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0 12:00
2004年,岳阳市财政部门坚持依法理财,努力增收节支,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341681万元,为预算的100.1%,剔除农业税降点因素,比上年增长14.2%。其中地方固定收入完成222465万元,为预算的99.6%,增长14.16%;上划“两税”收入完成119216 万元,为预算的100.9%,增长14.3%。市本级财政总收入完成152037万元,为预算的102.6%,增长12.8%。其中:地方固定收入完成 72044万元,为预算的105.3%,增长13.1%;上划“两税”收入完成79993万元,为预算的100.3%,增长12.5%。全市财政总支出完成415945万元,增长14.2%。其中市本级财政支出113461万元,增长10.3%。市本级及各县(市)、区财政均实现收支平衡。
一、组织收入,促进财政增收。根据税源多元化趋势、税收政策调整和投资结构的变化,调整征管措施,加强收入征管。加强税源监控,市本级对50户重点税收企业建立收入台账,进行按月分析、跟踪监管。对增收潜力较大的契税、建安营业税、车辆税收、房地产税收、集贸市场税收开展专项清理和整治,查补入库 8000多万元。加大清欠挖潜力度,全市清缴欠税2亿多元。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各项地方税收净增1.9亿多元。在地方收入中,工商税收比重提高 3%,企业收入比重提高1.2%。
二、加强调控,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采取更直接、更具实效的措施支持“三农”发展。拨付支农资金19855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4939 万元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和扶贫开发。二是积极支持企业改革改制和发展。市本级拨付资金9880万元支持企业改制、改造和破产企业“两个置换”。市本级筹措、安排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等专项资金2653.8万元重点支持企业和项目的技术改造。顺利完成中石化、中石油、铁路、军工企业的学校、公安、医院移交地方管理工作。三是围绕重点项目的实施进行投融资。争取国债等重点建设补助资金12769万元,实施县乡公路等项目建设。市本级融资5.76亿元,支持城区道路、血防、防洪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争取到位国外贷款5300万元,启动卫生、林业等项目建设。
三、创新制度,完善财政管理职能。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实施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开展市直行政事业单位非税收入和公有资产清理规范工作。推进以综合预算、零基预算、集中会计核算、部门预算为主的预算管理改革。市本级部门预算扩大到农业、教育、计划生育、劳动、民政、物价、环保、旅游、经委和国土10个部门,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财力,细化资金安排项目,规范一般性补助专项。市直123家行政事业单位纳入集中会计核算,财政资金使用与管理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改革推行采管分离、拓宽采购领域、扩大采购规模。全市采购规模实现5.11亿元,比上年增长 39%,资金节约率15%。其中,市本级完成政府采购2.65亿元,资金节约率17%。市本级城建投融资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结算制度进一步完善。土地储备工作开创新局面,完成土地储备49宗,实现国土出让金收入1.09亿元。城建项目管理进一步规范,工程项目管理、项目目标管理、设计与监理管理进一步制度化、科学化。理顺工程项目中各方主体的责、权、利关系,政府投资项目实现建设与监管相分离。
四、保障基础需求,加大社会事业投入。一是加大社会保障和就业再就业投入。落实低保资金2522万元,同比增长20%。拨付养老、失业、医保“三金”5.45多亿元,补助农垦企业养老金7358万元。启动工伤保险和城镇职工生育保险、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和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等工作。二是加大公共卫生和社会公益事业投入。全市投入1400万元支持乡镇卫生院、疾控中心、救援中心、传染病区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投入990万元用于乡镇敬老院改建扩建和农村改水改厕。三是确保教育、科技、文化、计划生育等支出的必要增长。加大对中、小学建设、危房改造和远程教育投入,较好地保证科技创新、文体设施建设和计划生育经费的到位。
五、依法监管,进一步规范财政管理。加大《预算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行政许可法》和《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力度。对200多个单位开展“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检查,查处违规资金500多万元。加强财政税政管理,落实国家退税政策。市本级办理退税审批事项 29笔,实际退付增值税2260多万元。市本级对250多个城建项目和18个市直单位基建项目进行结算审查,审减资金2600多万元。实施财政收入“打假”工程。开展统一着装、拖欠公费、用公款购买商业保险、工资异动等专项清理工作。加强社会保障、工资发放、城建资金拨付、政府采购、会计集中核算等信息平台建设,扩大财政资金集中支付范围与规模,减少拨款环节,促进专款专用。
一、组织收入,促进财政增收。根据税源多元化趋势、税收政策调整和投资结构的变化,调整征管措施,加强收入征管。加强税源监控,市本级对50户重点税收企业建立收入台账,进行按月分析、跟踪监管。对增收潜力较大的契税、建安营业税、车辆税收、房地产税收、集贸市场税收开展专项清理和整治,查补入库 8000多万元。加大清欠挖潜力度,全市清缴欠税2亿多元。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各项地方税收净增1.9亿多元。在地方收入中,工商税收比重提高 3%,企业收入比重提高1.2%。
二、加强调控,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采取更直接、更具实效的措施支持“三农”发展。拨付支农资金19855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4939 万元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和扶贫开发。二是积极支持企业改革改制和发展。市本级拨付资金9880万元支持企业改制、改造和破产企业“两个置换”。市本级筹措、安排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等专项资金2653.8万元重点支持企业和项目的技术改造。顺利完成中石化、中石油、铁路、军工企业的学校、公安、医院移交地方管理工作。三是围绕重点项目的实施进行投融资。争取国债等重点建设补助资金12769万元,实施县乡公路等项目建设。市本级融资5.76亿元,支持城区道路、血防、防洪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争取到位国外贷款5300万元,启动卫生、林业等项目建设。
三、创新制度,完善财政管理职能。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实施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开展市直行政事业单位非税收入和公有资产清理规范工作。推进以综合预算、零基预算、集中会计核算、部门预算为主的预算管理改革。市本级部门预算扩大到农业、教育、计划生育、劳动、民政、物价、环保、旅游、经委和国土10个部门,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财力,细化资金安排项目,规范一般性补助专项。市直123家行政事业单位纳入集中会计核算,财政资金使用与管理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改革推行采管分离、拓宽采购领域、扩大采购规模。全市采购规模实现5.11亿元,比上年增长 39%,资金节约率15%。其中,市本级完成政府采购2.65亿元,资金节约率17%。市本级城建投融资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结算制度进一步完善。土地储备工作开创新局面,完成土地储备49宗,实现国土出让金收入1.09亿元。城建项目管理进一步规范,工程项目管理、项目目标管理、设计与监理管理进一步制度化、科学化。理顺工程项目中各方主体的责、权、利关系,政府投资项目实现建设与监管相分离。
四、保障基础需求,加大社会事业投入。一是加大社会保障和就业再就业投入。落实低保资金2522万元,同比增长20%。拨付养老、失业、医保“三金”5.45多亿元,补助农垦企业养老金7358万元。启动工伤保险和城镇职工生育保险、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和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等工作。二是加大公共卫生和社会公益事业投入。全市投入1400万元支持乡镇卫生院、疾控中心、救援中心、传染病区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投入990万元用于乡镇敬老院改建扩建和农村改水改厕。三是确保教育、科技、文化、计划生育等支出的必要增长。加大对中、小学建设、危房改造和远程教育投入,较好地保证科技创新、文体设施建设和计划生育经费的到位。
五、依法监管,进一步规范财政管理。加大《预算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行政许可法》和《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力度。对200多个单位开展“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检查,查处违规资金500多万元。加强财政税政管理,落实国家退税政策。市本级办理退税审批事项 29笔,实际退付增值税2260多万元。市本级对250多个城建项目和18个市直单位基建项目进行结算审查,审减资金2600多万元。实施财政收入“打假”工程。开展统一着装、拖欠公费、用公款购买商业保险、工资异动等专项清理工作。加强社会保障、工资发放、城建资金拨付、政府采购、会计集中核算等信息平台建设,扩大财政资金集中支付范围与规模,减少拨款环节,促进专款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