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面前显“令”名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7-07-28 12:00

张令彬(1902-1987),湖南平江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2年被选为中顾委委员。

 

    伤病员的“守护神”

    1934年10月,红九军团卫生部部长张令彬率军团卫生部,带着能随队行动的伤病员开始了长征。部队远离根据地,连续行军,频繁作战,伤病员多,可药材器械严重缺乏。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千方百计护送和抢救伤病员。缺乏治疗外伤的药物,他们就因陋就简,就地取材,用食盐水冲洗伤口;没有夹板固定骨伤处,就用树木、竹片自己制造;没有纱布和棉花,就撕开自己的被子,经过消毒做敷料。张令彬等卫生部工作人员的被子被撕掉了,睡觉时没有盖的,就钻入草堆,以稻草御寒。对内科病人,如痢疾患者,没有抗菌素治疗,只好采用口服盐水的办法补充迅速丧失的体液。张令彬还带头向当地的老乡学习用中草药治病,发动大家采集中草药医治伤病员。

    缺粮时,张令彬带头把干粮让给伤病员,自己常常以野菜充饥。宿营时房子不够,他总是带着机关工作人员在野外露宿,把房子让给伤病员住。为减少指战员的发病率,张令彬带领医务人员积极做好所属部队预防疾病的工作。

    在组织伤病员转移途中,张令彬总是尽一切可能用担架抬着不能走动的重伤员随队行动,确实无法随行的,便协同政治部门调查民情,寻找可供安排伤病员的老乡,给他们留下一些银元或医药用品,在夜间把伤病员抬到老乡家中安置。在艰难的转战途中,周恩来副主席得了重病,张令彬还曾给周副主席抬担架,给他喂水喂饭,悉心护理。

      

    难不倒的筹粮官

    1935年,张令彬调到军团后勤部当部长。在斗争十分残酷、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他千方百计筹措粮食等军需物资,并负责合理分发给所属单位。

    1935年8月上旬,三十军由于到得比较晚,负责粮秣工作的肖永正去领粮时,张令彬告诉他:“你们来晚了,粮食全分完了。”肖永正与张令彬关系很好,以为他开玩笑,见张令彬急得挠头,才知道粮食确已分完。怎么办?困难没有吓倒张令彬。当晚,他和后勤部人员紧急商议,决定突击筹措粮食。他带头把分给自己的20斤粮倒出来,还从军团机关炊事班借来几百斤粮食,后勤人员也把各自分到的干粮拿出来,送给来领粮的战士和挑夫做晚餐。随即,后勤部的指战员们兵分四路,分头筹集粮食,下决心要在一两天之内,给三十军运粮队筹集10万斤粮食。张令彬首先将三十军安排到当地一个逃跑了的大土司的高大石楼里,这儿有大大小小几十间房,两千人驻扎绰绰有余。随后他又让战士们到楼底下去看是否藏有粮食,结果真的在楼下发现一个很大的粮窖,里面堆了很多金黄的稞麦、整只的腊猪、腊羊、牛油和布匹。张令彬让战士们将这些粮食、肉类等物资如数上交,并叮咛道:“按党的民族政策,我们拿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粮食还得付钱给他们。”他拿出一堆银元说:“这钱给那土司留下,权当我们买了他的粮食和肉类。”

      

   “倔强”的管理科长

    不久,张令彬又调到三十二军司令部人事科当科长。由于他坚决反对张国焘分裂党中央的阴谋,开会举手表决时不举手,结果被调离三十二军,很久没有分配工作,后来降职安排到兵站任参谋,他仍然兢兢业业工作,把兵站管理得很好。在总部四局管理科任科长时,张国焘的亲信四局局长让张令彬去上课,课本是《苏维埃三个时期》,中心是反对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张令彬坚决不上这门课,为此,张国焘对他更加反感。但由于他工作积极,能团结周围的干部,张国焘一时也无可奈何。直到1936年,红一、四方面军再次会合,张令彬才被分配到红四方面军直属供给处任处长。不断变化的岗位,见证的却是张令彬始终不变的革命信念。靠着这个信念,他走完了长征,也走出了一段辉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