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0 12:00
    2004年,岳阳楼区辖12个街道办事处、2个乡。全区土地面积1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73千公顷。年末,总人口53.9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7.2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约2000人。城市化水平87.54%。年内气温最高36.3℃,最低-2.6℃;年降水量2110.2毫米。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39.8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完成财政收入2.36亿元,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3.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3.5亿元,分别增长4.8%、2.3%、11.5%。一、二、三产业比为 6.3∶34.7∶59,农、林、渔业总产值4.23亿元。主要农产品产量:蔬菜果品上市9.88万吨,水产品1.122万吨,生猪出栏22万头,家禽出笼145万羽。全区调整种植面积8.93千公顷,推广稻田特种养殖13.9公顷,引进甜糯玉米、礼品西瓜、草莓和南美螺、美蛙、奶牛、石泥蛙、黑山羊等特色品种,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订单农业逐步推开。乡镇企业发展加快,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156家,年产值2.5亿元。
    个体工商户31080户,新增从业人员7300人,私营企业发展到3880家。进一步加大抓工业,特别是规模工业的力度,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家,规模工业企业总数发展到22家,规模工业总产值20亿元,比上年增长30%,年纳税100万元以上的企业15家。主要产品涉及饲料、电磁铁、家具、建材等 20多个品种。大小专业市场和集贸市场发展到51个,民营经济完成产值92.4亿元,同比增长14.9%。旅游客流和收入明显增加,接待游客4.2万人,收入600余万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08亿元,比上年增长12%,实现农民人均收入4789元,增长7.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10136元,增长8.2%。
    坚持开放兴区、项目立区的思路,通过异地招商、项目招商等形式,共引进内外资项目135个,合同利用内资7.49亿元,实际到位内资4.3亿元;合同利用外资665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近600万美垣,分别增长9%、18.5%。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国有和集体投资完成6.2亿元,民营投资完成4.8亿元,分别增长11%、70.8%。完成建筑业产值5.3亿元,增长11%。投资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 6个,过亿元的项目2个。
    把社区就业平台建设列为必办的实事,投入500多万元,高标准建设了城陵矾、洛王、吕仙亭等街道和学坡等社区就业平台。投资600多万元的社区建设指导中心竣工投入使用。全区新办社区实体51个,为52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居民找到工作岗位,南津港等3个社区被评为全省最充分就业社区,婚姻登记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高标准改造郭镇敬老院,对城区内一批年老多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孤寡老人实施政府集中供养。对残疾人的生活、就业给予扶持帮助,为50 户特困残疾人搞好住房改造。社区文化、体育、卫生等活动方兴未艾,新建炮台山、鹰山等20多个全民健身中心和老年活动中心,东茅岭、金鹗山2个街道办事处被评为全国群众文化体育工作先进社区。
    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的方针,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着力搞好优质服务和稳定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率达98.42%,育龄群众对计生工作的满意率达96%,获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科技成果转化率进一步提高,共申报国家、省、市级科技项目29个,专利申请批准量在全市领先。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年共投入1200万元,突击4个月,新建东升小学;郭镇中学、梅溪一中等学校危房改造基本结束,城区小学生入学难的矛盾得到初步缓解。对4.2万城市贫困居民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全年共发放保障金2130万元。退休职工的基本养老金做到按时足额发放。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民营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缺乏有影响带动力的龙头工业企业,市场竞争力较弱;投资效益低,外向型经济发展不快;财政税收增长缓慢,就业压力较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