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24 12:00
省、市领导周强、易炼红在岳阳纸业集团生产线调研
2006年,全市工业经委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民本岳阳执政和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一是优势产业主导经济增长,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市已形成石化、造纸、食品、电力、纺织、医药、机械、饲料、建材等九大优势或支柱产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257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91.8%。一批名优产品脱颖而出,共有2个中国名牌、15个省名牌、7个国家免检产品、4个中国驰名商标、 40个省著名商标、83个高新技术产品,“十五”期间已开发28个国家新产品。优势产业和名优产品主导工业经济增长,全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18.38 亿元,是2000年的2.1倍,年均增长24.6%,工业经济总量持续位居全省第二。随着工业总量的扩张,三次产业结构趋于优化,调整到 18.3∶47.9∶33.8,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2000年提高9.1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7.2个百分点。工业运行质量明显提高,规模工业年创利润12.3亿元,实现税收32.45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12.54倍、1.2倍。工业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增长、财政增收的主要增长极。
二是企业改革主体任务基本完成,非公有制经济长足发展。近些年来,是岳阳市地方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力度最大、步伐最快、效果最好的时期。全市158 家地方国有工业企业成功实行“两个置换”147家,占93%;解除债务31.1亿元,盘活资产16.96亿元,有81家企业通过招商成功盘活。引进四川科伦、沈阳同联、美国AO·史密斯公司等一批企业集团,加速推进了岳阳市地方工业民营化进程。2006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50.1%,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完成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33.9%,成为财税增长的重要源泉;参与107家国有企业改制,成为推动改革的重要力量;就业人数达到113万人,成为扩 大就业的主要渠道;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柱。此外,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成效显著,全市已有7家上市公司,在全省排名第三,融资量达 15.3亿元,股票市值达104亿元。特别是岳阳纸业进入“中国上市公司成长百强”,中天科技获准在新加坡上市,天润化工成功上市发行新股,岳阳恒立顺利实现重组,岳阳市工业正逐步融入国际、国内工业经济发展大潮。
三是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工业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2006年与“九五”期末比,“五大结构”明显改善。级次结构:全市地方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57%,提高18个百分点;所有制结构:非国有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54%,提高47%;企业组织结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10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骨干企业89家;技术结构:完成高新技术增加值52.8亿元,增长2倍;企业产品结构:工业名优产品产值达208亿元,翻了一番。
四是项目建设投入逐年增加,工业发展后劲大幅提升。“十五”以后,共引进工业项目1400多个,到位投资186亿元,一批外来规模企业的落户与加盟,催生了一批新的工业经济增长亮点,促成全市九大产业的集聚成群。全市累计完成技改投资278亿元,年均增长18%,投产项目1200多个,其中岳阳纸业20万吨胶印书刊纸、巴陵分公司“煤代油”、己内酰胺“七改十四”、华能二期等项目技改投入都在10亿元以上。
五是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工业支撑承载体系更为完善。至年底,全市10个工业园区工业企业突破300家,其中2006年入园项目189个,到位资金 47亿元;完成园区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入库税金4.9亿元。岳阳经济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云溪区精细化工园成为全省惟一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汨罗市再生资源工业园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岳阳县生态工业园打造为中南地区最大的大输液生产基地;华容县石伏工业园成为全省重点纺织基地;湘阴县工业园正逐步成长为全市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平江县、临湘市、君山区和屈原管理区工业园均形成一定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新型工业化水平依然不高。工业总量仍然不大,虽然位居全省第二,但规模工业增加值不到长沙市的2/3。非公有制经济基础仍然不强,全市民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仅130.4万元。工业科技含量仍然不高,全市458种主要工业产品中,高精尖、高附加值产品只有38种,仅占8.3%,缺乏核心竞争力。人才资源仍然不足,全市专业技术人员仅9.61万人,研究生以上学历只有1043人,大部分集中在大专院校,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更是短缺。工业发展环境仍然不优,行政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二是制约工业发展的要素资源供应依然趋紧。特别是土地、信贷、能源“三大生产要素”将长期趋紧,工业项目在申报用地、申请贷款及能源消耗等方面的审批把关、监督检查越来越严,“政策性”约束门槛越来越高。三是区域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发达地区聚集能力不断扩张,竞争优势日益增强,“长株潭经济圈”和“武汉经济圈”的极化效应,使得岳阳必须在夹缝中求生存,不利于吸收外部资金和资源,如不妥善把握,发展差距有可能继续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