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屈原管理区辖3个乡、2个镇、1个办事处,面积2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00公顷,年末总人口1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万人,人口出生率10.17‰,自然增长率5.98‰,全年最高气温42℃,最低气温-2℃,年降水量1420毫米。
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3162亿元,比2006年增长1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6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3.69亿元,增长26.5%;第三产业增加值3.0662亿元,增长10.3%。完成财政收入9702万元,增长73.8%,占全年任务的 141.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895万元,增长40.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9亿元,增长2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亿元,增长12.3%。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900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万元,增长8%。全区粮食播种面积18.38千公顷,增加 1386.67公顷,粮食总产98975吨,增加4575吨。发展生猪93.8万头,增加2.1万头。森林总蓄积量14万立方米,增长7.7%。 “一化三基”稳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思路更加明确,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作得以加强。以凯迪生物电厂、湘天科技和普利科技为代表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得以推进,全年内资合同引资9.6亿元,到位资金2.85亿元,外资合同引资1300万港元,到位资金1300万港元,完成任务的146%。以正虹科技为代表的饲料基础产业得到巩固和加强,研发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带动作用明显,正虹科技公司获全市促进经济发展贡献奖。以新农村路网、水利建设和农村土地整理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支撑作用,完成通村公路硬化139.1公里,水利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882万元,投资额增长42.6%,青港安全台建设、西大堤培修、抗旱机埠建设及垸内主渠和外排主渠疏浚工程全面实施或完成,投资1373万元的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在黄金乡实施,中心城区下水道维护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基础工作充分发挥了保障作用,全年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无特大交通责任事故、无恶性涉农案件、无可预防性群死群伤事件,综治工作成效显著,获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并在全市名列前茅,公安政法工作稳步推进,法院工作在全省基层法院司法绩效考核中排名第二。计划生育工作连续四年获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实事工作全面完成。全面或超额完成省定、市定和区定实事任务。扩大就业再就业上,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213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06人,“4050”人员再就业28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65人,“零就业”家庭安置30户;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养老、失业、医疗、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增加5513人,农村低保人数扩增到1763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月标准从140元提高到150元;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上,参合人数5.9万人,参合率84%,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人数1383人。健全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免除义务教育全部学杂费。
大力推行“严禁新增人员包袱,严格把好进人关,严禁没有资金来源的工程动工,严禁向农民伸手,增加农民负担”的“4条禁令”,重点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问题,并通过有效手段,全部化解乡镇1200万元的社会高息借款,使乡镇不良债务全面清零。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财税工作有新的起色,国库集中支付得到加强,探索乡财区管乡用、村财乡管区监管和乡村两级消赤减债的新办法,为建设公共财政奠定较好的基础。税收工作确保依法计征、依率计征、应纳尽纳、应缴尽缴,公民纳税意识不断增强;实施建设教育强区战略,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有新的提高;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文明创建活动富于特色,淳化了民风,净化了社会风气;公用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服务、社区建设等社会管理体系逐步健全,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国土管理、环境保护、工商管理、质量监督、电业、金融、通信、广电、老年、民政、信访、人事、武装、统计、物价、科技、审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项工作同步跟进。
坚持党的领导和扩大民主紧密结合,加强改善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突出抓好乡镇换届选举工作,坚持自下而上,广泛听取意见,发扬民主,尊重民意,选好人大代表,配好新一届乡镇领导班子。第一次组团参加市第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把人民群众的呼声带到大会上,这是屈原管理区成立后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区民营企业家杨丽在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通过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年“六个一”活动,致力打造廉政建设“大宣教”格局,廉政文化建设有新的突破,查处一批典型违纪违法案件,教育了广大党员干部,纪检监察工作有新的起色,荣获全市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