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2-25 12:00
【概况】2011年,岳阳市财政局(简称市财政局)以立足“突破百亿,稳居全省第二”为新起点,围绕“财政转型升级年”主题,实施做有品位的人、干有品质的事、打造品牌财政的“三品”工程,落实收入强势、保障强力、财源强实、争资强劲、队伍强壮、机关强盛的“六强”目标,建设现代财政强市。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85.8亿元,比2010年增长33.1%,总量居全省第二;完成一般预算支出205.8亿元,增长24.5%。40多项工作获得全省财政系统和全市先进。6月,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到岳阳调研,充分肯定了岳阳市财政局开展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和财政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绩。
组织财政收入。面对2011年错综复杂的财政经济形势,市财政局把做大做强财政收入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抓好财源税源建设和征管增收,财政收入规模和质量提升。全市财政总收入创十年来最高,比2010年增长33.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市本级完成109.9亿元,增长33.7%;县区级完成75.9亿元,增长32.2%。国税完成106.7亿元,增长28%;地税完成45.5亿元,增长25.1%;财政完成33.6亿元,增长69.1%。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3.6亿元,增长41.9%,高于全省7.3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比2010年提高2.4个百分点,财政“蛋糕”不但在做大,而且在逐步做强。财源建设进一步加强。财源基础更加夯实,涌现一批税源新亮点。长炼千万吨炼油项目全面投产,入库税收增长60%。岳纸40万吨投产后,税收翻4倍。临湘海螺水泥等一批企业快速成长,税收实现翻番。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围绕“五市一极”战略,努力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发挥职能作用。一是争取上级支持。面对上级转移支付紧控、银根紧缩的不利局面,潜心研究政策,精心包装项目,争取资金工作逆势而上。全市争取中央、省转移支付资金118亿元。二是推进项目建设。促成国家开发银行湖南省分行与岳阳市签订金融投资合作协议,计划五年投入100亿元,进行城市片区开发建设。争取省财政专项调度资金5.5亿元,重点用于临港新区、中心城区四湖连通环城水系等项目建设。三是支持企业发展。筹集专项资金1.2亿元,同口径增长72.8%,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扩大生产规模和上市融资等,促成湖南凯美特气体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筹集资金3.2亿元,保障市属29家国有企业改制,妥善处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为企业退税7.82亿元,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造血功能。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和省级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扶持资金,争取扶持资金近1000万元。全市融资性担保公司为企业融资担保余额达到12.9亿元,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推进财政管理。认真落实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强化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三位一体”机制,将除教育收费外的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稳妥推进财政预算公开,部门预算走向成熟。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启动第六批13家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国库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严格政府采购和财政投资评审,节约财政资金7.1亿元。强化资产管理,在湖南省率先启动新增资产购置预算编制工作。加强预算单位账户和财政专户管理,减少财政资金安全隐患。对廉租房建设补助资金、社保基金和就业资金使用和管理进行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厉行节约,各项指标在2010年基础上有所减少。加强行业管理,促进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机构做大做强,全市7家会计事务所和5家评估事务所收入上5000万元台阶,连续三年名列湖南省市州第一。
加强队伍建设。表彰五年来财政系统“三品”标兵、先进个人,激发财政干部干事创业活力。制作发行《岳阳市财政收入跨百亿纪念画册》,展示五年来岳阳财政工作者想事、干事、成事、不出事的良好形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完善责任报告、廉政档案、廉政谈话、述职述廉等制度。完善用人制度,通过考试测岗、演讲竞岗、民主荐岗、双向择岗模式,选拔干部14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抓好局机关和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创先争优活动,局机关党委获得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6 名干部被评为全省、全市先进个人。(高飞)
【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2011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05.8亿元,其中民生财政支出的比重达72%;农林水事务支出20.3亿元,重点支持水利建设、农业产业化、农业重大灾害防控、扶贫开发等。以“一卡通”方式发放各类涉农惠农补贴资金6.8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6.8亿元,用于提高城乡低保人员和五保户最低生活保障、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教育支出33亿元,用于提高教职人员的津补贴标准、改善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推进“校安工程”建设等;医疗卫生支出19亿元,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力度,提高城乡居民医保的报销比例,扩大报销范围,改善群众医疗环境;加大文化事业领域支出,全年支出2.47亿元,主要用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把支持“6·10”特大山洪灾后重建作为公共财政的工作重点,先后拨付筹集救灾资金1.3亿元。此外,市本级财政年终决算安排3亿多元,用于提高干部职工待遇、市直单位经费保障、县市区决算补助以及城建偿债等。 (高飞)
【“小金库”专项治理完成】2011年,市财政局继续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圆满完成三年集中整治任务。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国有企业中,查出违规违纪资金2.71亿元,其中“小金库”121个,涉及资金3464.7万元。针对治理发现的问题毫不手软,收缴违纪违规资金2339.6万元,行政处罚9人,党纪政纪处分13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11人,通报案件32起。3年专项治理中,各级各部门制订、修改、完善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120多份,建立健全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通过治理工作,遏制了“小金库”滋生势头,增强了各级各部门和领导干部厉行节约、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保障了国有资产和资金规范、安全、高效运行,岳阳市被评为湖南省“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先进集体。(高飞)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2011年,市财政局构建四大体系,筑起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防火墙”。一是资产信息管理体系,建起一套明白账。小到一台电脑,大到一幢楼,市直单位所有资产在资产管理系统信息平台上都实行“一物一卡”管理。二是资产配置管理体系,定制一把标准尺。出台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暂行办法和通用资产配置标准,对桌椅、沙发、打印机、碎纸机等办公家具和办公设备的配置数量、控制价格和使用年限制定详细标准,单位通用资产配置实现有据可查、有章可循。三是资产使用管理体系,打通一道隔离墙。打破单位之间的资源控制和封锁,强化调剂,促进存量资产合理流动。推行资产调剂再分配,能够调剂解决的不进行增量配置、不列入部门预算。四是资产处置管理体系,开启一扇通风窗。推行市场化交易,将土地、房产、车辆等资产集中统一,面向社会公开处置。办理土地、房产、设备等资产协议转让、划拨、拍卖、报废、核销20余宗,凡拍卖的全部交由产权交易机构面向社会公开处置。(高飞)
【农业综合开发各项工作圆满完成】2011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系统围绕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一中心,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改善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产业化经营。一是争取财政投资。争取财政资金1.43亿元,增加1660万元,增幅13%;其中土地治理项目财政投资1.14亿元,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投资1038万元,部门项目1799万元。项目财政投资总规模位于湖南省前列。二是加强项目管理。探索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的方式方法,逐步形成“六个规范”。规范项目规划编制。各项目县按照灌区和流域统一进行规划,优先安排集中连片、开发潜力大、水土资源条件好、增产增收效益高的乡村作项目区,逐村逐乡推进。各项目县按照综合、整合、结合的要求,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其他部门支农资金统筹安排、捆绑使用、集中投入、规模开发。规范工程质量标准。全面推行清水钢模现浇和U型槽卡式压顶工艺,提高工程质量标准,部分项目县农业综合开发工程被列为当地样板工程。规范工程招投标机制。各项目县认真贯彻落实市监察局和市财政局联合下发的《岳阳市农业综合开发土建工程招投标暂行办法》和政府采购相关要求,所有水利措施和机耕路都纳入公开招投标范围,公开招投标率达到100%。每个标段招标价均通过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评审,工程结算价通过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或中介公司核准。规范工程监理模式。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简称市农开办)按照规定,对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监理服务,探索出一条由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监理公司、项目区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参与监督的“四位一体”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监理模式。规范申报项目评审制。市农开办建立项目库和评委库。项目库储备项目115个,评委库录入专家18名。凡向上申报项目,都按照国家、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计划申报指南的要求,从项目库中筛选抽取项目,从评委库中抽取专家,对项目建设进行综合评估、论证。只有专家认可并签具意见,项目才能纳入年度项目计划向上申报。规范资金和项目公示制度。各项目区采用固定公示牌的形式,对整个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公示,让老百姓心中有“一把尺”、有“一盘棋”、有“一本账”,增加项目实施的透明度。三是严格资金管理。农业综合开发以项目跟着计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为原则,严格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度,严格实行专款专用、专账核算、专人管理的“三专”管理方法,严格实行竣工结(决)算审计制,收到了较好效果。在进行的省级验收、省市专项审计和财政局内部检查中,未发生违规问题。四是注重开发效益。全年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4680公顷,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104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80公顷、年节约水量183万立方米,增加林网防护面积413公顷,扩大良种种植面积666.7公顷,控制水土流失面积8平方公里,扶持农技服务站20个,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3个,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3680公顷,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037.6万公斤、棉花12.2万公斤、油料69.87万公斤,项目区农民年纯收入增加总额1048.25万元,人均纯收入新增332元。 (吴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