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百强城市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6-23 12:00
改革开放后,岳阳立足于历届市委、市政府奠定的扎实基础和良好发展趋势,乘改革开放东风,步入全面提速、加快发展的通道。2003年,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践行“民本岳阳”执政和发展理念,带领全市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经济社会保持快速持续发展。2005年,全市完成GDP634.87亿元,总量首次突破600亿元大关,是1983年的26倍;第一产业增加值126.75亿元,是1983年的12.7倍;第二产业增加值294.35亿元,是1983年的26.34倍;第三产业增加值213.76亿元,是1983年的65.46倍;财政总收入41.48亿元,是1983年的26倍。全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县区经济占全市GDP总额的73.3%,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GDP总额的18.5%,企业景气指数高位运行,一至四季度分别为129.2、112.42、109.92、118.4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980元,农民纯收入3613元。国家统计局、中国社科院等权威机构认定,岳阳当年的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第90位,首次进入全国经济百强之列。“十一五”期间,岳阳经济综合增长、经济规模、经济效率保持强劲增长。岳阳市财政收入连续高于全省平均增幅,年均增长27.5%。GDP年均增长14.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8%和1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9%。2005~2010年,全市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10.2个百分点,达到69.1%。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31.6个百分点,达到57.5%。城镇化率提高8.1个百分点,达到48.1%。全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1%,主要污染物总量累计减排6%。三次产业结构由20︰46.4︰33.6调整为13.3︰53.6︰33.1。2010年,岳阳市被国家统计局列为新中国成立60年60个城市发展的代表。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2008年列全国第103位,2009年列第84位,2010年列第74位,2011年列第62位,创历史最好水平。2012年,岳阳市加快推进“四三六”工程,在富民强市进程中大步前行。全市GDP2200亿元,财政总收入231.6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1.6 : 55.3 : 33.1。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石化产业成为千亿元产业,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循环经济等产业不断壮大。园区工业走势强劲,8个工业园区产值均过百亿元。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水产品总量连续22年位居全省第一。现代旅游业加快发展,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5.6%,占GDP比重由5.6%提高到7.7%。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60.3%。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汨罗、湘阴、华容进入全省经济强县20强,君山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国家统计局、中国社科院权威数据认定岳阳市综合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93位,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经济百强城市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