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23 12:00
2001年,平江县辖27个乡镇(15个镇、12个乡),2个经济开发区。土地总面积4125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400多万亩,耕地面积69 万余亩。年末总人口99180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5806人。全年出生人口7927人,人口出生率10.44‰,自然增长率5.39‰。年均气温 17.1℃,最高气温38.7℃,最低气温-5.0℃,年降水量1351.5毫米。雨日143天,日照时数1768.3小时。
一、国民经济保持稳健较快发展。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1.4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1.8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完成9.38亿元,增长17.4%;第三产业完成10.2亿元,增长9.5%。一、二、三产业比例为9.7∶7.1∶8.2。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完成投资1.12亿元,年内已竣工投入使用和在建的重点项目有平伍公路、平伍大市场、天岳商贸城、农网改造、县城防洪堤、沿江大道、伍市工业园、油气混输泵技改等11个。实现社会消费和零售总额9.1亿元,增长7.6%,社会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出口728万美元,增长2.5倍。
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粮食播种面积由上年113万亩调减为105万亩。粮食产量42.8万吨,比上年调减3.9%。新扩菜、茶、果、药面积18万亩,出栏生猪96.8万头,出栏山羊27.4万只,均增长5%。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 562836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工业结构不断完善,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80588万元,占比重67.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75亿元,增长16.5%,产销率达99%,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年度控亏目标基本得到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2248万元,占比重32.4%。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生态旅游开发、通信、运输、批零、餐饮等服务行业保持10%左右的增幅。乡镇企业发展强劲,全年完成增加值20亿元。金融运行良好,金融机构存贷余额分别比年初增加2.4亿元和2.04亿元。财政总收入1.754亿元,增长1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05元,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1581元。全年实现劳务输出收入8亿元。农民人均负担比上年下降0.21个百分点。贫困人口由10.6万人减少到8.2万人。省定的80个特困村中有45个基本解决了温饱。
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事业成效明显,共取得各类成果22项,有7项获市科技进步奖。推广各类科技成果13项,扶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和技贸机构5家。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在巩固“普九”成果的基础上,调整学校布局,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较快,共投资2300万元,新建和改造校舍面积6.5万平方米,撤并学校156所。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和高中巩固率分别达到98%和95%。文化工作创全省现场,并通过省文化厅验收,批准申报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广播电视实现与全省联网。其他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地产管理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县域经济增长不快,质量不高,产业规模较小,层次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二是县、乡财政运行艰难,财政仍然没有走出困境,乡镇消赤减债效果不够明显。三是企业困难增大,下岗职工再就业的矛盾没有得到缓解,城镇低收入群体面在进一步扩大。四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不平衡,农产品价格走低,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少数地方农民生活仍较困难。五是少数执法人员违规执法的现象仍有发生,机关作风转变、社会风气好转、经济环境治理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一、国民经济保持稳健较快发展。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1.4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1.8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完成9.38亿元,增长17.4%;第三产业完成10.2亿元,增长9.5%。一、二、三产业比例为9.7∶7.1∶8.2。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完成投资1.12亿元,年内已竣工投入使用和在建的重点项目有平伍公路、平伍大市场、天岳商贸城、农网改造、县城防洪堤、沿江大道、伍市工业园、油气混输泵技改等11个。实现社会消费和零售总额9.1亿元,增长7.6%,社会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出口728万美元,增长2.5倍。
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粮食播种面积由上年113万亩调减为105万亩。粮食产量42.8万吨,比上年调减3.9%。新扩菜、茶、果、药面积18万亩,出栏生猪96.8万头,出栏山羊27.4万只,均增长5%。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 562836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工业结构不断完善,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80588万元,占比重67.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75亿元,增长16.5%,产销率达99%,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年度控亏目标基本得到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2248万元,占比重32.4%。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生态旅游开发、通信、运输、批零、餐饮等服务行业保持10%左右的增幅。乡镇企业发展强劲,全年完成增加值20亿元。金融运行良好,金融机构存贷余额分别比年初增加2.4亿元和2.04亿元。财政总收入1.754亿元,增长1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05元,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1581元。全年实现劳务输出收入8亿元。农民人均负担比上年下降0.21个百分点。贫困人口由10.6万人减少到8.2万人。省定的80个特困村中有45个基本解决了温饱。
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事业成效明显,共取得各类成果22项,有7项获市科技进步奖。推广各类科技成果13项,扶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和技贸机构5家。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在巩固“普九”成果的基础上,调整学校布局,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较快,共投资2300万元,新建和改造校舍面积6.5万平方米,撤并学校156所。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和高中巩固率分别达到98%和95%。文化工作创全省现场,并通过省文化厅验收,批准申报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广播电视实现与全省联网。其他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地产管理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县域经济增长不快,质量不高,产业规模较小,层次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二是县、乡财政运行艰难,财政仍然没有走出困境,乡镇消赤减债效果不够明显。三是企业困难增大,下岗职工再就业的矛盾没有得到缓解,城镇低收入群体面在进一步扩大。四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不平衡,农产品价格走低,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少数地方农民生活仍较困难。五是少数执法人员违规执法的现象仍有发生,机关作风转变、社会风气好转、经济环境治理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