生资源锐减。洞庭湖北门一带水流湍急,70年代市民在渡口码头还可以捞到洁白的银鱼,每天都可看到一群群逆水而上的江豚跳跃嬉戏。但是至1999年,上个世纪70年代频繁出没的白鳍豚已经绝迹,中华鲟、江豚等珍稀水生动物也很难看到了。
岳阳过境水都汇入了长江,容量大,也容易稀释一些污染物。但岳阳市并没有放任排污、遗害下游地区,而是信守责任,把长江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始终作为全市环保工作的重点,加强沿江排污监管,先后多次开展长江流域水污染等专项整治行动,使长江出境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由于整治得力,地处长江之滨的长炼,1991年荣获全国环境保护先进企业称号。
湘江作为入湖支流,在境内最长,沿线企业众多,经济发达,水污染问题也比较突出。2008年,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岳阳市启动实施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用三年时间,重点采取“取缔关停一批违法企业,淘汰退出一批落后企业,停产治理一批污染严重企业,限期治理一批重点污染源,搬迁一批布局不合理企业”的综合整治措施,关闭治理企业37家。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9座,污水处理能力由16万吨提升到41.5万吨,实现县城污水处理全覆盖。完成360多家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有效削减了流域内工业、生活和农村污染源,解决了湘江水污染突出问题。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省政府相继制定《湖南省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岳阳市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再次启动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行动,实施民生应急保障项目4个、工业污染控制项目15个、解决岳阳县新开钒冶炼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等历史遗留问题治理工程18个。
洞庭大湖,浩浩汤汤,静静地延续着一幅优美的图画。依水而居的人们,与湖的气息融为一体,对这片水域爱得深沉。其实,他们每个人都是一片清澈的湖泊。洞庭湖,岳阳人民的母亲湖。珍惜保护上苍赐予的这一块风水宝地,是岳阳人民的职责。
岳阳市共有造纸企业102家,年排放废水5600万吨、化学耗氧量5.93万吨,大多排放汇集到洞庭湖。200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花三年时间,狠抓全市造纸行业污染整治行动。102家造纸企业中,有61家被彻底关闭,有41家企业投入资金近1.4亿元,实施了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等综合治理措施。通过整治后,不仅洞庭湖水质明显改善,主要污染物下降33.3%,而且企业的规模和技术也得到大幅提升,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监管洞庭湖生态环境,岳阳市成立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和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局,划分了保护范围。省政府制定颁发《洞庭湖水污染防治条例》《洞庭湖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等地方性法规、制度。环保系统成立洞庭湖环境监察大队,投资300多万元购置环境监察船和仪器设备,对沿湖排污进行巡游监管。
2008年,省环保厅将洞庭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和研究所搬迁岳阳,与市环境监测中心合署办公,全面充实了洞庭湖生态保护技术力量。环保部门在洞庭湖、长江岳阳段分别新建了水质监测自动站,其中岳阳县鹿角、城陵矶、陆城3处为自动监测站,与环保部联网,实时全天候向环保部上报水质情况;并设置21个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每月进行一次常规监测,实行水质月报。市环保局建成了污染源在线监控中心,40多家重点排污企业安装在线监控设施,实现联网适时监控。岳阳市作为全省唯一没有出现纸业污染反弹的市州,得到三湘环保世纪行督查组的高度评价。
在保护好洞庭湖环境的同时,从2002年开始,岳阳市所辖洞庭湖、长江及湘江水域,每年4月1日至6月30日实行春季禁渔。禁渔期间禁止一切捕捞行为,严格做到“人上岸、船进港、网入库、证集中”,有效修复了渔业生态环境。洞庭湖鱼多了、鱼大了,江豚也频繁在波浪中跳跃。
由于东洞庭湖自然环境得到了充分保护,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并于1992年加入国际湿地——拉萨尔公约组织,1993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为19万公顷,依赖其生存的物种多达1699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和植物有13种,二级保护动物和植物有65种,是全球越冬候鸟的重要栖息地,全球濒危物种小白额雁70%在此栖息越冬,是“小白额雁之乡”,也是长江江豚最重要的生存繁衍区。广阔的水域滩涂,丰富的自然资源为许多濒危动物提供了生存条件,每年,白鹤、白头鹤、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大鸨、大雁、野鸭等数十万羽候鸟在此越冬,2007年第五届观鸟节,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岳阳市中国观鸟之都称号。现在,岳阳市正在谋划和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近年,岳阳市加大力度综合整治城区环境,采取“退二进三”、取缔关停、技改整治等多措并举的办法,分批实施城区污染严重企业整治行动。首批纳入“退二进三”的是南津港、九华山等老城区的韶峰建材、新泰化肥、同联药业、际华三五一七、科伦制药等6家重点排污企业,第二批有岳阳楼酒业等企业8家。首批6家企业均已停产,部分企业已完成改制、重新选址和设备拆除等工作。同时,实行地方政府和部门联合执法,着力开展17家洞庭湖沿线排污企业、67家城区“三废两小”企业和44家环南湖无治污设施餐馆等3个专项整治行动,有效地削减了入湖排污量,改善了城区环境。
水是宝贵的,作为江南水乡的岳阳,有时都感到了水资源匮乏的危机。为了节约水资源,很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进节水城市建设,维系良好的水生态系统。中石化巴陵分公司投资7600万元,实施循环水系统项目,年可节水840万吨,减排690万吨。岳阳纸业公司从芬兰引进世界一流水平的日产300吨废纸脱墨浆(DIP)生产线,年节水量近1350万吨,节水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洞庭麻业采用生物酶快速脱胶工艺,建立节水环保苎麻脱胶示范工程,年节水量达100万吨。几年来,岳阳市共实施节水工程和节水技术改造100多项,有效削减用水量和排污量。2010年,岳阳市获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称号。
市委、市政府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着力点,在治理水污染、建设水景观、发展水经济等方面狠下功夫,取得了很好成效。湘江、长江(岳阳段)和洞庭湖等,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岳阳市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先进市州,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稳居全省前列。
如今的岳阳,洞庭湖清波涌动,南湖湾碧水荡漾,千亩湖明净如镜,王家河流光溢彩,灵动而洁净的水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
(二)天是这样蓝起来的
20世纪50年代后,工业发展,燃料煤、燃料油消耗量增加,废气排放量增加,局部环境受到污染。70年代,年均排放工业废气30亿~50亿立方米,城区和一些工矿区污染日趋严重。80年代,大气污染进一步加剧。据当时全市工业污染源调查,有锅炉273台、1620蒸吨,窑炉207座,烟囱418个,年耗煤109.34万吨、耗油40.17万吨;排放废气208亿标立方米,万元产值排放量8.08万标立方米;排放有害物质10.5万吨。主要污染行业为化工和电力,排除大量的二氧化硫和烟尘,市南区成为污染重灾区。当时,电视台几次曝光环境污染事件,情景使人感到震惊和痛心。松阳湖的稻田因附近厂矿的排污造成酸雨,农民辛苦一年,颗粒无收,村民到法院提起上诉,致使双方紧张;市人大代表对郭镇钒矿的污染提出严厉的咨询和追究,政府工作感到很大压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由于当时人们的环保意识薄弱,环保部门派到麻纺厂进行环境监测的工作人员遭到谩骂和围攻;送到岳阳宾馆的污水整改通知被拒收。污水在排,废气在排,废渣到处乱倒,市民意见纷纷,怨声不断。
1989年,全市召开环保专题讲评会,重点对污染严重、无视环保法规的企业和领导进行披露和批评,并对重视环保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同时,与电视台合作拍摄了一部环保纪录片《生灵的忧患》,把全市一些重点污染问题一一曝光,在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经过开展一系列活动,环境保护在领导和群众心目中得到了重视。实行环保工作“三个统一”(即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认识加强了。为了使工作落到实处,全市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环境保护目标首长负责制。每年初从政府机关到企业,从上到下,层层签订环境目标管理责任状,年底进行检查,奖罚兑现。市委、市政府把环保作为为民办实事工程每年解决几个问题。
梅溪桥洞南面老城区,一条铁路专用线,通往岳阳燃料公司煤场。90年代,全市的中小企业和居民的生产生活用煤,都集中在这里。露天场地上,一台粉煤机整天轰轰隆隆,煤尘飞扬,几座乌黑的大煤山,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刮北风,太子庙到磨子山的上空,旋起一条黑龙;刮南风,从学坡一直到巴陵大桥,满天弥漫一层黑色的尘雾。下雨天,黑色的污水四处流泻;天晴了,又是一地黑泥。原来岳阳城可以作为饮用水源的南井,被污染后只得掩埋掉,几乎半个城市的单位和居民被这座煤栈侵扰得不得安宁。由于涉及到燃料公司职工的安置、搬迁场地的资金等,这个问题一直拖到了1999年。市委书记张昌平到煤栈看过后,召集各有关部门,研究方案。最后决定把梅溪桥煤栈迁往城陵矶煤栈,在原址上修建东大市场,解决燃料公司职工安置问题。困扰市民十多年的老大难问题终于圆满解决,周边市民拍手称赞,政府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如今梅溪桥洞口一带,天空明朗,空气清新;东大市场,人来人往,生意兴隆,成了岳阳一个重要的干货批发零售市场。
郭镇钒矿位于南湖之畔,是当时郊区郭镇乡的一个乡办企业,每年上缴利润300多万元,是区、乡两级政府的一大财源。但五氧化二钒生产过程中,浓烟滚滚,浊水横流,生产的废气废水,严重污染了南湖的空气和水质。建矿的几年时间里,周围山上的树林开始变黄枯萎,最后是草木不生,裸露出光秃秃的泥土和山石。黑中泛黄的污水流向南湖,郭镇钒矿矿区下游的鱼和附近稻田产的稻谷,都被污染,当地居民生儿育女都不健康。对此,当地群众意见很大,纷纷上告市人大、市政府,强烈要求关停钒矿。1995年,市人大、市政府果断决策,终于关闭了郭镇钒矿。不久,新开钒矿和五垸钒矿也相继关闭。经过十几年的治理和保护,这一方天空洁净了,这一片山岭重新披上了绿装,焕发出勃勃生机。
为了实施蓝天工程,2009年10月,制订《岳阳市城区蓝天工程实施方案》。“引天然气入岳”,是一件惠及民生的好事,也是一项利于环保工作的实事。20世纪80年代,岳阳市区工业和居民所用燃料,主要是煤。直到90年代,城区大部分居民才用上石油液化气。2005年7月1日,岳阳市城区在湖南省率先开通天然气,岳阳市民用上了洁净能源。现在市区大部分地区都用上了天然气,城市的废气排放大大减少。
烟尘直接影响城市的空气质量,为了综合整治城区烟尘,市政府下发《关于划定市城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通知》,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并设立了补助资金,对限期内主动完成锅炉改造的,按1蒸吨3万元的标准进行补助。自2009年起,累计完成中心城区171家、246台燃煤锅炉、大灶取缔和清洁能源改造,对城区4吨以上工业窑炉限期整治到位。解决了晓朝宾馆、中达宾馆、华瑞宾馆燃煤锅炉污染等一批老大难问题;加快完善了天然气管网,建成加气站5个和岳阳至云溪长输管线,城区520多台公交车、1300多台出租车改用天然气。同时,多部门联合,严格控制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新上燃煤设施。1986年,岳阳市开始在洞庭路创建无烟区,至今建成统一的40平方公里市区烟尘控制区,并已通过省政府委托省环保局组织的整体验收。
“雨天满地泥,晴天满天灰”,这是市民原来对城区一些建设工地的描述。为了控制城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2009年3月,市政府制定《关于印发市中心城区渣土密闭运输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成立城区渣土运输管理办和渣土运输公司,实行渣土密闭运输统一管理;施工工地要求落实工地围档、过水槽和洒水清洗等防尘措施;开挖工地及时实行防尘遮盖和生态绿化恢复,有效地控制了建筑施工扬尘。对那些污染严重、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环保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关停“废塑、废油、废铁”加工,小化工、小砖窑等企业70家。强力推进“洞庭风雷”行动,仅2012年就排查企业650家,取缔关闭污染企业22家、停产治理38家。特别是关停天润化工、岳阳市洞庭水泥厂以及云溪小化工等一批重点污染企业,南津港、九华山、路口长炼小区、云溪铁路三角坪等片区污染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这些整治成效,由于直接惠及民生,得到了老百姓的赞扬。
为了听取民声,顺应民意,环保部门开通12369投诉热线市县联通,24小时服务,及时妥善调处污染事故纠纷,办理提案、建议,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环境问题,近年妥善调处环境信访投诉734起,其中大气污染投诉 435件,办结率100%。在全省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的高压态势下,未发生一起较大以上环境安全责任事故。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突破口。岳阳市不惜阵痛,促进发展方式由“高耗、低效”向“低耗、高效”转变。通过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关停小火电24家,淘汰小水泥厂12家,关停小化工等“十五小”污染企业97家。通过加大工业技改扶持力度,新上炼化一体化、华能三期、岳阳纸业40万吨超级压光纸等重大技改项目,为岳阳长远发展积蓄了强大后劲。通过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发展高新技术企业99家,高新技术产业年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2.5%。通过加大循环经济发展支持力度,汨罗再生资源工业园、岳阳纸业林纸一体化等项目成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海螺水泥项目采用世界最先进水平的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年发电量6000万度以上,每天可节省10万元。
污染减排,削减大气污染总量,是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环保部门完善审批机制,规范审批程序,新上项目严格把好环评、审批、验收三大关口。对环境超容量、排污超总量、执行关停淘汰政策未到位的,逐步实行“区域限批”和“行业限批”,在源头上控制了那些环保不合格的项目。近年来,岳阳市共否决大气污染严重项目20余个,有效地控制新增污染源。全市经济步入低碳化、环保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
噪声污染,是城市的一个顽疾。20世纪80年代中期,岳阳市城区噪声污染达到了严重的程度,成为城市环境的一大公害。当时抽样调查358家企业,声音强度超过90分贝的设备有3676台。其中90~100分贝的1360台,100分贝以上的1360台。环保和相关部门不断加强对噪声监督和治理,1985年6月,市环保办发布《关于城市噪声环境管理,严格控制噪声污染的通知》,对社会噪声污染源认真检查,拆除了一批高音喇叭。8月,结合机动车辆年检,更换800多台机动车高音喇叭,开始建立低音喇叭区和禁鸣喇叭区。翌年,市政府发布《岳阳市控制城市噪声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在市区内行驶的一切机动车辆一律改为低音喇叭,违规使用者一律处罚。有关部门经常对城区的噪音源进行突击检查。1988年,市政府又发布了《关于加强机动车辆排气和噪声管理的办法》,规定机动车噪声检测纳入车辆年检项目。1986~1990年,境内安排噪声治理项目52个,竣工49个,使用污染治理资金176.4万元。1990年,岳阳市环保部门在城区开展创建以岳阳楼为中心的2平方公里安静区活动,至1999年,市城区共建成噪声达标区9.95平方公里,覆盖率23.2%。
应广大市民强烈要求,1993年,市政府发布《关于在城区禁止燃放烟花鞭炮的通知》,1995年发布《关于在城区禁止燃放烟花鞭炮的补充规定》,禁止在城区燃放烟花鞭炮,有效地控制了噪声污染,使市民有了一片安宁的生活天地。
2007年之前,全市只有1600多台私家车。经济发展了,很多人的腰包鼓起来了,现在的车辆以几何状增长,为了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2012年3月,岳阳市制订《岳阳市机动车环保检验及污染防治实施方案》,采取第三方运营的方式,引进岳阳市顺程机动尾气检测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在全市新建14条机动尾气检测线,现已基本完成中心站和2条检测线建设。市政府召开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联席会议,按照先公车后私车的步骤,逐步实施黄标车淘汰措施,出租车均按年限要求实行强制淘汰。
岳阳市把环境保护提高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两型社会”战略高度,把“城乡秀美”作为富民强市“七大目标”的重要任务,把“生态岳阳”作为民本岳阳“九项工程”的重要内容,坚决守住“改善生态、节能减排”底线。进入21世纪后,岳阳市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圆满完成“十一五”目标。岳阳在全省率先新增空气质量PM2.5项目监测,空气质量优良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环境综合定量考核稳居全省前列,2011年排名第一。
现在的岳阳城区,高楼大厦林立,那些耸立的烟囱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极目望去,通透澄明的天空,空阔而辽远,飘荡着几片洁白的云絮;时不时,几只鸽子和鸟儿掠过,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散落一串串清脆而婉转的乐音。2009年,岳阳市被授予最值得驻华大使馆向全世界推荐的中国生态城市称号。很多外地人都说:岳阳的天特别蓝,特别亮,空气特别清新。
(三)从八百亩湖到花果畈
20世纪80年代,从瓷厂往南一条简易的砂石路,尽头是南湖渔场。这里有两片大湖面,临近南湖的是千亩湖,往北,一条窄窄土堤隔开的是八百亩湖。
为了进入国家卫生城市行列,岳阳市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最终因没有污水处理硬件设施而被拒之门外。1995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磨子山下、八百亩湖边修建岳阳市第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南津港污水处理厂,改善城区污水处理的硬件。南津港污水处理厂占地5.4公顷,总投资1.2亿元。设计规模为先期日处理污水10万立方米,远期达到17万立方米。1998年6月动工兴建,2002年11月正式投入运行,污水处理工艺采用全国最先进的活性污泥工艺。运行以来,处理的污水占城市污水处理的30.65%,处理后的水质大大优于原设计的水质标准,并已达到2003年7月1日国家环保总局颁布实行的“城镇污水处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污水处理厂正式投入运行后,大大减轻了南湖、洞庭湖水质污染,改善了岳阳的自然生态环境。
原来流入南湖的工业废水主要来自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了彻底解决该区的污水排放问题,2007年开始筹建罗家坡污水处理厂。现已正式投产。随着岳阳城市的南延,湖滨污水处理厂也已经开始筹建。
2008~2010年,岳阳市共投资10.2亿元,新建市南津港二期、平江、华容、湘阴、汨罗、君山区、岳阳经济开发区、平江工业园、岳阳县、云溪区10个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日集中处理能力27.5万立方米。
1983年前,岳阳城市生活垃圾一直无固定倾倒场所,大多随意倾倒在湖边和郊区菜地。为了治理城市环境,科学处理垃圾,1985年10月,岳阳市在郊区(现岳阳楼区)北港乡奇家村羊角山征地2.47万平方米,修建垃圾处理场。1988年,岳阳市参观学习江西吉安和广东深圳经验后,制订《羊角山垃圾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利用方案》,开工建设全省第一座垃圾复合肥料厂,规划设计日处理垃圾200吨,总投资326万元,减少垃圾填埋量30%以上。工程分4期建设,第一期工程于1989年2月动工兴建,8月竣工投产,日处理垃圾60吨,垃圾肥销售供不应求,深受农民欢迎。随着城市的垃圾量增加,至1998年,羊角山垃圾场先后4次扩征土地,对堆肥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导气系统逐步进行完善和改造。
随着城市东扩,市容增大,为了提高垃圾处理能力,改善市民生活质量,确保迎检创建达标,1994年,市政府决定在岳阳楼区花果畈村附近筹建第二垃圾处理场,占地21.06公顷,总投资5700万元。设计规模为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500吨,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该场包括综合管理区、卫生填埋区、综合利用区、污水处理区等部分,以及办公区及附属工程。2003年8月按国家相关标准正式投入使用。2008年,花果畈垃圾处理场通过建设部考核验收,达到无害化处理II类以上标准。2010年又投入2000多万元,对花果畈垃圾处理场卫生填埋和污水处理工程进行提质改造,处理后排放的水质稳定达到国家标准。现已完成截洪沟、场外排水、场内排雨水沟等附属工程以及综合管理区建设;修建了垃圾坝、污水处理、场底导流防渗系统等主体工程;污水处理厂正在调试、运行。2012年8月,垃圾处理场进入边建设边使用阶段,12月底全面投入使用。
城市环境卫生,是一个城市的脸面。80年代,岳阳城区由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市区到处尘土飞扬,脏、乱、差,被新闻记者写入《内参》,惊动了时任总书记胡耀邦,他在《内参》上批示“巴陵天下脏”。这深深震动了岳阳人的心,市委、市政府知耻而后勇, 1986年,提出争创“国家卫生城市”的目标。
为了构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竞争机制,积极顺应时代快速发展的需要,创新工作模式,2009年,市政府要求将中心城区小街巷及部分主次干道的清扫保洁工作,由市环卫局移交岳阳楼区负责,截止5月1日,中心城区小街巷清扫保洁权实现顺利交接,此举有效调动了市、区、街道、社区参与环境卫生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严格控制随意倾倒、抛洒、堆放生活垃圾的行为。
岳阳环卫工作,按照常态化、长效化管理目标,推进作业标准化。建立完善《环卫作业工种质量标准、工作流程及行为规范》,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各工种的质量要求和操作流程,有效确保了各项工作落到细处,落到实处,环环相扣、有序运转。根据不同道路、不同特点、不同季节以及人们生产生活规律科学安排力量,保洁时间由12~16小时提高到16~19小时,保洁模式由“一扫两保”改为“两扫全保”,实行“30分钟巡回保洁法”,垃圾落地基本不超过15分钟。特别是环卫机械设备的大量投入,推动中心城区环卫工作步入了集机械清扫、高压冲洗、护栏清洗、洒水降尘、洗扫吸污和人工保洁于一体的新型作业轨道。为了使垃圾收运更加快捷,根据街道、庭院、门店等不同的特点,增加不同的垃圾收集容器,做到布局合理、舒适便民;科学调整清运时间和频次,确保垃圾产生与中转运输无缝对接,垃圾转运从“日产日清”向”随产随清”转变,最大限度消除了垃圾产生的视觉和嗅觉污染。现在的岳阳市区,随时随地步入大街小巷,都是那么整洁漂亮,使人赏心悦目。
公厕是一个城市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解放前夕,岳阳城区仅有4座公厕。新中国成立至1976年,城区有砖结构旱厕35座。1983年后,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除对原有旱厕进行修葺、改建外,新建了部分水冲式厕所。至2013年,中心城区共有公厕97座,其中一类公厕44座,占公厕总数的45.4%;二类公厕14座,占14.4%;集中水箱自控冲水三类公厕39座,占40.2%,水厕率为100%。岳阳市北门贮粪库,始建于1981年11月。为了完善粪便处理,确保迎检创建达标,1990年和2003年先后两次改建。该贮粪库占地0.56公顷,总投资45万元,总容积2205.5立方米,采取厌氧发酵方式处理粪便,从而确保了粪便无害化处理和粪便处理率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
20世纪50年代,岳阳环卫工人用箩筐扁担、木轮箱车收集居民垃圾。1973年,岳阳环卫第一次购进1台“丰收”牌拖拉机,改装为粪罐车,结束了板车拖运的历史。1998年,购置1台垃圾清扫车,掀开了机械化清扫街道新的一页。至1990年,岳阳先后投入2400万元,添置机械清扫车、高压洒水车、垃圾运输车等各类现代化环卫车辆和机械设备近60台,垃圾、粪便运输基本实现机械化。1999年,将全处30台多功能车改造成集装箱式垃圾车,解决了垃圾裸露和二次污染问题。中心城区现有环卫车辆137台,其中生产作业车辆103台,监察管理车辆34台。
城市是我家,大家来爱她。岳阳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体市民既是创模最直接的受益者,又是创模最广泛的参与者。岳阳楼区率先在城区各街道办事处设立1名环保负责人,聘请环保信息员、志愿者126名,到处巡查监督。各大媒体均开设创建宣传专栏,主要交通要道、人口集中区设置固定宣传牌。并采取制作电话彩铃、编发宣传短信,制作宣传纸杯、图册,摄制纪实片,举办摄影大赛、专场文艺晚会等形式,多渠道、全方位、高频率开展宣传报道。同时积极开展绿色学校、绿色宾馆、绿色社区等全民共创活动,先后建成国家级绿色社区1个,建成国家、省、市级绿色学校61所。编制了一套环境保护教材,城区10万名中、小学生人手一册。多次举办市长与市民共话创建、网友调研创建活动,使“创建”活动社会知晓度、参与率大大提高。2011年与2005年比,公众对环境保护满意率由70%提至82.6%。
岳阳市军队干休所离休干部朱再保,倡导成立岳阳市绿色巴陵志愿者协会,开展环保活动100多项,参与师生累计1500多万人次,回收废品3000多吨,种植生态林60多公顷,为东洞庭湖湿地保护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岳阳环保代表性的人物。
从八百亩湖到花果畈,从板车拖运到机械化清扫处理,岳阳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夯实,城市服务功能日臻完善,城市环境综合定量考核一直排在全省前列,2011年跃居排名第一。岳阳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城更美,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
(四)生态明珠在乡村闪亮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现代文明所提倡的生态观念,正是延续了中国古代这种哲学思想,且越来越深入人心。
乡村和城市相比,房屋稀少,人口散落,是生态的源头。20世纪80年代开始,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一些乡镇企业的崛起,使得农村的生态环境也不容乐观。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实现城镇乡村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成了环保工作的一个重点。2006年3月3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志愿者动员大会,全面铺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市以“百村示范、千村创建”为主题,围绕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能源和改水、改圈、改厨、改卫、改路的“四清五改”目标,着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营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
2008年开始,岳阳市实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平江县三市镇6个村,汨罗市范家园镇、桃林寺镇的6个村,临湘市江南镇的4个村和1个居委会,以及云溪区、岳阳县、华容县等乡镇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利用国家和省支持资金,实施饮水源环境保护工程,蓄水池环境保护工程;铺设村排污管道,建设垃圾房,购置垃圾桶;完善垃圾中转站配套设施,完善污水处理站(小型人工湿地公园)的建设。并对大小河流、溪沟进行清污。帮助农民修建沼气池配套沤肥池,倡导使用生态能源,悄然改变农村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善了生态环境。建立宣传栏,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向广大农民普及环保知识,提升环保意识。以村为单元成立工作机构,开展卫生清洁户、清洁单位评选,建立保洁队伍。
君山区位于洞庭湖和长江交汇处,境内水网湖泊交织,湿地绿地密布,空气清新怡人,生态优良,环境优美。21世纪后,岳阳基于君山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确立并实施了“推进跨湖发展,建设生态休闲旅游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兴产业聚集区、秀美和谐新城区”的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生态明珠。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君山天下岛,团湖天下荷”,君山举办和协办的中国(岳阳)野生荷花旅游节、中国爱情文化节、国际观鸟节三大生态节会,“夏季赏荷、冬季观鸟”成为全省生态旅游品牌,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了君山荷花美景、爱情文化、湿地景观。
2008年以来,岳阳市共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28个,涉及122个村,争取国家、省级专项资金10530万元。仅2012年,6个连片整治项目就建成垃圾池4372个、污水处理设施3213套;累计完成368家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有效削减了农村污染负荷。实施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全市累计硬化乡村公路5900公里,疏通渠道7100多公里,新建、改建机埠涵闸790处,路渠两旁和房前屋后植树3000万株。新农村文化活动中心380个,图书室500多个。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全市现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80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23家。2009年,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调研岳阳市农村环保工作时,给予充分肯定。
现在,岳阳市有平江县9个村庄申报国家、省级优美乡镇和生态村,成立全市首个乡镇自然环境保护协会;临湘市黄盖镇、华容县塌西湖村、君山区柿树岭村等53个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乡镇、村被评为国家、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全市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项目已经顺利通过省里组织的验收。
生态不仅仅是一种概念,停留在宣传口号上,生态已经变成岳阳人的一种自觉行动,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