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屈原管理区辖2个镇、3个乡、1个办事处,土地总面积2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千公顷,人口1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9万人,人口出生率8.97‰,人口自然增长率4.69‰。年内最高气温42℃,最低气温-2℃,年降水量1420毫米,无霜273天。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一产业5.27亿元,二产业10.11亿元,分别增长18.7%,24.2%,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28.2∶59.1∶12.7。完成财 政总收入5581万元,占计划的10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375万元,占计划的109%。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8565元和5250元,分别增长8.5%和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亿元、增长8.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5516万元,比上年增长8.4%。粮食播种面积15.71 千公顷,粮食总产量10.34万吨,其中稻谷10.24万吨、玉米797吨,豆类180吨,油菜籽840吨,甘蔗4.33万吨,蔬菜2.1万吨,瓜类 5080吨,湘莲537吨。出栏生猪69.1万头,出笼家禽42万羽,起水水产品6619吨。以正虹、伟业、普利等企业为龙头的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至9家。“正虹”、“双胞胎”被评为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免检产品,“长江”、“屈原”、“海原”被评为省名牌,“岳长”被评为省著名商标。特别是正虹股权分置改革高票通过,董事会换届圆满,正虹发展驶入快车道。继续围绕“打好绿色牌、建设特色区”的主题创办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基地。重点发展商品粮、名牌菜、优质糖和特种鱼,培养一批小商品、大市场的特色农业产业群、产业带。由普利公司投资开发,建立以珍珠为核心的特种水产立体养殖——加工(贸易)区,发展淡水珍珠养殖加工,开发淡水鱼类、禽畜养殖加工,开发以屈原文化为背景的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将北部 (荞麦湖)区域建成农业工业化、产业规模化、设施现代化、增收多元化、管理科学化的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中,深入开展志愿者行动,启动“示范村”工作,完成通村公路60.35公里,新建沼气池1338口,植树造林50万株,改厨改厕改水工程按规划稳步开展,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立项争资工作跃上新台阶。争取项目资金4780万元,另有16个进入上报审批程序,17个纳入规划。特别是蓄洪垸安全建设和垸内电排整体改造、耕地保护、湿地生态四个上千万元的项目进入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林业局笼子,并开始启动。总投资4900万元的屈原垸排灌改造工程初审通过。通过参加“中博会”、“广洽会”、“汨罗江国际龙舟节”等投资贸易洽谈会,主动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乡镇招商取得新突破,全区合同引资5.56亿元,到位资金2.04亿元,比上年增长54.9%。福利创业工业园建设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普利农业开发前景看好。 城镇建设取得新发展。全区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612万元,比上年增长26.2%,按照“适当东扩,重点南移、扩容提质”的原则,对营田镇城区12公里范围进行全面规划修编,争取开发银行贷款9000万元,实行滚动式开展。按照“水、电、路、港、城、园、文、镇”八字方针,进一步完善水、电、路、排污、电视、电信等基础设施功能的配套。依托电子工业小区、能源小区和机械制造小区,着力规划好城镇与工业小区相结合的设施配套。由于城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吸引投资客户800多户,新增城镇居民2700多人。同时以“挖掘文化内涵,提升城镇品位”为准则,规范街道名称。 各项实事落实到位。省八件实事、市九件实事和区六件实事基本完成。全年共新增就业岗位2200个,下岗失业再就业850人,其中“零就业”家庭再就业100人,“4050”就业人员284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827人。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五大保险全面实施,城镇低保标准提高,残疾人帮扶、农村五保户供养、乡镇敬老院建设都完成预期目标。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持续稳定发展,全市考核名列第一;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投资848万元,改造危房面积4302平方米;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文明创建活动开展经常;加大疾病防控、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工作力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启动,民政福利、广播电视、武装、老干、人事、统计、科技、工会、团委、妇联、审计、纪检监督等各项工作同步跟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