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
来源:本室 日期:2019-11-28 09:49
【概况】 2018年,岳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简称市农科院)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市农业委员会有关“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努力做好各项科研项目,为全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水稻科研】 2018年,全市32个次品种参加国家级和省级试验,其中中稻组合龙两优018、凤两优464完成试验程序晋级,申报国家审定;优质中稻组合中两优018、优质晚稻组合盛泰优626、丰晟优9113完成试验程序晋级,申报湖南省审定;C两优018、盛泰优018晋级,申报湖北省审定。凤两优464确认为湖南省优质再生稻品种,金丝猫牙被评为湖南省二等优质稻;申请Xc464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1项。香型盛泰优018多点试种。
【经济作物科研】 2018年,市农科院搜集国内外芦笋种质资源81份,涵盖商业栽培品种、地方特色品种和各种野生种质资源等,筹划构建省内第一家保存芦笋各类种质资源最为丰富的资源圃。在试验基地规划芦笋优良新品种研发基地1.33公顷,计划通过杂交选育、辐射诱变、组织培养、小孢子培养、花药培养等育种技术开展适应于本生态区的优质、高产、富含高活性功能因子芦笋新品种育种创新;在新疆地区投入0.67公顷用于种植棉花三系亲本以及杂交种子F1代杂交组合约500份,进行三系杂交种以及普通棉花材料F1的品种比较试验各一组,每组9个材料。在岳阳地区主要进行新引进材料改良为三系不育系以及恢复系的工作。种植材料400余份,各项相关杂交收种等工作顺利完成。
【果蔬科研】 2018年,市农科院选育苗头组合F1代有籽西瓜新组合1个,花皮红肉圆果表现突出;选育无籽西瓜新组合2个,黑皮红肉圆果表现突出;引进示范蔬菜新优特品种40余个,主要安排在蔬菜所科研基地、君山蔬菜科技园、岳阳监狱基地等。
【水产科研】 2018年,市农科院加强岳阳县中洲苗种场科研生产,为全市提供优质水产苗种2亿尾,销售1.4亿尾,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依托“岳阳市名贵鱼类苗种技术研究中心”平台,开展黄颡鱼、桂花鱼、青鱼等名贵鱼类的苗种研究,为市场提供2000多万尾优质名贵苗种。
【公益研究】 2018年,市农科院开展土壤质量、农业环境数据中心长期监测试验,组织实施“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粮丰一期”“粮丰二期”“长江中游双季稻区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示范”等3个项目的实施。测试技术研究所承担的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安排的DUS测试任务,测试品种261个,其中,南瓜品种6个、玉米品种4个、水稻品种251个;承担的测试中心接受的委托DUS测试任务,9月与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签订2018年委托DUS测试项目协议书,测试水稻品种702个;由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直接委托的测试项目,收到委托品种180个,完成第二周期67个品种,第一周期113个品种。承担国家水稻区域试验145个品种;国家冬油菜长江中游区品种试验48个品种;国家冬油菜长江中游区品种试验48个品种;棉花国家区试23个品种。
【农业科技示范】 2018年,市农科院结合国家水稻产业体系岳阳综合试验站项目和湖南省优质稻绿色高产高效关键技术项目,在湘阴县、华容县建立病虫草害防控示范区112公顷;在平江县建立稻瘟病综合防控示范65.33公顷;在岳阳县的筻口镇、杨林镇进行应对低温育秧技术综合示范133.33公顷;在湘阴县进行镉低积累综合技术示范1.33公顷;在华容县、君山区进行盛泰优系列虾后稻示范32公顷。开展蔬菜早春、夏秋及秋延集约化、标准化种苗生产示范,为实现蔬菜“两早一延后”栽培提供茄果类、瓜类、豆类、耐热芹菜、莴苣、早红菜薹、早黄白菜薹、早花菜等优质商品种苗。在华容县插旗镇千和村及湖南绿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新河乡徐家岭村)各建设13.33公顷大叶芥菜安全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示范点。成立水产科研生产组,参与临湘市、岳阳县、云溪区等几个小龙虾养殖点的工作,获取大量的一手资料和成功经验,为养殖户送去养殖技术和服务,为市农科院下一步开展小龙虾稻田综合种养研究打下基础。
【院企合作】 2018年,市农科院共建企业湖南洞庭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政府采购、新型渠道建设、虾稻模式推广、省级渠道梳理、MAP协同协作、营销管理创新等方面成效显著,全年销售种子134万公斤;实现利润802.29万元,较预算增加29.29万元。市农科院与久鸿家庭农场签订院企合作协议,经作所作为项目实施单位对久鸿家庭农场生产基地开展芦笋的种植生产技术指导,开发1.27公顷芦笋栽培用地,移栽芦笋大苗3万株。
【农业技术推广】 2018年,全市有乡镇农技站116个,农技员785人,国家级五星农技站2个、省级五星农技站12个。全年超级稻示范推广10.03万公顷、推广再生稻8840公顷。全市落实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补助项目资金1100万元,建设14个省级试验示范基地,大力开展再生稻技术、稻+虾、稻+鱼、稻+蛙等技术推广,其中再生稻头季亩产量550公斤以上,再生季亩产量250公斤以上。头季平均亩产680公斤、再生季平均亩产310公斤。取得很好的示范效果。辐射带动周边农户300多户,面积246.67公顷。新增田间学校14所,田间学校总量达75所,通过学历提升、技术培训等方式,培养基层农技人员453人。
(李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