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全方位推进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6-24 12:00
(一)对外开放
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密不可分。岳阳市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力推对外开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处”相结合,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开放的发展格局,实现了由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跨越。
1.开放大门逐步打开
1980年4月,国务院批准城陵矶口岸为沿江对外贸易港口,同意恢复建立城陵矶海关。1992年6月,岳阳等5座城市被中央列为长江沿岸首批对外开放城市,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各项政策。1995年,总投资近亿元的外贸码头、2个5000吨级江海轮泊位竣工营运。199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对外籍船舶开放。1997年5月实现对外首航,开通了至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直达航线。2005年,交通部将城陵矶港列为全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之一。2008年,湖南第一家公共保税仓库在岳阳挂牌营运,享受“境内关外”的税收政策。2009年,城陵矶新港正式开港。2010年,长江干线武汉至城陵矶河段海轮航道正式开通,万吨海轮可直达城陵矶。11月,万吨海轮首次靠泊城陵矶港。2012年,港区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9.01万标箱,比1997年的430标箱增长441倍;进出口货物总量达1500万吨,比1997年的10万吨增长149倍。
2.外向型经济长足发展
岳阳市外向型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岳阳市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资源调拨性外贸进出口业务,从1990年开始自营进出口业务,1995年以前,只有市外经贸公司一家享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1999年,进出口总量仅909万美元。近五年来,全市大力实施大外经贸战略、科技兴贸战略、出口产品战略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建设出口基地,对外贸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12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达58063万美元,获得进出口权的企业达到450家,形成了国有、集体、“三资”、民营企业四大主体齐闯国际市场的发展格局。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升至90.55%,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达到63%,出口市场也从几个国家和地区扩展到欧美、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中东、东盟等8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己涉及到农副、化工、五金、医药、矿产等300多种。
利用外资水平明显提高。岳阳市升格以来,先后有英国、日本、加拿大、泰国、印尼、意大利、法国、俄罗斯等17个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企业家和工商业者到岳阳投资兴业。1984年7月,由香港聚利发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美元,设立岳阳宾馆有限公司,为市境第一家规模较大的外商投资企业。1987年5月,泰国正大集团独资兴建的正大岳阳有限公司投产,推动全市饲料工业迅速发展。2005年底,美国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投资500万美元的沃尔玛购物广场开业。到2012年,共引进“三资”企业812家,引进外资20.37亿美元。其中引进了一批规模大、生产型、技术型和出口创汇型“三资”企业。特别是荷兰壳牌、美国普来克斯等10多家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到岳阳投资,兴办了油代煤工程、雷勃电气、正大岳阳等40多家龙头“三资”企业。外商投资的产业也由传统产业向机电制造、高效农业、旅游服务以及新兴工业领域延伸,有效地带动和促进了全市支柱产业的形成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2012年,岳阳市实际吸收外商投资2269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52%;全市共有正常经营的外商投资企业100家,实现销售收入60.93亿元,上交税收2.87亿元。
外经合作领域不断拓宽。近年来,全市快速迈开“走出去”步伐,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岳阳县、湘北女子学校等9个单位成为全省劳务基地县或外派劳务培训基地。2012年,全市共完成对外劳务营业额999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1.54%;外派劳务人数3130人,比上年增长46.54%;5家企业获批为境外投资企业,完成境外中方合同投资额1015万美元,增长率位列全省第一。
3.国际友城交往密切
为使岳阳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岳阳,1985年以来,岳阳市遵循国家发展国际友好城市关系“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先后与5个国家的6个城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
岳阳市与日本国沼津市。1985年4月5日,经过多次友好往来、平等协商,在日本静冈县沼津市文化中心,市长储波与沼津市市长庄司辰雄签署《缔结友好城市议定书》。此后,每两年两市领导人进行一次互访。2005年10月,岳、沼两市结友20周年之际,日本沼津市政府副市长大桥德治率友好代表团应邀到岳阳参加两市结友20周年庆典。会中,市一医院、市二医院、湖南理工学院、市八中等学校代表与来客进行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40多位曾经到沼津学习、考察过的人士邀请日方友人进行家庭访问,数百名干部出席了投资说明会和中日文化交流论坛。
岳阳市与美国泰特斯威尔市。1988年5月12日,市长谭照华与美国佛罗里达州泰特斯威尔市市长杜鲁门·斯加勃罗在岳阳宾馆签暑《缔结友好城市关系议定书》。1992年,泰特斯威尔市市长的女儿凯西到岳阳旅游,受到市长欧阳松接见。
岳阳市与加拿大卡斯尔加市。1992年10月21日,市长欧阳松与加拿大卡斯加尔市市长莫尔在岳阳市签订《缔结友好城市的议定书》。尔后,岳阳市外事办、岳阳师专相继各派遣一人赴卡斯尔加市研修商务管理和英语。
岳阳市与保加利亚旧扎果腊市。1994年12月4日,代市长黄甲喜与旧扎果腊市市长安东·安德罗诺夫签署《缔结友好城市的议定书》。尔后,市委书记张昌平率团访问旧扎果腊市;2001年10月,旧扎果腊市市长热烈夫博士率代表团访岳,双方洽谈经贸合作。
岳阳市与澳大利亚科克本市。1998年11月28日,市长周昌贡与科克本市市长格鲁斯基签署《缔结友好城市关系议定书》。2005年9月24日,科克本市政府代表团访岳,双方就切实开展经贸、文化、体育、旅游等方面的协作与交流进行了会谈。
汨罗市与日本国赤平市。2000年9月28日,经中国对外友好协会批准,汨罗市市长余贤规与日本赤平市议会议长川田茂爱(受市长亲松贞义委托),在两市缔结友好城市文本上签字,两市正式结为友好城市。
国际友好城市的缔结,为岳阳市构建了较为稳定的对外交往的渠道,扩大了岳阳的开放,为岳阳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开发区、园区发展
开发区是改革开放涌现的新生事物,是改革开放的试验区,也是各类改革新政的试验区,是高薪技术产业的集约地。1991年,岳阳列为沿江首批开放城市后就成立了岳阳经济开发区等4个开发区,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开放。
1.园区经济体系形成
岳阳市于1991年开始兴办开发区,先后出现了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湖旅游度假区、岳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沿湖开发区。1998年4月,岳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并入南湖旅游度假区;1999年5月,沿湖开发区并入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以来,为推进全市工业化进程,市、县(市)、区党委、政府通过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推动工业向一定区域集中,产业向一定范围积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群体,这个特定的范围,被称之为工业园。2009年,又全面启动城陵矶临港新区和湖滨示范区建设。全市形成了岳阳经济开发区、汨罗循环经济工业园,云溪精细化工业园、湘阴工业园、平江伍市工业园、临湘工业园等6个省级以上工业园为主体、各工业小区为配套的工业园区体系。逐步形成食品加工、再生资源、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机械制造、建材陶瓷、纺织等七大园区支柱产业。岳阳经济开发区2010年成功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初步形成了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食品、现代物流等五大产业。汨罗工业园以兴盛已久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业为基础,形成了以再生资源交易市场为中心的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区,以制塑、再生铜加工、再生铝加工为主的再生资源产业区以及生物化工、机械、电子产品制造综合区。2010年,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获批全国首批“城市矿山”示范基地;云溪区工业园着力发展精细化工,逐步形成了催化新材料、高分子聚合物、生物医药化工、环保溶剂、精细化工中间体、炼厂气体加工等六大精细化工产业链,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湘阴县工业园以绿色旅游食品为特色,大力发展食品制造及农副食品加工业:平江工业园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示范基地、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工业园区和中国最佳投资环境工业园区;屈原管理区进入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行列,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落户岳阳县,湖南轻工业园落户湘阴,华容的纺织、临湘的化工农药、田谷电子信息产业园被确定为省级产业基地,湘阴、汨罗等地678.5平方公里纳入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改革核心区规划。华容纺织印染医药卫材工业园、平江福坤汽车工业园、临湘化工农药工业园、君山印刷科技工业园、屈原绿色农产品加工园正在加快建设。至2012年底,全市入园企业858家,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512亿元,占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2%。工业园区已经成为推进全市工业化进程的示范区、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增长值。
2.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1年批准成立,1992年正式开发建设,2010年3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产业化基地、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湖南省两化融合试验园区、湖南省首批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业园区等众多产业发展的优质平台。现辖3个乡镇、2个管理处,辖区面积2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6万人。
建区20多年来,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高层次规划、高水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以年均近1平方公里的推进速度完成岳阳中心城区17.6%面积的开发建设任务,走过了一段艰辛而辉煌的发展历程。昔日的荒山野岭变成了繁华的市区。白石岭综合工业园、康王高科技工业园、监申桥工业园、木里港工业园厂房林立,太阳桥现代物流园,园园相接,车辆川流不息;岳阳大道综合配套区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岳阳火车站商贸区欣欣向荣。全区核心规划区面积达36.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近13平方公里,一个规划科学、功能齐全、产业发达、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正在迅速崛起。
“十一五”期间,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励精图治,负重奋进,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6.97%、36%、34.13%,期末总量分别是“十五”末的3.85倍、5.19倍、4倍;其中财政总收入后三年年均增幅近40%,年均增长额度1.32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分别为25.23%.32.61%、17%,均高于“十五”平均水平。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5︰83.8︰13.7,其中二产业比重提高了19.6个百分点,工业税收翻了三番。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076元和6733元,均高于全市、全省水平。
2012年,是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20周年,也是全区推进“二次创业”的开局之年。带着“突破求强”、跨越发展的坚定信心,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昂首阔步迈上新的征程,“二次创业”在东城大地风起云涌。是年,全区实现GDP177.95亿元,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131.4亿元;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47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6.83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67亿元;财政总收入18.8亿元,跃居全市第一。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47亿元,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3.4亿元,实现融资到位9.4亿元。
面对未来,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决策者们以超群的智慧和胆识,描绘出一幅宏伟蓝图:到2021年,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区建成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600亿元,地方生产总值达到7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80亿元,出色完成“城市大东扩、产业大发展”光荣使命和历史重任,努力走出一条“产城融合、转型发展”之路,把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升级的平台、城乡统筹的示范、体制创新的试点和“两型社会”的“领头雁”。
3.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
2007年,市委、市政府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发挥港口优势,果敢启动临港产业新区建设。规划控制区10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区69平方公里,核心建设区面积23.68平方公里,由云溪区委、区政府主导。2009年12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创新临港产业新区管理体制,成立党工委和管委会,盛荣华任工委书记,宋爱华任主任,实行统一领导管理。围绕“三年搭骨架、五年见成效、十年成规模”的发展目标,强力推进“大建设、大招商、大融资、大宣传”四大行动。着力打造现代新港、产业新区、滨江新城、岳阳新的经济增长极和长江中游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2010年1月,市委、市政府发文,下放65项市级经济审批权。2010年8月,省政府办公厅出台文件,授予临港产业新区市级综合经济管理权。经过三年的开发建设,新区成功跻身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省两型示范创建单位,湖南首批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城陵矶新港区正式上升为全省发展战略。
以港口建设为龙头,全面打开大通道。一是建设大口岸。2007年5月,投资6.5亿元启动岳阳城陵矶港区(松阳湖)一期工程,从此城陵矶港驶入快速发展航道。2008年12月,新港主体工程竣工。3个3000吨级集装箱深水泊位,可同时兼顾5000吨级江海轮靠泊作业,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了城陵矶老港的8倍。2012年,迅速启动新港二期建设工程。二是构建大通关。加强和改进口岸、海关、检验检疫、边防等工作,实施“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新型监管模式。2009年,岳阳——武汉海轮航道开通,城陵矶港由内河港变为海港,整体通过能力每年提高1.5亿吨。2011年,重庆——武汉——长沙——上海大通关运输模式顺利实施,开通了岳阳——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岳阳——香港——台湾地区航线,实现了“江海联运”。2012年,实现至香港、澳门常态直航。三是加速大开放。2012年,城陵矶综合保税区、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境口岸申报文件经国务院批转海关总署。2013年,冷冻肉类食品进口指定口岸成功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审批,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查验平台开工建设。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由2009年的4万标箱提升到2012年的20万标箱,增幅连续三年保持长江内河港口航运第一。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拉开城市大框架。一是编制规划体系。高起点推进规划修编工作。临港产业新区总体规划、防洪排涝规划、“两型社会”片区规划等通过市政府评审,获得批准;松阳湖片区控制性规划、白杨湖城市设计等5项规划通过专家评审,获得批准。2012年8月,省政府常务会议将临港产业新区的核心建设区规划范围扩展为91.04平方公里。并委托中科院等单位启动新港区总体发展规划等系列规划的编制工作。二是拉开城市框架。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46亿多元,完成征地拆迁1333.33公顷,报批土地1200公顷,新修及提质改造道路18条、45公里,三纵三横路网基本形成。三是注重市政配套和生态建设。重点突出防洪排涝水系水利项目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地下配套管网建设,同步跟进自来水、燃气、弱电、环卫、电力等配套工程和建设。自觉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大力实施特色景观工程、 “绿色家园工程”,累计新增植绿面积41万平方米。
以招大引强为重点,加速集聚大产业。围绕现代物流、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四大主导产业,开展集群招商。三年多来,共签约项目99个,合同引资480多亿元,其中过10亿元以上项目7个。先后有中国交通、中国水电等23家企业陆续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港口航运物流区形成了以城陵矶新港、老港为代表的集装箱物流;以恒阳储运、和诚油品为代表的石化物流;以港龙物流、科德仓储、宏岳科技为主的仓储物流。装备制造产业区由重型装备制造园、工程机械制造园和汽车零部件制造园组成,有中联重科、中国水电、明君汽车、远大住工等项目入驻。低碳新兴产业区有科恒激光、斯达电子、翔崴光电等项目落户。新材料产业区有水性涂料、聚丙烯加工等项目入驻。一个集现代航运物流、光电子、装备制造、新材料、港口贸易服务于一体的现代产业基地正在形成。
4.岳阳南湖风景区
南湖又名湖,位于岳阳城区南部,被称为城中湖,享有“东方日内瓦”美誉。1992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建立全省首家省级旅游度假区。2000年6月,市委、市政府在度假区基础上加挂南湖风景区的牌子。2011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岳阳南湖旅游度假区更名为湖南岳阳洞庭湖旅游度假区。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11个社区,常住人口约8万人,户籍人口3.5万人,实际管辖面积28平方公里。有区直单位28个,驻区职能单位13个。
2000年以前,南湖风景区为发展龙舟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1993年举办“炎黄杯”世界华侨、华人龙舟系列赛,1994年举办“屈原杯”中国民间龙舟风景展示大赛,1995年举办第一届世界龙舟锦标赛,1998年举办“黄河王”国际龙舟节暨“金沙杯”国际龙舟邀请赛,1999年举办首届全国水上运动大赛暨第十届国际龙舟节。这一系列重大赛事活动,创立了举世瞩目的岳阳国际龙舟节品牌,充分展示了岳阳龙舟文化的精彩,奠定了南湖作为龙舟运动发祥地的重要地位,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世界龙舟运动史上具有新的里程碑意义。2000年以后,南湖风景区抢抓发展机遇,全力抓办大事和实事,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开发旅游休闲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推动南湖经济社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2000年,环南湖旅游走廊工程启动。至2011年完成投资9500万元,修筑道路2.2公里以及九孔桥等项目。2007年洞庭湖由广东黄河集团投资50亿元的大型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国际公馆工程正式签约;2009年,由上海申融置业集团、法国CCM集团投资20多亿元的南湖旅游度假村项目签约;6月,阿波罗御庭酒店正式竣工营业。2011年,投资1.5亿元的园艺路工程竣工。2012年,岳阳洞庭湖旅游度假区共有开工建设项目21个,完成投资14.6亿元。其中,洞庭湖国际公馆五星级酒店进入主楼第二层建设,完成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体育公园园艺路以南土方工程已完成,5个球洞的土方粗造型基本完成,月形湖驳岸工程完成90%,练习场已投入运营。求索西路提质改造工程于7月1日前全部完工,改造临街立面房屋28栋近2万平方米、绿化带1800米。云梦新城、南津古渡广场等项目加速推进。特别是大力推进了南延新区前期项目建设。湖滨人行道提质改造工程完工,4.8公里路面由34米拓宽至50米,并对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进行了配套改造;湖滨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系统施工启动,管网建设己完成10公里;区政务服务中心完成项目立项、土地报批、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2013年上半年即将开工建设。201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第三产业实现生产总值18.5亿元,增长16.4%,三次产业比由2011年底的2.4︰21.5︰76.1调整为2.2︰12.5︰85.3,三产业比重提高9.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