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经济开发区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2-25 12:00
【概况】 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岳阳经开区)是沿江开放城市创办的首批开发区,1992年正式开发建设,2010年3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复函》精神,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设立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委员会、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分别为中共岳阳市委、岳阳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实行合署办公,为副市级单位,辖3个乡镇、2个管理处,辖区面积2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6万人。
建区20年来,已建成白石岭综合工业园、康王高科技工业园、监申桥工业园三个工业园和太阳桥现代物流园以及岳阳大道综合配套区,启动木里港工业园和金凤桥现代金融商贸区建设,引进各类企业6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3家,形成先进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型材料、电子光伏和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成为岳阳市对外开放的窗口、招商引资的主阵地、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012年,实现GDP177.95亿元,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131.4亿元;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47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83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67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8.8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47亿元,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3.4亿元,实现融资到位9.4亿元。
岳阳经开区工委、管委会将2012~2021年确定为经开区“二次创业”阶段,全面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按照建设“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升级的平台、城乡统筹的示范、体制创新的试点和‘两型’发展的‘领头雁’”的总体要求,推进20平方公里新型工业园区和8.7平方公里现代金融商贸区建设,突出发展先进制造、生物医药、高端服务三大产业,重点培育3~5条产值过百亿、税收过10亿的特色产业链,打造全国工业磁力应用装备制造、石化装备制造、造纸与环保装备制造三大基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充分利用紧邻湖南对外开放的唯一国家一类口岸、海峡两岸直航港口城陵矶港的口岸优势和贯通南北的陆路优势,推进5平方公里的洪山物流园建设,打造中南地区最大的现代物流集散基地,确保“十二五”末建设成为产值过千亿元的产业发展示范区。
【经济平稳增长】 2012年,岳阳经开区实现GDP177.95亿元,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131.4亿元。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47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83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67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8.8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47亿元。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3.4亿元,实现融资到位资金9.4亿元。
【招商引资成果多】 2012年,岳阳经开区新签约项目21个,总投资151.95亿元;实际到位内资35.9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100万美元,被评为全省内联引资先进单位。特别是引进了投资100亿元的南翔万商(岳阳)国际商贸物流城、投资22.6亿元的赛拉维电动汽车产业园等一批大项目。
【项目建设力度大】 2012年,岳阳经开区重点推进67个项目,新开工项目27个,总投资60.85亿元。新投产项目22个,总投资41.63亿元。京港澳高速公路岳阳连接线拓宽改造工程全线通车。湖南中科电气、湖南科伦药业一期竣工投产,被评为全市“四三六”工程优质项目。王家河综合治理、体育中心、烟草物流园、筑盛阀门二期、巴陵节能炉窑二期、吉祥燃烧器等一批项目进展顺利。
【经济发展效益好】 2012年,岳阳经开区财政收入总量跃居全市第一,工业税收超5亿元,区内纳税过千万的企业达15家。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国家、省、市产学研平台分别达到2家、4家和19家。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初见端倪,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商贸物流业逐步繁荣,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县市区和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先进单位。
【城乡建设步伐快】 2012年,岳阳经开区完成土地报批273.33公顷、腾地306.67公顷、拆迁房屋1061栋。康王、木里港、监申桥三大工业园加速扩容提质,产业发展平台更加坚实。“五创提质”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深入推进,城乡面貌大为改观。禁违拆违治违力度加大,拆除违法建设707起9.4万平方米,大桥、八字门等重点区域整治成效显著。
【民生改善成效实】 2012年,岳阳经开区城镇新增就业236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92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率100%。五类社会保险基金征缴过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其中,养老保险基金结余突破2亿元。城乡低保保障水平居全市前列,区光荣院投入使用,社会救助、优抚力度加大。启动建设安置小区9个,交付安置房900套;新建公租房192套,改造城市棚户区2442户,保障性住房开工率103.6%。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小学、初中巩固率分别为100%、99.67%,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区所有自然村,受益面达86.5%。出生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85.62%,人口自然增长率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