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18 12:00
——岳阳科技工作改革开放三十年纪实
岳阳,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团结求索”的岳阳精神,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催生了一批科技成果,涌现 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支撑着岳阳经济的腾飞。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刻苦钻研,默默奉献,为发展岳阳经济和科技创新,创造了辉 煌业绩。岳阳市荣获全国科技兴市先进城市、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城市称号,成为全国首批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岳阳市科技局连续三年获得市委、市政府授予“民本岳 阳,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政府系列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和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等荣誉。此外,科技宣传工作、科技计划工作、农村科技工作被省科技厅评为先进。
三十年的光辉历程与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改革开放三十年是社会主义中国深刻变革快速发展的三十年,也是岳阳市科技工作开拓创新成绩斐然的三十 年。1986年正式成立岳阳市科学技术局。在1978年之前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7968人,其中高级职称1189人、中级职称12203人;1978 年后,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形成一支上万人的具有岳阳经济特色的,以石油、化工、纺织、造纸高新技术企业等支柱产业为主体的各类科技人才和科研院所,全市建 有农业、林业、畜牧、水产、农机、蔬菜等6家市级公立科研机构。正虹1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泰格林纸等4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火炬创业服务中心、留 学生创业园、省精细化工特色产业基地等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服务体系,在正虹、岳纸、长炼、景达等4个公司设立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市现有各类科技人员 87986人,其中高级职称26822人(正高46人)、中级职称25655人、初级职称35509人,有51人(不含中央、省属企业)享受政府特殊津 贴。与改革开放之前相比,各类科技人员增加了近4倍。为实现创新型城市的宏伟目标,优化自主创新环境,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先后制定并出台了促进科 技进步、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法规;如《岳阳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共岳阳市委、岳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岳阳的决 定》、《岳阳市自主创新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市委、市政府还制定了《岳阳市科技工作专项考核试行办法》,纳入民本岳阳千分制考核中。同时 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激励科技人才,在全市上下营造了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科技工作的发展。
三十年的光辉历程,彰显科技的经济功能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使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2008年,市本级科技三项经费达到 1480万元,比1979年的科技经费247.5万元,增长了近5倍。到2008年7月,全市实现高新技术总产值158.03亿元,同比增长 42.82%。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04家,为历年之最。一是在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中抓工程技术建设,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 场竞争力。全市仅2008年就组建了4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是促进科技企业和优势产业簇群化发展,工业园区建设突飞猛进,2008年园区预计创产值 近140亿元,实现利税2520多万元;三是重点培育一批民营科技企业, 1986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仅有14家,到2008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达181家,增加了近12倍,现有从业人员12260人,完成拣工贸易值43亿元, 创利税8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2%、2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通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促进岳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政 策,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在改革开放新的征途上,岳阳市科技局将继续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 和关键的观念。按照市委、市政府实施民本岳阳执政和发展理念,按照“一化三基”发展战略要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致力把岳阳打造成“两带(‘珠三角’和 ‘长三角’经济带)两区”(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间重要的石化工业基地、电子能源工业基地、农产品加工工业基地、再生资源产业 基地,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科技创新的巨大潜力成为推进岳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岳阳又好又快发展和民本岳阳和谐崛起再创科技事业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