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25 12:00
团市委、湖南天欣集团联合开展"知心哥哥姐姐与留守儿童欢庆六一"主体活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新启,副市长隋国庆陪同80名留守儿童共度"六一"儿童节
2006年,岳阳市教育系统以建设民本岳阳为契机,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全市师生共同努力,改革、创新岳阳教育。在2007年全省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市教育局被评为省教育督导工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小学布局调整、省综合治理等工作先进单位;在全国教育援藏工作会议上,岳阳市被评为全国教育援藏先进单位。
一、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一是建好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年内,市政府将新建3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作为政府必办的九件实事之一。全市共投入资金 2002.4万元,完成土建面积31627平方米,寄宿制学校全部竣工,并购置学生用床、图书、课桌椅等配套设施,使18076名农村学生受益。二是做好 “两免一补”工作。全市共发放“两免一补”资金2937万元,为279430人发放免费教科书总金额共1827万元,为57669名中小学生免除944万元杂费,为15176名寄宿生补助生活费166万元。进一步健全农民工子女入学机制,市区共接受1.52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子女就读,免收借读费 350多万元。三是改善城区中小学办学条件。岳阳市、岳阳楼区共投资1.1亿元,用于城区薄弱学校改造和解决城区入学难问题,其中投资3900万元,启动长炼中学整体搬迁工程,长炼中学更名为岳阳市第十四中学,并招收高一新生580人。投资1900万元,用于九中校园置换,改造市九中校内2栋旧教学楼,新建1栋教学楼。对市十三中、九华山小学等26所薄弱学校进行维修改造,投资1000多万元为城区薄弱学校购置教学、实验设备和建设校园网络。四是加快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全市新建实验室132个、多媒体教室56间、校园网2个、功能教室94间,装备计算机房134间。至年底,全市教育系统有计算机室812 间、多媒体教室651间,共有计算机36800台(平均每24名学生有1台计算机),有卫星教学收视点2356个,70%以上的教师都能利用多媒体教学。 5所小学装备科学实验室,成为全省第一家。建立市、县、校三级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研究网络。建立电子办公平台和教育局网站,与省教育厅、市委机要室、各县(市、区)、市直学校实现互联互通。
二、综合素质教育稳步提高。一是德育工作得到整体推进。把班主任工作作为切入口,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组织班主任工作专题调研活动,开展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表彰奖励活动,推介云溪区抓班主任工作经验。指导各中学普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学校、社区、家庭德育工作网络进一步完善,全市创办家长学校1755所,占学校总数的79%,参加学习的家长达52万人,占在校中小学生家长人数的69%。二是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以汨罗市为现场召开全市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研讨会。借鉴汨罗市经验和做法,平江县、华容县全面实施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为做好高中课改的准备工作,委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高中课程改革岳阳市高级研修班,地方课程得到重视和加强。三是教学质量不断提高。5月在长沙市联合举办汨罗素质教育论坛,与会领导专家对汨罗持之以恒,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给予高度评价。11月,国务委员陈至立视察汨罗一中和汨罗职业中专,充分肯定汨罗坚持推进素质教育所取得的成绩。汨罗二中顺利通过省级示范高中检查认定。全市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国家级一等奖1个,省级一等奖11个。全市高考文理科平均分均排名全省第三。二本上线率达20%,高出全省平均上线率3个百分点,录取清华、北大14人。
三、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一是 “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9月1日新《义务教育法》颁布后,全市举办讲座630多次。各校形成政府督学、教师劝学、社会助学的保学控辍机制,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生巩固率均为100%,初中生巩固率达到98.5%。二是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制定《岳阳市职业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38217人,普职比为1∶1,汨罗市职业学校招生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总数的64%。全市66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超过7万人。成立高等教育函授站23 个,在校生达5000人。利用乡镇农职校培训农村劳动力40多万人次。组织全市首届“创新杯”职业技能竞赛系列活动。做好由中央财政扶持的4个实训基地建设申报、评审和上报工作。对26所职业学校进行整体评估。三是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坚持把职业教育和幼儿教育作为民办教育的发展重点。对市直120多所民办学校进行年检评估,停办注销一批不合格学校。全市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达到 743 所,在校学生155002 人。教职工 10489人,校园面积389.33公顷,建筑面积158 万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 10549 万元,图书资料138 万册,固定资产总值8.5亿元。
四、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多途径开展教师培训。全市共组织2050名教师先后参加市级、省级和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争取 “瑞典希望之星”贫困地区教师免费培训计划120个,争取省教育厅下达的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计划80个,争取英特尔未来教育师资培训指标1000个。分 3期,共12个学科,举办新课程骨干教师学科培训高级研修班, 1200名农村教师参加学习培训,培训班直接办到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音乐骨干教师送示范课下乡达360节;全市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 95%。小学教师大专率达48%,高中教师已取得硕士学位的有15人,参加研究生课程班培训的人数已达300余人。二是提高教师待遇。认真落实《关于市直中小学特殊人才享受教育津贴的实施意见》,拨出专项资金50万元用于发放名优教师津贴;积极组织开展创先评优活动,评选重奖全市“十佳教研教改明星”、 10名师德标兵、18名乡村优秀教师和10名“双师型”教师,其中“十佳教研教改明星”每人1万元,共20万元。教师节前,深入基层,深入边远农村学校,慰问教师,将证书和奖金直接送到受表彰的教师手中。认真开展“园丁之家”活动,分3批,先后组织80名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到华东五市、山西、内蒙等地参观学习。有12名乡村优秀教师、4名“双师型”教师受到表彰。三是抓好人事制度改革。切实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坚持阳光操作,组织教师招聘3次,市直学校择优录用本科毕业生120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研员4人。依法规范有序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年内全市有1164人参考,556人通过,通过率为 47%。改革教师职称评定工作,对长期在农村中小学工作的教师实行评聘政策倾斜、指标倾斜、评审倾斜。全市中学高级教师552人参评,通过率达91%;中学一级教师1443人参评,通过率达94.2%;小学高级教师1470人参评,通过率达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