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2-26 12:0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009年来,岳阳市市县两级先后建立非遗工作联系会议制度,成立非遗保护中心和专家评审委员会,并配备专职人员,落实专项经费,制定保护规划,基本建立非遗保护长效机制。在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基础上,挖掘文化内涵,整理包装项目,申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1年,全市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项(以获批的最高级别为准)。
【端午节入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有湖南省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省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湖北省秭归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四个组成部分。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岳阳市历年获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其中“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入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岳阳巴陵戏、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国发〔2006〕18号);第一批扩展项目:平江九龙舞(国发〔2008〕19号);第二批:岳阳花鼓戏(国发〔2008〕19号);第三批:临湘花鼓戏、汨罗抬阁故事会(国发〔2011〕14号)。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岳阳市历年获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项,其中4项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华容夹叶点子、洞庭渔歌、平江九龙舞、岳阳花鼓戏、临湘花鼓戏、平江花灯戏、汨罗长乐故事会(湘政发〔2006〕18号,其中平江九龙舞、岳阳花鼓戏、临湘花鼓戏、汨罗长乐故事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批:柳毅传书传说、屈原传说、平江民歌、岳州扇制作技艺、十三村酱菜制作技艺、屈子祠祭典(湘政发〔2009〕9号)。何其坚、柳六荣等4人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岳阳市历年获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6项,其中6项入选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云山高腔、平江民歌、临湘天狮舞、三棒鼓、柳毅传书、屈原的故事、屈子祠祭屈大典、汨罗饮茶习俗、岳州扇、长乐甜酒制作工艺、十三村酱菜制作技艺、民间龙舟打造技艺、酒粬制作技艺、长寿酱干、龟牛拳(岳政发〔2007〕24号,平江民歌、柳毅传书传说、屈原的故事、屈子祠祭屈大典、岳州扇、十三村酱菜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批:打倡、楚鼓舞、平江皮影戏、长乐山歌、君山银针茶制作技艺、兰花萝卜制作技艺、巴陵书画扇、金刚大练、幕阜拳械气功、牛马归栏同过年、中华神膏(岳政办函〔2010〕33号)。有13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