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华容县认真贯彻落实主攻新型工业的发展战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一是规模工业企业快速增加。2005年后共新增规模工业企业48家,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03家。二是工业经济总量迅速扩张。至2006年底,全县工业总产值达72.94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3.34亿元,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达到36%,首次超过一产业。三是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纺织产业已被纳入全省“十一五”重点打造的50个中小产业集群,全县纺织规模企业达到19家,其中集团公司2家,2007年5月,华容县正式成为湖南省纺织产业基地县。四是工业经济效益加快提升。2007年上半年,全县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9.5%,工业税收比上年增长49.64%,其中纺织产业税收增幅达78.01%。 1.加大改制力度,激发体制活力。坚持把企业改制作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原动力,启动并完成165家县属工商企业的改制,置换职工身份2.41万人,盘活存量资产2.04亿元,重组和新上民营化工商企业87家,彻底破除了工业发展的体制障碍,增强了企业发展活力,重新焕发了生机。昊天化工、华诚纺织、华奥纺织、龙腾纺织等13家改制后的工业企业,近年来投入的技术改造资金达到5亿元以上,已发展成为全县重点骨干企业。 2.发挥资源优势,培育主导产业。依托粮食、棉花、蔬菜、水产品、意大利杨等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以资源包装项目招商引资,着力引进和发展带动力强的资源加工型龙头企业,建立纺织、食品、建材三大工业产业,三大产业的规模企业占全部规模企业的82%,提供的税收占工业税收的90%以上。特别是根据产业导向和产业基础,对纺织产业进行重点培育。与天津工业大学合作,建立产学研平台,实行校企对接,搭建纺织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同时,组建纺织行业协会。将19家纺织企业全部纳入协会,促进了纺织行业资源、技术、人才的合作,2007年,协会内部已交换专项技术8项,交流专业人才400多人次。另外,还组建棉花专业合作社,建立“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产业化模式。目前,全县纺织纱锭建成规模达到25.94万锭,在建14.8万锭,签约待建9.5 万锭,项目全部竣工后纱锭规模可达50.24万锭,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比重已达27%,纱线生产实现由低支纱向中高支纱,由单纯的棉纺向棉、毛纺的转变,产业链条实现由织造染整向成衣制造的拓展,初步形成环锭纺、气流纺、异形纱、印染织巾、服装于一体纺织产业集群。 3.建设工业园区,构建集聚载体。把园区建设作为集聚工业项目的重要载体,努力建设适宜于工业实体进驻和产业集群发展的园区环境。2006年,我们组建工业园管理委员会,按“一园三区”构架,完成工业园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规划园区面积9.5平方公里,建成区达到2平方公里,完成园区基础建设投入5000多万元,正加快向省级工业园的目标迈进。目前,已入园规模企业51家,全国有7个省的客商在园区兴业,总投资达到12.5亿元。 4.着力激励引导,鼓励全民创业。主要是通过政策导向、激励措施,鼓励自主创业。2007年,在县级财政十分吃紧的情况下,腾出财力支持工业发展,财政直接预算工业发展基金1500万元,并设立200万元全民自主创业奖励基金,引导产业扩张、激励招商引资、激活民间资金。2006年后,全县工业 “三新一续”项目达到88个,到位资金11.57亿元,成功引进华润啤酒、赛隆药业、生物柴油、摩闪威士忌洋酒、华美服装、凯力卫材等一批新型工业项目。 2007年1~6月,全县有7家企业启动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二、三期扩建项目,新增注册企业59家,完成民间投资5.1亿元。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进一步拓展发展思路,改进工作方式,从更广视野、更宽领域、更高层次谋划工业的发展,突出产业集群、项目建设、自主创新、节能减排4项重点,着力在创新组织形式、增强项目带动、转变增长方式和可持续发展上抓调整、求突破,加速构建富有特色的新型工业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1.突出产业集群,在创新组织形式上求突破。进一步发挥政府的引导、规划和政策导向作用,努力实现从抓企业到抓产业、推进产业集群的转变,从重微观的企业管理向重宏观的产业管理转变。通过建立企业协作配套的长效机制,延长产业链条,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一是制定规划抓引导。高起点制订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加强与天津工业大学的合作,进一步修订完善纺织产业总体规划和棉花基地、印染制造发展、市场体系、园区基础设施四大配套分规划,明确发展重点,促进产业壮大。力争2010年全县纺织规模达70万锭,坯巾产能达到2万吨,印染产能达到2万吨,织布产能达到3000万米,成衣制造能力达到300万件,行业产值达到70亿元。二是培育骨干企业抓带动。对产业集群内的优势企业,实行重点扶持。选择20家骨干企业,逐个制定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扶持措施,帮助和促进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其产业集聚和带动效应,引导产业集群链上下延伸。三是加强园区建设抓发展。按照省级工业园的标准,三年内投资1亿元左右,加快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整体功能。创新园区管理机制,组建园区开发公司,实现园区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大力推进“满园扩园”行动,引导关联企业加快园区集聚,全力打造功能配套、产业兴旺、特色鲜明的省级示范园区。 2.突出项目建设,在增强项目带动上求突破。就是要强化项目意识,抓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通过大项目、好项目的建设,壮大一批企业,带动一批产业的强势发展。抓项目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下三条:一要始终坚持抓环境优化。严格落实“6+4”优化经济环境制度,建立企业检查接待日制度,营造灵活优越的政策环境、公平宽松的执法环境、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开放诚信的人文环境、平安稳定的治安环境、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努力打造全省软实力强县,加速形成项目投资的集聚效应。二要始终坚持扩大招商引资。抓紧建立新型工业化重点项目库,开发、储备一批产品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节能环保的新型工业项目。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实行以商招商、产业转移中心地区增设招商办事处、后备干部组建专业队伍招商等多种方式,重点瞄准关联性大、带动力强的战略投资项目,着力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战略投资者。三要始终坚持鼓励全民自主创业。将全民自主创业奖励基金纳入财政常年预算科目,编制创业服务指南,定期发布投资项目,激发民间投资热情,力争每年投入工业的民间资金达到4亿元以上。 3.突出自主创新,在转变增长方式上求突破。一是加强技术创新。与天津工业大学合作组建纺织工程技术中心,用最新技术成果加快提升纺织技术水平,财政每年预算200万元的技改资金,对企业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实行以奖代投,重奖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二是加强品牌创新。加快培育名企名牌,制定名牌形成和成长的奖励政策和激励措施,力争每年培育省级以上名牌3个以上。三是加强管理创新。实施人才兴工战略,加强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实施校企联姻,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培育、引进一支善经营、懂管理的企业家人才队伍,建立先进的管理机制,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通过自主创新,加快实现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由外延扩张式增长向内涵挖潜型增长转变。 4.突出节能减排,在可持续发展上求突破。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使工业经济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一是源头把关控制增量。严格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把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作为强制性门槛,对企业实行环保准入。坚决摒弃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引进。二是加强监管减排降耗。督促企业上足环保设施,确保实现达标排放。加强环保执法,严查重处超标排放企业。严格落实水、电差别收费政策,促进企业降低能耗。三是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和设备加快淘汰和更新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