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 服务 配套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17 12:00
对接 服务 配套
——按科学发展观要求推进湘阴与长株潭城市群同生共荣的思考
湘 阴县城距长沙中心城区38公里,处于长株潭城市群“半小时经济圈”和长沙经济文化的近程辐射圈内。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指示要求湘阴打好“长沙牌”, 主动学习长沙,承接长沙,融入长沙,服务长沙,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加快湘阴发展。省委、省政府把湘阴纳入长株潭城市群全国“两型社会”建设“滨湖示范区”, 这对湘阴发展是个非常难得的机遇。如何抢抓机遇,按科学发展观要求主动对接、服务、配套长株潭,加快形成市场相通、体制相融、交通相连、产业互补格局,借 力促进湘阴科学跨越发展,是摆在湘阴县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立足现实基础,在优势互补中找准战略定位
湘阴与长株潭城市群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资源禀赋差异较大。湘阴这只微型小艇要对接长株潭这艘艨艟巨舰,科学定位是关键。综合考察两地区位特征、发展差异、产业现状等,立足现实基础,对湘阴的发展战略定位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湘 阴是长株潭城市群产业转移的“承接地”。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后,产业升级加快,第三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第二产业 的高科技、高附加值比重不断提高,一批新兴产业群体迅速崛起。与此同时,一批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逐步向周边地区转移。湘阴正处于工业化的初期,生 产要素成本低,具备承接长株潭产业转移的良好基础。两相结合,既可缓解用地紧张的矛盾,优化工业布局,又有利于通盘规划整个湘江流域的“环境同治”,促进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相协调,走出一条以“两型产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湘 阴是长株潭城市群通江达海的“出海口”。根据长株潭城市群全国“两型社会”建设总体规划,到2012年,长株潭城市群将成为核心区人口达900万的符合联 合国宜居标准的大都市。要实现这一目标,长株潭城市群必须依托湘江出海,以发达的航运物流业推动城市群大发展。湘阴地处湘江入洞庭湖口,是长株潭城市群通 江达海的必经通道。拥有漕溪港、虞公庙等深水港资源,上可溯长株潭地区,下可经洞庭,入长江,出吴淞,通江达海。常年通航能力在3000吨以上,具有霞凝 港所不具备的深水优势,可作为霞凝港的“姊妹港”和金霞物流园的中转站,弥补霞凝港枯水季节难以通航的不足,提升长株潭城市群航运物流业保障能力,促进长 株潭城市群航运物流业发展。
湘 阴是长株潭城市群绿色农产品的“供应站”。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加快,城市人口增加,农产品市场需求量日益扩大。湘阴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全国重要的商 品粮、商品鱼、商品猪生产基地,全省唯一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标兵县。现有耕地4000公顷,山地1600公顷,水面6670公顷,形成优质稻、优质藠头、 有机茶叶、名特优水产、无公害蔬菜、优质生猪、优质水禽七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年产粮食50万吨,起水鲜鱼12万吨,出栏生猪100万头、水禽300万羽, 水产总量连续十四年居全省第一,且农产品加工能力较强,具有品牌优势,可以向长株潭市场提供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成为长株潭的绿色农产品配送基地和湘菜产 业原料供应基地。
湘 阴是长株潭城市群休闲度假的“后花园”。湘阴地处洞庭湖畔,东据逶迤山岭,西展坦荡湖乡,北靠浩渺洞庭,集湖光、山色、水韵于一体,空气清新,景色优美。 同时,湘阴是湖湘文化发源地之一,明代历相五朝的户部尚书夏元吉、清代中兴名臣左宗棠、首任驻英法公使郭嵩焘、近代化学工业先驱范旭东等一大批先贤时哲都 出生在这里,文化底蕴深厚。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人文历史交相辉映,成为吸引长株潭市民就便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
二、发挥比较优势,在合作共赢中推动产业对接
产业对接是湘阴对接长株潭的核心内容。目前,长株潭城市群尚处于成长阶段,发展空间大,吸纳能力强。加快湘阴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错位互补中做大做强县域产业。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和两地发展现状,经调研分析,笔者认为,湘阴要重点建设“五大基地”:
1. 长株潭产业转移承接基地。抓住湘阴已获批全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试点县的机遇,以城南地区为重点,长仑地区为补充,积极承接长株潭及沿海地区产业转 移,重点引进产业关联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配套项目,促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食品加工业、轻纺服装业、板材建材业、造纸印刷业等产业集群发展。
2.现代装备制造业配套基地。以工业园、城南地区为重点,大力承接和发展与长株潭配套的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配件、精品钢结构、新材料等现代制造业配套产业,积极参与长株潭产业分工协作,建设产业配套基地。
3.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和加工基地。以西乡湖区为重点,发展生态、高效、规模、品牌农业。以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为基础,引进、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向高端发展。
4.区域性航运物流基地。依托漕溪港码头和规划建设的漕溪港物流园、虞公庙码头,大力发展航运物流业,建设服务长株潭的物流产业基地。
5.户外休闲旅游度假基地。整合人文、自然资源,建设鹅形山、青龙湖、鹤龙湖、洋沙湖、横岭湖青山岛等户外休闲旅游景区景点,打造以健身、休闲、娱乐为主的服务业基地。
立足功能定位,重点建设“一园三区四带四业”:
“一园”:湘阴省级工业园。立足现有园区基础,积极向南拓展,形成12平方公里核心园区,重点发展工程机械、汽车零配件、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和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的加工贸易龙头项目,建设比较完善的加工贸易产业基地。
“三区”:按照“一园多区”思路,积极推进界头铺临长产业区、樟树滨江临港产业区、漕溪港物流产业区建设。
“四 带”:①长湘路产业带:以“金藤结瓜”的组团式发展模式,重点发展以界头铺镇、袁家铺镇、长康镇为主的城镇经济,扩大城镇规模,探索建立城乡市政设施共享 发展机制,实现城乡统筹发展。②临长产业带:重点发展以界头铺镇、玉华乡为主的自然生态风光走廊;以界头铺镇、樟树镇为主布局一批工业项目,发展民营工业 经济。③沿湘江生态产业带:重点发展以樟树镇、静河乡、杨家山为主的大耗水、大运量工业和以洋沙湖为主的高档住宅和休闲旅游经济。④湘汨路循环产业带:重 点发展以六塘乡、石塘乡、东塘镇为主的有色金属循环产业、建材循环产业、环保产业等,对接汨罗循环经济工业园发展。
“四 业”:①以要素优势发展现代制造业。湘阴有承接长株潭产业转移的要素优势。湘阴工业园是省级工业园,多为低岗疏林地带,目前可成片开发的面积 200~400公顷不等的低丘岗疏林地有5~6处,产业承接空间广阔。湘阴是一个老工业大县,拥有一批熟练工人、专业技术人员和营销队伍,全县青壮年劳动 力近20万人,县内9所职业教育学校每年培训专业技能人才近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湘阴地处南洞庭湖滨、湘资两水尾闾,水资源十分丰富。湘阴的土地、水和 劳动力价格较长株潭地区低廉,对产业转移富有吸引力。湘阴推进新型工业化就必须认真研究长株潭地区的产业转移方向,以园区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大力招商 引资。抓住中联重科、三一重工、长丰猎豹等大集团、大企业推进产业扩张的机遇,承接产业配套项目,建设产业配套基地;抓住长株潭产业优化升级的机遇,承接 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整体搬迁项目;抓住长株潭地区加速科研成果转化的机遇,建立新技术、新产品的孵化基地,积极引进湖南大学新概念汽车和电动游艇 制造、湖南农业大学20万吨燃料乙醇工程等项目。同时,利用水路通江达海的优势,承接“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特别是加快建设粤港台(湘阴)电子 信息产业园、湘商工业园。②以品牌优势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业。湘阴是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试点县,农产品资源丰富,质量优良。农产品加工业具有良好基础,全 县共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88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9家。农产品品牌好,拥有3件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产品,17件湖南省著名商标,12个湖南名 牌产品。湘阴要充分利用这些品牌优势,抓好特色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种养业,工厂化、园区化加工业,做大做强长康实业、义丰祥实业、海日食 品、岩下天之果、兰岭绿态茶叶等龙头企业,打造农产品加工业的“集团军”,进一步提升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能力。围绕长株潭市民的“菜篮子”、“米 袋子”、“油瓶子”,做长株潭地区绿色农产品供应的第一原产地、配送的第一仓库、加工的第一车间。③以港口优势发展航运物流业。水上交通是运量大、能耗 省、污染少、成本低的绿色交通,比陆上交通更具潜力。1993~2007年,湖南省水路集装箱运输由1929标箱发展到15.48万标箱,15年时间年均 增长50%以上;仅2007年全省港口的吞吐量就达9621.94万吨,比2006年增长56.35%,湖南进入了水路运输发展高峰期。湘阴要充分利用湘 江黄金水道和深水港口资源,大力发展航运物流业。在完成漕溪港一期工程建设后,加快启动二期2个3000吨级泊位建设,提高港口的吞吐能力。积极加强与霞 凝港和金霞物流园的合作,成为霞凝港和金霞物流园配套的转运中心。同时,建立健全服务机制,在商检、海关等方面形成大口岸、大通关的格局,加快物流产业园 建设,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加速港口经济发展。④以山水优势发展休闲度假服务业。进一步整合左宗棠、郭嵩焘等人文资源,大力开发洞庭湖湿地生态资源和休闲农 业资源,加快以休闲、人居、娱乐为主的人文服务业发展,精心包装好“左宗棠故里游”、“鹅形山省级森林公园游”、“横岭湖青山岛湿地公园游”、“户外垂钓 休闲游”等一批“湘阴味”十足的休闲、观光、度假、文化、生态旅游产品,推向长株潭市场,吸引游客,发展休闲度假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三、突出基础先行,在完善载体中推进全面对接
1. 加快水陆通道建设,缩短对接长株潭的时空距离。交通在生产力配置中处于基础和先导地位。构建通畅便捷的交通网络,有利于放大区位优势。近年来,湘阴的交通 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境内既无铁路,也无高速公路,唯一通向长沙的省道也等级较低,交通不畅,制约湘阴与长株潭城市群全面融合。湘阴要更快更直接地接受长 株潭城市群的辐射,必须树立综合交通理念,构建对内大循环、对外大开放的交通网络,与长株潭地区的交通设施无缝对接。重点加快“五大通道”建设,即:建好 京珠高速复线湘阴段;加快柳林江大桥建设和新乔路拓改,畅通湘阴西部湖区对接长沙的便捷通道,对接大河西示范区;湘长路全线按芙蓉路标准拓改,对接望城梅 花岭;拓改升级湘樟路,对接长株潭沿湘江风光带;疏浚湘、资航道,畅通湘江黄金水道。同时,建设“一桥三港”,即:规划建设湘阴湘江二桥;尽快启动漕溪港 2个3000吨级泊位和漕溪港现代物流园建设,加快立项建设樟树港500吨级码头,远期规划建设虞公庙5000吨级深水码头。
2. 大力推进园区建设,构建对接长株潭的核心平台。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湘阴承接长株潭产业转移,应把园区建设作为重点,培育县 域经济核心增长极。园区规划是基础中的基础,规划失误是最大的失误。要创新园区规划理念。根据长株潭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快的新形势,着眼于大规模承接产 业转移的需要,按照“大园区”的理念,走“一园多区”之路,在调整完善现有园区规划的基础上,精心规划樟树港、界头铺、杨家山等一批特色工业小区。同时, 将园内不符合总体规划的企业调整出去,腾笼换鸟,提升园区发展质量。要创新园区投入理念。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引导,市场运作为主”的投入机制,吸引民间 资本参与园区建设,实现园区投入市场化、多元化,加快道路、水、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吸引力和凝聚力。要转变园区招商思路。既注重“筑巢 引凤”,又注重“引凤筑巢”,引进长株潭地区等县外大企业、大集团投资开发园区;既注重“政府招商”,又注重“全民招商”,利用社会中介和民间力量招商; 既注重“单一项目招商”,又注重“链条整体招商”,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围绕“一主四辅”:以现代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为主,以装饰建材、轻纺服装、农 产品加工、精细化工为辅,积极引进产业上下游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关联程度高、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配套项目,促进产业集聚,壮大园区经济。
3. 率先开发城南地区,建设对接长株潭的先导区域。根据增长极理论,经济增长总是首先由少数区位条件优越的点发展成为增长极,通过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影响和带 动周边地区发展。湘阴的城南地区与长沙地区的东城、梅花岭等乡镇接壤,最近的乡镇距长沙中心城区仅19公里,是湘阴对接长株潭城市群的前沿地带。必须坚持 优势优先,做活城南地区这篇文章,推动优势地区优先对接。开发城南地区,关键是做好产业规划,利用生产要素沿江沿路扩散的规律,重点建设四条经济产业带。
4. 积极优化服务,营造对接长株潭的同质环境。无论是产业转移还是生产要素流动,都是向市场环境好、发展潜力大的地方转移。从某种意义上讲,环境就是生产力, 是吸引投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直接诱因。环境不优,必致落后。在优化发展环境上,湘阴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开明的政策,做到同样是优惠,湘阴更落 实;同样是服务,湘阴更细致;同样是微笑,湘阴更真诚,营造更优的发展环境。大胆创新机制,改革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把市场融 资、多元投入的通道打开,实现项目资本化运作,设施、资源市场化经营。改善政策环境,确保长株潭有的优惠政策湘阴都有,长株潭没有的优惠政策湘阴也有;长 株潭能够办到的湘阴都能办到,长株潭不能办到的湘阴也努力办到。提升政务服务,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服务也是生产力的观念。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减少 行政审批,切实解决好政府职能缺位、越位和错位的问题。
四、保护青山绿水,在创优生态中实现可持续对接
青 山绿水是大自然赐予湘阴的宝贵财富,更是湘阴加快发展的先天条件。在对接长株潭的过程中,发挥湘阴特色最重要的就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坚持打好 “绿色牌”、“生态牌”、“环保牌”。把湘阴县城建设成为“人文之城”、“山水之城”、“宜居之城”,打造长沙北部卫星城。
1. 加强生态保护,释放生态环境的吸引力。生态环境是投资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态良好的区域以其天然的吸引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已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成为投资者的首选。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可持续道路,与长株潭地区协同推进湘江水污染综合治理,加强 洋沙湖、东湖等滨江区的水体景观建设,延续长株潭湘江风光带建设;保护绿色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带、生态廊道、绿楔、绿心、公共绿地等;对鹅形山、青龙湖、 青山岛等重要景区景点实行保护性开发,构建长株潭外围生态屏障;保护和修复横岭湖青山岛湿地生态系统,建设湘阴“两型社会”的名片,构建山川秀美、天蓝地 绿的人居环境,以绿色效应增强湘阴对接长株潭的吸引力。
2. 严格环境治理,增强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澳大利亚城市生态学家薛利·霍爱尔说:“没有生态就没有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又要遵循自然规 律,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保护好资源存量,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要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做好节能减排工 作,严格环保执法,淘汰、关停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建设污水处理厂和无公害垃圾处理场,实现县城污水和垃圾处理全覆盖;认真解决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提高生 态环境的承载力。
3. 强化规划控制,培育生态环境的永续力。只片面强调发展经济、不注重环境保护,是不可持续的。先发展、后治理,“补课”的代价是巨大的。湘阴在对接长株潭的 过程中,要树立“两型”理念,十分重视生态保护,加强规划控制,明确不同区间的生态环境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划定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 区域,留出生态缓冲空间。长湘路按城市主干道芙蓉路标准拓改后,两侧各控制500米;湘江两岸是不可再生的滨水亲水“绝版地带”,两侧各控制1000米, 留出生态空间,将长湘路、湘江两岸建成湘阴对接长株潭的生态通道。
(作者系湘阴县人民政府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