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全面加快富民强县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18 12:00
一、华容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辉煌成就
星转斗移,春去秋来。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华容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积贫积弱、自然灾害频繁、人民生活水平严重偏低的湖区传统农业大县已迈入总 体小康社会,嬗变为全国产棉大县、粮食生产基地县、十大渔业经济重点联系县、水产健康养殖和标准养殖示范县、全省纺织产业基地县。
第一个突出成就, 由农业独大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造就了县域总体实力重大跨越。1978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5亿元;2007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93.44亿元,跻身全省前十位,比1978年增长73.75倍。按照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构想,1985年,华容县提前五年实现了GDP和人均GDP 在1980年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1995年,华容县同样提前五年完成GDP和人均GDP在199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同时,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改 革开放初期,农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79%。2006年,全县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2007年,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为 34.1∶ 38.2∶ 27.7,工业在GDP中的比重首次超过农业。县级财政实现从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重大转变。1978年,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17万 元;2007年,在取消农业税及特产税的情况下,全县完成财政收入2.42亿元,预计今年可达3亿多元,分别是1978年的23.8倍和30倍以上。
第二个突出成就, 由手工作坊到集群发展,凸现了新型工业化显著成效。1978年,华容县仅有国有、集体性质的小型工业企业698家、总产值2260万元。现在,全县工业企 业已达6183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116家;预计今年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将达到40.5%,基本达到工业化中期水平。全县已形成以华昌、华青等企业 为重点的生态纺织产业,以华润雪花啤酒、何强面业等企业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以华信人造板、万里石材等企业为龙头的建材生产产业,以赛隆药业、福尔康卫 材等企业为龙头的医药卫材产业,以龙华电子、润华电子等企业为龙头的高新电子产业。特别是有资源优势的纺织企业发展迅速,纱锭规模50.24万锭,已成为 全省重点扶持的50个中小产业集群之一。工业园从无到有。首期开发4.3平方公里,已入园规模企业55家、项目61个。
第三个突出成就, 由单一投资到多元投资,推动了基础设施历史性巨变。1978年,全县仅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8万元,并且主要是政府投资;1979~1998年,全 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0.1亿元。2007年,通过争项争资、招商引资、民间筹资、银行融资、政府投资,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4亿元,是 1978年的1563.8倍,是1979~1998年总和的1.46倍。以此为基础,先后开展以洞庭湖二期治理、长江干堤加固、平垸行洪为重点的大规模水 利建设,实现了江河安澜;硬化农村公路726公里,升级改造全县主要通乡公路和岳华公路、南石公路、202省道等主要出县干线,相继建成华容二桥、注滋口 大桥,形成了完整的路网体系;再造华容一中,新建和扩建怀乡中学、职业中专、实验初中和县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电影院、影剧院、广电大楼以及县人民医 院、县中医院、县疾病控制中心等公益设施,全面加强城镇、电力、通信建设,基础设施长足发展。
第四个突出成就, 由湖区集镇到省级文明卫生县城,展现了秀美县城独特魅力。1978年,华容县城还是一个面积仅1.5平方公里,人口仅1.8万人的小集镇。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2000年以来,全县新型城镇化迅速发展,县城快速扩容提质。2007年底,县城建成区面积13平方公里,比2000年扩大了一倍;人口13万人, 并已形成山水辉映、功能完善、文化繁荣、商贸活跃特色,成为湘鄂边重要经济节点,连续十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卫生县城。全县城镇城市化率已达40.5%,预计 2008年底将达到41.3%。
第五个突出成就, 由收入长期偏低到财富快速增长,实现了人民生活总体小康。197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24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25元;2007年,农民人 均纯收入达到51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782元,分别为1978年的22.8倍和33.18倍。1978年,全县居民储蓄余额为412 万元;2007年,全县居民储蓄余额达31.78亿元,是1978年的771.35倍。从消费看,1978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858万元,人 均居民消费138元;2007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6.53亿元,人均居民消费达6141元,分别是1978年的45.29倍和44.5倍, 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极大丰富。
二、华容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基本经验
深入总结和思考华容三十年改革开放实践,我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深刻体会:
第一,坚持解放思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回顾过去的三十年,可以说,华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进程就是一 个以坚持解放思想为先导,并在解放思想中切实统一思想,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注入强大精神动力的过程。1977年,三封公社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在全社推 行“五小到户”,即将零星荒地、坡地,小型水面、山塘,小片竹林,果园,小型养猪场,由生产队发包,就近承包给社员个人经营;1980年,全县推行多种形 式的联产计酬责任制;1984年3月,全县废除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实现了农村经营主体的重大变迁。使全县农村基本经营主体由25个人民公社转变成了 12万户自主经营的农户。1984年,华容县被省委、省政府定为全省综合改革试点县。作为启动城镇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县委、县政府作出欢迎农民进城 开店办厂的决定,并先后出台《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关于加速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几点意见》和《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若干规定》,对进城务工 经商的农民和民营经济发展给予政策支持和经营指导。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县委又进一步提出“在统一思想中解放思想,在与时俱进中先行一步”,深入开展“三个 不够”(华容最大的实际是发展不够、最大的问题是落实不够、最大的差距是思想解放不够)等大讨论和“忠诚履职、富民强县”等主题教育活动,促进了“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普及与深化。明确提出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自觉践行民本岳阳 的执政和发展理念,确立了“发展建设高质高效的新型工业、建设民富民乐的新型农村、打造宜居宜业的文明县城、构建共建共享的和谐社会”发展思路。极大地激 发了广大干群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全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保持了又好又快推进的良好势头。
第二,坚持创新争 先。中国改革开放的核心是机制体制创新。三十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创新促进争先、以争先激励创新,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在搞活体制机制上作了许多重大有 益的探索。1979~1980年,华容县在全省率先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1985年,华容县被确定为全国县级机构改革试点县。1992年2月28日,时任 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中南海听取华容县县级改革情况,并在七届五次全国人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华容县县级机构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进入新世纪以 来,华容县在全省率先完成了165家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依法有偿安置企业员工2.41万人,并相继启动乡镇事业单位机构与人事制度改革,农村税费综合改 革等多项改革。特别是乡镇机关公务消费货币化改革经验得到中纪委的充分肯定。在改革创新的强力推动下,全县多项工作步入全省、全国先进行列。2000年以 来,华容县已荣获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平安创建先进县等省级荣誉69项,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民政工作先进县、双拥模范县等国 家级荣誉27项。
第三,坚持发展优先。改革是动力,发展是 目标,稳定是前提。回顾三十年的历程,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发展先于一切,排除一切艰难险阻,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1978年,县委及时将工 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大力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促进了农业发展。随后,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和能人拓展致富门路,发展二、三产业,为乡镇企业的崛起创 造了有利条件。县委、县政府抓住这一契机,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鼓励乡镇企业发展,第一次吹响了县域工业发展的“集结号”。1996~2002年,华容县 遭受4次特大洪涝灾害,但全县人民并没有因灾害而迟滞发展步伐,而是坚持围绕救灾抓发展、抓好发展促救灾,迅速恢复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1996年溃垸的 团洲乡,第二年就实现了棉花历史性大丰收,被誉为“湖南棉花第一乡”。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更是牢记第一要务,深入开展全民创业行动,狠抓项目建设,最大 限度凝聚发展力量,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县域基本竞争力进入全省前二十位,人民生活大幅提高,改革开放成效得到有力彰显。
第四,坚持统筹兼 顾。统筹兼顾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改革开放不断取得胜利的基本要求。三十年来,县委、县政府一是统筹城乡发展。在启动和深化农村改革的同时,全面推进 城镇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出台分流党政干部办实体等措施,促进了城乡体制机制改革同步推进;在加强城镇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 新农村建设志愿者行动,狠抓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全面启动清洁家园行动,农村面貌得到巨大改善。全县80%的村通了水泥路,100%的村实现了互联网、电 视、电话“全覆盖”。二是统筹产业发展。在主攻新型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已形成6.67万公顷(复种面积)优质稻、2.67万公顷优质棉、3 万公顷双低油菜、2万公顷(复种面积)蔬菜、2万公顷意杨、1.33万公顷水产养殖等六大优势农产品基地。其中,1.61万公顷基地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 产地认定,26个品种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7年,全县共有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1家。农产品品牌战略取得明 显成效。有50多个农产品品牌在省级以上获奖。华容芥菜通过农业部首批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华容芦笋已成为有机食品和国家AA级食品。三是统筹县内县外两 种资源。在推进全民创业的同时,抓招商引资。1984年8月,华容县被确定为中国第二个农村信贷项目引进世界银行贷款县。1991年6月,华容县与香港东 港国际贸易公司合资创办湖南东华服装公司,首开华容县三资企业先河。此后,华容县招商引资经历了一个较长的缓慢增长期。进入2005年以来,县委、县政府 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奖励力度的若干规定》、《关于鼓励外来投资的若干规定》,以及《华容县鼓励外来投资工业企业使用土地实施细则》,招 商引资工作步入了加速发展时期。华容县在项目引进上已经形成由他方市场向我方市场转变、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由招商引资向选商择业转变的新局面。近 三年,全县累计引进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132个,总投资23.8亿元。其中,2007年引进的年产20万吨的华润雪花啤酒项目,实现了华容县在引进 外资企业直接投资,特别是在引进500强企业和上市公司方面的重大突破,已成为华容县扩大改革开放的标志性成果。
第五,坚持基层 基础优先。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过去的三十年,县委、县政府对基层基础工作经历了一个认识逐步深化、力度逐步加大的过程。以前,华容县招商引资工作往往 是就招商抓招商。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跳出招商抓招商,大力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包括人文环境、政务环境、基础设施环境、法制环境等,切实加强项目包装和项 目库、客商库建设,成效明显,形成了外商纷至沓来的喜人局面。以前,县委、县政府偏重县本级发展,对乡、村重视支持不够。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稳 县、扶乡、带村措施。通过支持项目建设和事业单位机构与人事改革等途径,累计扶助和增加乡镇实力近亿元。不仅帮助乡镇初步走出了困境,而且还为县本级涵养 了财源,促进了财力增长。在信访维稳上,县委、县政府实行工作重心倾向基层,工作任务下到基层,工作责任落到基层,工作力量沉到基层,工作条件保障基层, 干部使用激励基层,探索建立了县、乡、村、组四级接处访网络和群众纠纷评议制度,深入开展干警进村入户活动,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实践雄辩地证明:无论是 发展还是稳定,也无论是改革还是开放,都需要有良好的基层基础工作,都要从基层基础工作来落实。
第六,坚持惠民优 先。改革开放三十年,任何艰难险阻都没能阻止华容人民前进。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改革开放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使老百姓的生活得到巨大改 善。1978~1998年,无论是农村改革还是城镇改革,主线都是放权让利。从1998年起,全县改革特别是城镇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企业改制和 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启动。尽管“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已成为改革的主要特色,但政府始终高度关注民生。每年都实施一批大事实事项目,年终向人民交账。近年 来,“零就业”家庭援助行动已成为政府常年性工作。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制度全面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基本医疗保 障实现“全覆盖”,爱民安居房建设成为全省示范性工作,血吸虫病防治、平垸行洪和三峡移民安置等实事项目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农业税免征、粮食直补、良 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粮食最低价收购等各项惠农政策都落到实处,群众享受了改革发展成果,衷心拥护和支持改革开放。
第七,坚持以改革 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确保改革开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顺利推进的坚强保证,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对党的建设从未 放松。坚持从严治党,大力开展乡镇机构改革、公务消费货币化改革、县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源头治腐,已三次获得全国纪检监察工作先进荣誉;注重解 决基层组织经费保障和活动场所问题,探索构建以“报酬保发、养老保险、医疗保障、知行保先”为重点的村干部“四保”机制,稳定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把尊重 人民的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建立村民自治等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促进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特别 是在抗击“五年四大灾”、“非典”、特大冰冻灾害等关键时刻,全县党组织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得到了全县人民的衷心拥护和信赖。
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开创富民强县新局面
华容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富民强县、和谐崛起新局面,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认真总结和汲取三十年来取得的宝贵经验,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努力做到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提高。
做好解放思想文 章。实践永无止境,解放思想不可能一劳永逸。作为县(市)一级解放思想,一要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把我们的思维、行动真正从已有的思维定势、行动习惯和主观偏见中解脱出来,使我们的一切决策和行动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二要 积极开拓视野。要加强学习交流,努力具备全球眼光、培养战略思维,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理性的思维来谋划和推动县域发展。三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随着改 革开放的层次越来越深入,围绕发展的难题越来越艰难。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奋发有为,使富民强县的道路在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旗帜的指引下越走越宽广。
做好“两新”文 章。一是加快发展高质高效的新型工业。继续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坚持走高集约、高集群、高环保、高就业、高效益、高协调的新型工业化之 路。积极发展有集群优势的纺织产业,努力打造全国纺织基地县。大力振兴有资源优势的传统产业。以投入增量提升蔬菜加工、深化油脂加工、拓展大米加工。着力 引进有后发优势的新型工业项目,力争在引进前沿性、战略性项目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突破。二是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文明县城。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坚持城市发 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努力把华容县城打造成为湖乡特色浓郁,更加适宜居住、更加适宜创业的现代城市。结合中心集镇和墟场建设,逐步形成一城多镇、互为支撑的 城镇体系。同时,扎实建设民富民乐的新型农村。大力兴产业,大力兴村庄,大力兴新风,努力把全县村(场)都尽快建成富裕之村、秀美之村、文明之村、和谐之 村。
做好“两型”文 章。一是进一步落实科技第一生产力地位。认真做好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和省知识产权试点县的试点工作,加速科技成果引导、推广、应用、转化和产业化步 伐,提升科技工作的经济功能。坚持以提高全民科技素质为目标,加强科普工作。二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深入贯彻“大教育造就大华容”理念,突出发展职业 成人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均衡、健康发展。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更加注重对矿产、水源、森林等自然资源的保护,推进植 树造林、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切实加强城市生活污染、农村面源污染和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全面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四是大力发展“两型”产业。严格执行环保 第一审批权制度,坚决杜绝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项目落户,积极引进和发展新型工业项目。同时,切实巩固计划生育“国优”成果,充分发挥计生部门在提高人 口素质方面的独特作用,促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做好“三基”文 章。坚持基层基础优先,不断增强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基础产业的带动作用、基础工作的保障、基层组织的堡垒作用。一是大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基础工 作。以人人享有为目标,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以人人受惠为目标,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以应保尽保为目标,大力发展民政福利事业;以人人平安为目标,大 力加强社会管理。二是加强以交通、水利、城镇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力争城乡面貌有进一步改善。三是加强以农业为重点的基础产业。坚持走规模化、标准化种 养,工厂化、园区化加工,专业化、社会化服务,集约化、品牌化经营之路,强化基础、巩固基地、壮大加工,确保粮食安全,确保纺织、蔬菜食品加工和板材原材 料供应,进一步提高养殖业比重,切实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增收。四是大力加强以巩固和完善村干部“四保”机制为重点的基层组织建设。保证村干部劳有 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行有所束,最大限度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夯实富民强县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