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政治体制改革逐步深化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6-24 12:00

(一)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

岳阳是湖南的北大门,能不能敞开大门迎四海宾客,发展岳阳,关键在解放思想。30年来,中共岳阳市委在党中央和湖南省委的正确领导下,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开拓创新,带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变,构成了岳阳和谐崛起历程的主旋律。

纵观岳阳30年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大致划分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改革开放的初创阶段。

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邓小平南方讲话,主要是把市场机制引进来,改变原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样非凡的突破需要非凡的理论勇气。1983年岳阳市升格为省辖市时,经过“实践是检验 真 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思想解放运动已势如破竹、全面掀起。但是,多年来“左”的传统观念,仍然严重束缚着人们的思想, 影响着全市改革开放事业的进展。面对既顺畅又严峻的现实,年轻的岳阳市委和岳阳地委,深感任重道远,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富民强市的唯一 法宝,大刀阔斧地领导了机构改革、整党和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一批年富力强的青年知识分子走上领导岗位;“三种人”(“文化大革命”造反起家的 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打砸抢分子)被清理出革命队伍;政企分开、简政放权、利改税等改革措施开始实施,体现了市委和地委解放思想的魄力和信心。市委书记 李朗秋在中共岳阳市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中强调:“进一步解放思想,集中精力搞活经济……,不分心,不离题,使部门工作更好地服从于、服务于经济建设 这个中心,并受经济发展的检验。”而当时的岳阳地委则大刀阔斧抓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1984年调出全地区7.8%的粮食耕地面积发展经济作物和养鱼,成为当时全国用改革的思想抓农业发展的典型。地委书记詹顺初在《湖南工作》上发表题为《解放思想,大胆改革》的文章,介绍了岳阳“积极改,主动改,不等红头文件,不等层层部署,不等外地做样子”的经验。

1986年岳阳市、岳阳地区合并。市委奏出的主旋律就是解放思想。是年5月, 市委书记储波在地市合并后的第一次县、区、场党委书记会上的讲话,针对当时人们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信心不足的情况,开篇就讲,“要统一对改革的认识,坚持 改革,坚持搞活。”强调,“唯有改革才有出路”,坚定了大家对改革的信心。在经济发展的思路上,市委系统地提出了建设“开发型、开放型、外向型”经济,扩 大城市“辐射力、吸引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的设想,并且提出了“站在岳阳看岳阳,跳出岳阳看岳阳”的辩证思维,组织赴沿海、沿江城市考察,反复援引先进地区 相同层次城市的信息资料与岳阳的现状作对比,激发了全市领导干部投身改革开放、加快岳阳发展的紧迫感。7月, 他在《全市党员主要负责干部会上的讲话》中,又围绕改革的认识这个主题作了深刻的分析:“当前改革形势发展很快,而我们的思想观念、改革意识、活动方式包 括领导方式等则不够适应。比如,有的对改革中的新生事物不敏感,对出现的问题和曲折不理解,甚至站在局外议论指责;有的不能正确处理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产 生的矛盾和问题,看不到利用旧体制中的某些部分只是一种过渡,而不是方向,机械地搬‘条文’,人为地增加摩擦;……这些集中起来讲,就是改革意识不强,因 而部分地方和单位改革气氛不浓,改革重点不明确,改革措施不落实,致使改革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有的方面还存在停滞、徘徊甚至倒退现象。”储波同志特别强 调:“改革是突破性的实践,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作为领导者,必须勇于探索,带头实践,多做些开路的工作。”19879月,储波同志在县、区、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流动现场会上又讲:“改革的问题,我们要记住四个字:一个叫‘勇敢’,一个叫‘加快’。思想再解放一点,就是要解除禁锢,克服阻力,转变观念,拓宽思路。”19882月, 储波同志在全市县(市)、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干部会议上,发表以《进一步解放思想,加速发展生产力》为题目的讲话,对中共十三大报告中提出的“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理论”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在改革部署上提出了四个“突破”:在发展集体、个体、私营经济上有所突破,在建立市场体系上有所突破,在深化农村改革 上有所突破,在对外开放、拓展横向经济上有所突破。1990年,储波在中共岳阳市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并对各项改革的推进作了全面部署。至1991年底,全市改革开放取得了较大进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有了较大进展;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组建企业集团、试行股份制开始起步;财政、金融、流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改革也在逐步推进。

第二个阶段,改革开放的发展阶段。

1992118日,邓小平南下深圳视察,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不要争论”,不要分“姓资”还是“姓社”的观点。小平同志途经长沙接见湖南省委负责人时作出“实事求是,从湖南实际出发”“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经济发展要快一点,总要力争几年上一个台阶”的指示。是年10月, 中共十四大召开,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贯彻小平同志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精神,省委六届五次会议提出了“放开南北两口,建设五区一廊,拓宽三条通 道,加速西线开发”的开放开发战略方针。这一时期先后担任市委书记的谢培清、罗桂求、阳宝华、张昌平、于来山同志,都从岳阳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纵深、全方位 强调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1992122日, 小平同志南方讲话还在吹风之中的时候,谢培清同志就在全市三级干部会上提出:“我们与发达地区比,最重要的一条差距就是思想解放不够,主要是商品经济意识 不强”。“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成就在改革,不足在改革,出路在改革。”“商品经济没有市界、省界、国界,开放程度越高,发展就越快”;小平同志南方讲话传 达后,谢培清要求全市党员干部必须冲破思想樊笼,进一步解放思想。他在市委二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清除‘左’的禁锢和姓‘社’姓‘资’的思想束 缚,树立敢试、敢闯、敢冒的精神”,“全党、全员、全过程地解放思想”。19958月, 阳宝华在中共岳阳市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对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作了全面部署:农村改革:“按照‘公司加农户、中心连农户、工厂带农户、协会串农户’ 的模式,兴办联结市场和农民的新型实体,实现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国有工商企业改革:“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 求,抓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兼并、改组、租赁、拍卖、退二进三、股份合作、民有民营、破产等办法,搞活经营,寻求出路。”同时对社 会保险、城镇医疗保险、住房商品化、财税、金融、投资等宏观管理体制,以及“坚持开放兴市战略”等方面也作了全面部署。1998年, 张昌平同志在全市经济工作会上,把解放思想的立足点放在“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主旋律上”,强调“工作越忙越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扎根更牢”;“工 作越忙,越要把经济工作的重点抓得更实”;“工作越忙,越要把抓经济工作的力度加得更大。”岳阳战胜百年不遇的洪灾以后,1999年,张昌平同志在全市经济工作会上提出“工业立市”“旅游兴市”“开放拓市”三大战略。200010月, 于来山同志在中共岳阳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思想,为把岳阳建成湖南第二大经济强市而奋斗》的报告,强调:“实现新世纪发展的 战略目标,必须以更大的胆略、更大的气魄,全方位推进改革开放。”并具体提出:“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以民营经济为主体,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推进机构改革”;“以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搞好配套改革;”“以加入WTO为契机,扩大对外开放”。

截至2002年的10年时间,全市改革开放取得了长足进展:1994年和1997年 进行了市、县两级党政机构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全面实现“三定”;农村以合作制、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产业组织不断涌现;农场体制改革获得 成功;一批市属亏、困企业破产重组,一批优秀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县以下国有工商企业全部放开;岳阳市被中央列为长江沿岸首批对外开放城市,享受沿海开 放城市的各项优惠政策;开发区试验田在巴陵大地兴起,开始探索实施各类改革行政。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的深化阶段。

2003年至现在,主要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047月, 市委书记易炼红在市委中心学习组(扩大)集中学习大会上发表讲话,提出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岳阳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民本岳阳和谐 崛起”的执政理念,推出了“产业兴旺”“城乡秀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发展目标,把“推进改革”“扩大开放”“壮大民营”作为必须强化的发展措 施。他说:“只有深化改革,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才能为发展赢得新的动力。”2006年, 中共岳阳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市委工作报告专辟一章《大力推进改革创新,致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提出了“观念创新”“体制创新”“人才创新”“全民创 业”等多项改革措施。《报告》说:“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自觉把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加快 实施以‘民营岳阳’为主题的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程,实行‘非禁即入,有需则让,’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社会事 业、金融服务等领域,真正实现无歧视的公平竞争。”20073月, 岳阳市召开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暨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化经济环境工作会议,易炼红在讲话中说,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做大 一批优势企业,打造一批区域品牌,发展一批产业名镇,培育一批专业市场,形成一批拳头产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经营、社会化协作、集群式 发展。”20083月,岳阳市召开县处级领导干部学习中共十七大精神培训班,易炼红在第一期培训班上讲话,强调:“推动岳阳更好更快发展,必须突破各种制约因素”:“突破观念和思维的制约”“体制和机制的制约”“方式和方法的制约”。20093月, 岳阳市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易炼红在讲话中说,“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一次洗脑充电,是一次思想解放。”要“努力把科学 发展观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践能力、推动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和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201211月,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是年12月, 中共岳阳市委召开六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市委书记黄兰香作题为《抓学习、抓作风、抓落实,努力开创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新局面》的报告。她说:“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加快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感,增强市场经济的观念,增强公共服务的意识。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勇 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要通过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工作大创新,实现发展大跨越。”要求全市稳中求进,进中求强,夺取推进“四化两型”建设“五市一级”新胜 利。

20134月,卿渐伟同志调任岳阳市委书记。他上任伊始,就一头扎入基层,开展全面的调查研究,足迹踏遍了岳阳的山山水水。每到一地,卿书记认真察看,仔细询问,深入探究,了解岳阳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全形大势,思谋加速岳阳发展的妙方良策。723日, 中共岳阳市六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卿渐伟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他说:“近些年来,市委谋划的总体思想和战略,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切合岳阳的实际, 也经过了实践的检验。我们要按照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坚持一张好的蓝图干到底,不变调、不折腾、不反复,一任接着一任干,坚持不懈干好干出成 效。”他要求全市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又好又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寻找经济转型升级中结构性机遇,扎实工作,开拓进取,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顺利 实现。

这一阶段,岳阳市改革开放呈现全面铺开、深度掘进之势。市属国有企业改制全面完成,5年累计完成99家,3.3万名职工进入社区,成功争取678.5平 方公里纳入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滨湖示范区;湘阴、汨罗、屈原、临港产业新区四个片区建设扎实推进。成品油税费改革全面完成。城区财税体 制进一步理顺。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上市公司达到10家,市商业银行重组成功。新引进国内外500强企业30家,获得进出口权企业达到450家。城陵矶口岸开通海轮航道和“五定”班轮航线,城陵矶港成为海港。推进长江沿岸、“中三角小三角”城市合作。岳阳开放形象进一步提升,成为中部最佳投资城市,中国经济百强城市。

(二)民主政治建设

1.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管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其最大特质,在于让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这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完善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

岳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随着岳阳市的设立而成立的。19838月,岳阳市升格为省辖市,经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确定,市人大代表名额为230名,由所辖的岳阳县、南区、北区、郊区召开人大会议选举产生。19845812日,召开市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选举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陈秉芝为主任;选举常委会委员23人。岳阳市第二届至第六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依次由刘钢夫、余英生、刘泗元、陈志刚、李湘岳当任。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于20121228日至201313日在市文化艺术会展中心召开,到会代表446人,选举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李湘岳继续当选为主任;选举常委会委员40人。19881月,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组织法规定》,决定设立岳阳市人大法制委、财经委、教科文卫委、城环委等专门委员会。岳阳市人民代表在闭会期间,采取召开常务委员会议、主任会议议事,人大常委会由主任会议成员和委员组成。常委会委员有较广泛的代表性。1984年第一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中,中共党员20人,占71.4%;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8人,占28.6%2012年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40人,其中中共党员28人,占70%;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12人,占30%;来自基层的常委会组成人员4人,占10%。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由主任、副主任和秘书长组成。

辖区各县(市)、区均建立了县(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其中汨罗市于1978年恢复人大组织活动;1980年恢复人大组织和机构的有岳阳、华容、湘阴、平江、临湘县;岳阳楼区、云溪区于1984年,君山区于1997年设立人大组织机构。县(市)、区人大依法行使职能,开展活动,对于推进所在区域的民主法制建设发挥了很大作用。

30年来,岳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秉承人民意志,认真履行职责,从恢复(成立)前的蹒跚学步成长为今天在全市政治、经济、社会事务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审议决定重大事项,围绕中心谋发展。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先后作出决议、决定40多 个,努力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推进岳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是就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出决议决定。先后作出《关于“三乱”,减轻企业负担的决议》《关 于治理经济环境的决议》等决议。为了将决议落到实处,市人大常委会设立举报中心,并针对收集到的问题举行公开评议大会,市政府就评议会上反映的30个 问题和案件进行整改。二是就环境保护工作作出决议决定。先后作出《关于环南湖旅游走廊和岳阳大道两侧规划与建设的决议》《关于加强东洞庭湖资源保护与管理 的决议》《关于切实加强铁山水资源保护的决议》《关于保护南湖生态环境的决议》《关于加强岳阳市城内洞庭湖综合治理的决议》。三是就产业引导工作作出决议 决定。1998年, 市四届人大常委会三次会议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事业发展的决议》。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围绕如何发展岳阳市经济,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进行讨论,作出《关 于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决议》《关于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与管理的决议》。四是就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民生保障工作作出决议。先后作出《关于实行村务公开的 决定》《关于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安全和健康的决议》《关于批准建设岳阳市体育中心的决定》。

履行监督职责,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加强监督工作,把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和对“一府两院”的监督作为工作重点,维护国家《宪法》和法律尊严,规范行政执法和司法行为,确保国家权力公平、公正、公开行使。先后开展执法检查100多 次,内容涉及经济、社会、民生保障各个方面。每次执法检查结束后,常委会会议都要进行认真审议,针对法律执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常委 会形成审议意见后,交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整改落实,并要求在规定时限内报告整改情况。组织代表视察。每年都要组织多次代表就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关 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项目开展视察,以增强人大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工作监督的实效性。进行工作评议。2008年,对公安、教育、水务、安监、城管等五个工作部门进行评议。加强督促整改落实,下发整改通知,要求被评议单位汇报整改情况。每年年初,确定几项影响大的事项作为监督工作重点,定期跟踪。

强化专项工作,有的放矢促和谐。常委会以强化专项工作为切入点,有的放矢开展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取得了明显成效。部门预算得到全面推行。常委会在各预算单位实行部门预算,力求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2001年,确定在市本级教育、农业、水利三个部门实行部门预算改革试点。2006年,本级部门预算扩大到67个,汇编单位扩大到252个,所有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定额补助单位均纳入预算编制范围,并将城市维护费、农业专项资金、科普经费等专项费用细化到单位、到项目。“环保世纪行”取得实际效果。先后开展“探索湿地世界,保护洞庭湿地”“保护生态环境,共创秀美家园”“保护蓝天碧水绿地青山”等10多 个主题活动,抓住企业污染达标排放、土质炼矾、医院病毒污水处理、保护饮用水源等环境难点问题,进行督查整改。“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促进健康消费。加强无 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产品产地环境检测认定和市场检验检测准入等环节,尽可能减少农产品对人体的伤害,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明显好转。“农民健康行”关 注农民健康。“三湘农民健康行”活动开展以来,国家权力机关强力推进,新闻媒体广泛参与,广大农民群众积极配合,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2.人民政协的协商监督

19845713日,市政协一届一次会议召开。选举了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吴晓霞当选为主席,选举政协常委会28人。至201212月,先后召开七届政协委员会、31次全体会议。梅楚波、高碧云、张治雄、白尊贤、赖社光先后任市政协主席。20121226日至201311日,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在市会展中心召开,选举政协主席、副主席,赖社光继续当选为主席。政协岳阳市委员会(简称市政协)委员人数,第一届135人,第二届249人,第三届253人,以后各届均为300人左右。政协委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历届市政协委员中,中共党员比例一般在40%以下,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占60%以 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业主、宗教界人士、少数民族代表和港澳人士均占有一定比例。市政协闭会期间,分别采取召开市政协常务委员会议和主席会议的形式议事。 常务委员会由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委组成。主席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常委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常委会专题座谈会则不定期举行。市政协工作机构为提案委 员会、经济委员会、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法制群团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港澳台侨委员会等。

辖区各县(市)区均建有政协。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建有政协的有平江、汨罗、湘阴、华容、临湘;80年代中期以后至90年代建立政协的有岳阳楼区(含原南区)、云溪区、岳阳县。各县(市)区政协依法开展活动,有力推动了所在区域的民主法制建设。

30年多来,市政协紧紧围绕岳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项职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丰硕成果。

调研献策。25年多来,市政协组织委员开展了300多个课题的专题调研和视察,为加快富民强市、构建和谐岳阳作出了积极贡献。199310月开展的粮食生产专题调查,调查报告被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内部参考》等十多家报刊刊载,引起中央和省、市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2008年开展的东洞庭湖湿地保护调研,市委书记易炼红对调查报告作了重要批示,市政府将调研成果纳入洞庭湖综合治理的整体规划,并成立岳阳市洞庭湖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此次调研对推动东洞庭湖的湿地保护乃至整个洞庭湖的综合治理,起到了积极作用。2012年,组织完成“加快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建设湖南岳阳绿色化学工业园区”“环南湖规划保护建设管理”3项专题调研,其成果直接转化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方案和工作部署。

民主监督。市政协成立以来,通过不断健全民主监督机构、创新民主监督方式、加大民主监督力度,进一步优化了岳阳的发展环境,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自2002年起,市政协即设立了政法城管环保、工商税务质监物价、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3个民主监督小组,并推荐80多名委员分别担任公安、检察、法院、国土、物价、工商等部门和单位的特邀监督员。2009年以来,市政协进一步提升了民主监督机构的规格,成立市政协民主监督领导小组。民主监督小组成立后,共开展民主监督活动30多次,调查有关经济发展环境的个案10多起,组织了6次专项评议。此外,市政协还通过大会发言、反映社情民意、引入有错无为问责等方式进行民主监督。尤其是将有错无为问责引入政协民主监督,使政协的民主监督由“软”变“硬”,在省内外引起较大的反响。

提案建言。市政协成立以来,每年的提案数量都在300件以上。为加大提案督办力度,每年筛选10余件事关大局、事关民生又可行性强的重点提案,由主席会议成员牵头督办。30年来,市政协共征集、办理提案400余件。通过督办,委员见面率、满意率均达到90%以上,提案落实率达85%以上。很多提案的提出和解决,如洞庭湖大桥建设、洞庭湖风光带建设、南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城陵矶港区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屈子文化园建设、优化城区教育资源、加快经济实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等等,对推动岳阳市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对 解决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人民政协报》先后10多次宣传推介市政协提案工作先进经验。

3.民主党派参政议政

“文化大革命”前,岳阳仅有民主党派成员13人。1983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九三学社4个党派市委成立。民革岳阳市委,至2012年,共召开七次代表大会,现有支部16个,党员340人,主要分布于教育、医院和企业单位。民盟岳阳市委,至2012年先后召开七次代表大会,现有支部30个,盟员457人,主要分布于教育、科技部门。民进岳阳市委,至2012年,共召开七次代表大会,有支部40个、会员479人,主要分布于各级各类学校。九三学社岳阳分社,至2012年,共召开代表大会七次,有社员351人,主要分布于科技、文教系统。此后,19878月成立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民主党)岳阳市委,至2012年,共召开六次代表大会,有支部19个,党员317人,主要分布于医疗卫生系统各单位。199312月,成立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岳阳市委,至2012年先后召开四次代表大会,有17个支部、196名会员,主要分布于工商企业界。19941月,成立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岳阳市委,至2012年,共召开四届代表大会,有支部10个、党员207人,主要分布于文教、医卫、科技等部门。

近 年来,市委始终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出台了《关于加强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制订了重大决策征求党外人士意 见制度、民主党派社情民意直通车制度、民主党派参与重大活动和列席重要会议制度、市委常委与党外人士交朋友制度、民主党派与市直部门对口联系制度、民主监 督制度、情况通报会制度等。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地委认真贯彻落实统战政策,安排县处级党外领导干部5人,科级62人。2005年后,市委不断加大党外人士安排力度。目前,全市安排党外科级干部855人,处级以上干部129人;有市级以上党外人大代表140人,党外政协委员250人。

(三)机构改革

1.市级党政机构改革

19839月, 岳阳地区推进机构改革,压缩党政机构,撤销重复设置机构,合并业务相近机构,部分经济行政机构改为经济实体。此次改革,把全力推进党政领导班子年轻化、知 识化、专业化作为主要内容,吸好一批年富力强、文化层次较高的干部进领导班子。后来,从岳阳走出去担任湖南省和国家部委领导职务的陈邦柱、储波、孙南生就 是这次机构改革中脱颖而出的杰出代表。自此至2011年,在领导干部中推行“改任非领导职务”制度。市级领导年满58岁改任巡视员或副巡视员,县处级正职57岁、副职56岁改任调研员或助理调研员,科级55岁改任协理员或助理协理员。至1985年底,岳阳地区直属党、政、群机关一级机构53个,编制1141名,实有1305人;岳阳市直党、政、群机关一级机构58个,编制949名,实有1305人。19862月,地市机构合并,省核实市直党政机关一级机构57个,编制1615名,实有2453人。是年,岳阳市开展公开招选县处级领导干部工作。经过文化考试、面试答辩、组织考察,选拔10人担任副处以上领导职务。此举开全国公开招选领导干部先河,香港和国外媒体作了报道。

19948月,按照政企职责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实行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市直党政机构设置为50个,减少26个,精简34.2%。其中撤并12个,改为事业单位8个,转为经济实体7个;市委工作部门8个,政府组成单位24个,政府直属工作机构12个,部、委,办管理机构6个。19951996年,市直党、政、群机关先后进行定职能、定内设机构、定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简称“三定”)工作。省核定市直党、政、群机关行政编制1994名,后勤服务人员编制200名,比机构改革前减少546人,精简21%

1997年,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继续深化。市直党政机构设置由76个减至51个(省定数)。并按照上级要求,完成了“三定”工作。51个党政机构共确定职能478条,裁减、转体、下放和弱化职能12条;内设机构共设360个,加挂牌子53个,比“三定”前减少108个。核定行政编制1944名,后勤服务人员事业编制200名,实有2070名,比机构改革前减少546名,富余人员基本分流到位。

20012002年,市委机构由13个减至11个,市政府机构由39个减至32个,共精简行政编制429名。中层以下干部全部实行竞争上岗。

2004年, 将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建市商务局,为市政府工作部门;撤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市内贸管理办公室、市物资行业管理办公室和市酒 类产销管理办公室,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改为市政府工作部门,将市经济委员会(简称经委)更名为市工业经济委员会,为市政府工作部门,撤销市乡镇企业 局;将市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成立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副处级,由市财政局管理。将市政府城市管理办公室、市公用事业局合并,组建 市城市管理局,为市政府工作部门。撤销市建筑工程管理局,其职能、人员并入市建设局。将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升格为正处级单位,仍由市政府办公室(简称市政府 办)管理。将市属区的环境保护机构上收到市环境保护局,实行垂直管理。将市旅游局改为政府工作部门。市委党史研究室和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合并,归口市委办 公室(简称市委办)管理。市政府研究室更名为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为正处级行政支持类事业单位,归口市政府办管理。市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市国家保密局) 不再按副处级实体机构运作,并入市委办,作内设机构。撤销市财政资金管理中心,成立市非税收入管理局,副处级行政支持类事业单位,归口市财政局管理。通过 改革,市直共减少处级机构7个。

2007年,分离市铁山管理局的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核定局机关全额拨款编制45名。

2008年,稳步推进公安、卫生等10多个领域的体制和机构改革。通过改革,市公安局实设综合管理类机构5个,执法勤务类机构11个,与改革前相比,精简综合管理类机构10个,精简执法勤务类机构2个;精简机关人员47人,精简28%;基层一线警力所占比例由46%提高到49%,超过45%的要求。

20102011年,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经济和信息化、住房和城乡建设等10多个领域的机构进行优化组合,相关行政管理职能得到有机统一。市本级减少行政机构3个,精简7.9%;县(市)区减少行政机构25个,精简10.2%。市本级新增强化职能109项,调整划转职能24项,削减职能34项;市本级减少行政审批12项,在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等25家部门统一设置行政审批科,将260项行政许可、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到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做到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

2.市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19951996年,参照党政机关“三定”,对具有一定行政职能的33个副处级以上事业单位进行“三定”,撤并19个事业单位,将其职能上收到机关。并对市直337个纯事业单位中222个全额、差额拨款单位编制进行核定,核减全额拨款编制90名、差额拨款编制38名。

1997年,事业单位改革循序渐进。33个具有行政职能的副处以上事业单位落实“三定”方案;222个全额、差额事业单位转为差额或自收自支单位;在市六中、市二医院进行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

19981999年,对受政府委托行使行政职能的31个副处级以上事业单位,参照党政机关实施“三定”,理顺交叉职能12项,撤并19个科级机构,精简内设机构60个,规范机构名称40个,分流人员107人。重新核定389个事业单位的编制,核减全额拨款编制90名、差额拨款编制38名。调整部分学校结构布局,使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改革机关后勤服务体系,市委办、市政府办、国土、林业、水电、粮食、广播电视、岳阳晚报社等10家机关后勤单位自立门户,立足机关,服务社会。取消了事业单位行政级别,凡是新成立的事业单位不再明确其行政级别。改变了部分单位的经费来源渠道,将广播电视、公园、旅游等可以开辟创收渠道的事业单位,实行一个单位两种编制的制度,推动了事业单位的改革步伐。

2000年,对教育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打破部门办学校的局限性,重新合理配置现有教育资源,将市技工学校、市财税中专合并成第十一中学,将岳阳第二师范改为岳阳中学,市供销中专并入第六中学,市城建中专并入第四中学,扩大中学学位900多个,使闲置的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按机构改革政事分开的原则,对岳阳市港口、航务两个机构进行改革,成立一个港务管理机构港务局,一个企业性质的港务公司,实现一城一港,统一管理,成为全国港口、航务机构改革的典型。将市专利事务所、中国旅行社岳阳支社等6家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性公司,退出事业机构管理序列,以独立的企业法人身份进入市场运营。

2003年,岳阳市被中央和省确定为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市,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与人事制度改革动员大会,全面铺开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2004年,根据事业单位承担的职能,把市直414家事业单位分成行政支持类、纯公益类、准公益类和经营服务类,其中行政支持类98家,纯公益类149家,准公益类88家,经营服务类79家。根据事业单位特点,对事业单位进行统一规范,为每一个事业单位下发改革方案。研究出台《关于全市事业单位试行人员结构管理的若干规定》《关于事业单位转企业社会保险衔接中有关问题的意见》。此次改革,市直共理顺职能69项,13家单位办理变更登记,规范了名称。市直共撤销事业单位38家,合并10家,拟转企业14家。年底,在福建省召开的全国编办主任会上介绍了岳阳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经验。

2007年,开展铁山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撤销枢纽工程所,城市供水所和电力工业所改为企业。2008年,进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国库管理体制改革。

3.县级机构改革

1984年,省政府确定华容县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三个试点县之一。是年,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县级机构改革试点县。1985年 上半年,该县在考察山西省原平、闻喜县,河北省蒿城县机构改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以“撤局扩委”、“小政府大服务”为内容的县级机构改革。《人民日报》头版 头条刊登《党政机关带头消肿,大刀阔斧削减机构》的文章,《瞭望》杂志也发表相应的长篇通讯,报道华容县机构改革的情况。1990年,华容县再次定为全国县级机构改革试点县。机构改革主要是理顺关系、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精简人员。县党政群机构由51个减至38个,减少25.5%;人员由810人减至659人,减少19%7月,北京召开全国机构编制工作会议,县委书记陈满生在会上作典型发言,得到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同年,岳阳县定为全国县级改革试点县。

199410月,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岳阳市县级党政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11月中旬,县(市)区进行机构改革。各县(市)均设党委工作部门6个,政府工作部门31个。县(市)平均精简机构19个,精简31%。南、北、郊区平均精简党政机构14个,精简36%。县(市)区共设内设机构1196个,比“三定”前减少452个,精简27.7%6县(市)核定行政编制4112名,实有3995人,余编117名。19964月,撤销南区、郊区,设岳阳楼区、君山区。区直属党、政、群机关一级机构相应进行调整。岳阳楼区直属机关一级机构设48个,定编311名,实有644人;君山区直属机关一级机构29个,定编120名,实有279人;北区更名为云溪区,区直属机关机构未进行调整。

20012002年,县(市)区共调整职能449项,下放职能106项,取消职能90项。9个县(市)区党委、政府机构由417个减至357个,平均减少7个;县(市)区直机关精简行政编制767名。2004年,各县(市)区参照省、市机构改革模式,结合本地实际推进机构改革。各县(市)区平均减少科级机构5个以上。同时,新增强化职能772项,整合划转职能125项,削减职能165项。

4.乡镇机构改革

1983年春,根据上级部署,华容县以东山公社为点,进行政社分开和以社建乡试点。随后岳阳地区全面铺开,根据新《宪法》规定,改变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各乡(镇)先后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乡(镇)政府;生产大队、生产队分别改为村民委员会(简称村委会)、村民小组。1997年,境内启动乡镇机构改革。全市169个乡镇,分流乡镇干部1542人,清理临雇人员512人。19981999年,全市选择华容县作为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县,同时还选择有代表性的山区乡平江县钟洞乡、近郊乡岳阳楼区北港乡、湖区乡临湘市江南乡作为全市试点乡镇开展机构改革,相继取得成功。

20012002年, 在县、乡机构改革中,各地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对县(市)区直属部门延伸到乡镇的机构,除政法系统和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工商、地税、质量技术监督、药品监 督管理系统以及国土所实行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外,其余站所的人、财、物、事一律下放到乡镇管理,完善了乡镇政府职能。各县(市)区统一设置乡镇 站所79个,平均减少6个,乡镇精简行政编制1089名,精简事业编制2489名。2005年,湘阴县撤区并乡,将32个乡减少至19个,乡镇班子成员由513人减至288人。2007年,市委、市政府正式批复华容县、湘阴县乡镇机构改革试点方案。对全市乡镇机关和事业站所重新核编定岗。乡镇行政编制在2001年基础上精简464名,事业编制按照行政编制1.21配备,精简1532名。2012年,乡镇机构改革圆满完成,全市撤并乡镇17个,整合乡镇内设机构12个、事业站所482个,核减领导职数133名、行政编制507名、事业编制1191名,清理清退临雇、借调、挂靠等形式的非编人员702人,每年可为县乡财政减少人头经费支出8700万元。同时,有序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对全市5259家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机构类别和人员编制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并撤销擅自设置机构、职责消亡机构和空壳机构173家;整合零散机构、重叠机构207家,核销人员编制612名。 改革重新界定了乡镇政府和事业站所职能,解决了过去“政事不分、事企不分”以及“一人一站,一人一所”的问题。县(市)区财政对公益性站所人员予以全额保 障,充分调动了乡镇站所人员服务“三农”的积极性,从源头上遏制了向农民乱收费的问题。岳阳市的改革成效受到省委、省政府、乡镇机构改革评估组的高度评 价,并作为先进典型上报中央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