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概况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23 12:00

    2001年,全县辖23个乡镇。土地面积2930.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99千公顷。年末总人口75042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2615人,人口出生率10.77‰,自然增长率5‰,年降水量1194.06毫米。
    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6.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15.04亿元,增长7.9%;第二产业9.07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12.20亿元,增长13.3%。一、二、三产业所占比例为42∶24.7∶33.3。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261万元,比上年增长18%。
    完成农业总产值23.67亿元,比上年增长8.03%。粮食产量40万吨,棉花产量1240吨,分别比上年下降7.12%、10.8%;油菜籽产量11145吨,水果产量21.22万吨,茶叶产量1603吨,生猪发展180.23万头,家禽发展814万羽,水产品产量3.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 44.83%、18.2%、1.97%、3.07%、5%、3%。全县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调整面积15.6万亩。初步形成107国道沿线、湖区的麻塘、中洲及丘陵区的筻口、杨林等板块;基本形成麻塘的苗木花卉、中洲的水生蔬菜、长湖的西瓜、张谷英的竹木加工、毛田的土鸡、杨林的马铃薯等“一乡一品” 的地方特色;新墙清水村时鲜蔬菜基地、柏祥生猪养殖示范区、筻口芦笋基地等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亮点。岳阳县土壤肥料工作站被农业部授予2001年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完成工业总产值2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大米加工18.6万吨、发电量3300万度、自来水631万吨、植物油10600吨、饲料 44185吨、纱1248吨、服装42.5万件、机制纸32615吨、水泥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2.7%、47.7%、27.7%、8.1%、 2.8%、6.4%、17.1%、35.1%、36.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投入大幅度增加,达1.0065亿元,其中9634工厂投入2785万元,湖南科伦药厂投入2200万元,民康医材、丰利纸厂分别投入1000万元以上。通过技改,军工业、纸业和药业已成为岳阳县工业发展具有活力的三大亮点。规模以上工业由过去的36家增至42家,共完成总产值6.6亿元,比上年增长37.1%,增幅在全市六县(市)排名中位居第一。工业企业改革完成攻坚冲刺任务,全县1021家集体企业共完成改制986家,占96.5%。县机械厂的破产,标志着县直国有工业企业全部改制完毕。
    市政建设成效显著,投资60万元全面完成荣家湾火车站广场6600平方米的硬化、2000平方米的绿化和下水道、高杆灯的建设工程;投入200万元高标准完成体育广场的绿化、美化、亮化和休闲、娱乐设施建设工程;投资25万元高标准建设一条长400米、宽12米的团结南路;投资30万元全面完成文艺西路街沿石、下水道和路面混凝土硬化工程;投资52万元完成贺坪西路硬化工程的扫尾工作;投资140万元完成东方西路1800米长、400毫米管径的劣质供水管道改造工程及县城其他地段劣质管网的改造工程;投资55万元全面进行城区街道、环卫设施的维修和街道绿化。社区商品零售总额13.76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20344万元。张谷英民俗文化村接待游客5.6万人次,收入15万余元。
    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6.4亿元,比上年增长5.92%。全县七大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交通邮电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742.31公里,货运周转量20693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45389万人公里,货运量466.4万吨;电信业务总量2904.6万元,电话、移动通讯发展迅速,已通话乡镇23个,已通话行政村638个,因特网注册拨号用户10470户,局用交换机容量92978门。
    教育工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质量,撤并学校121所,裁减代课教师238人,为普通高校输送本科新生618人,录取率超历史水平。卫生事业继续加强,全县各类医务人员1686人,比上年增加161人;全年检查血吸虫病人6.02万人,比上年增加32%,化疗人数2.448万人,比上年增加 33%。体育工作,成功承办了省青少年摔跤比赛,省运会上举重、射击、摔跤等项目获1金2银3铜。计划生育工作保“一类县”,得到省级表彰。民政工作着力完成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综合治理工作开展声势浩大的“严打”斗争,对“法轮功”练习者进行有效的教育转化,实现进省进京“零指标”管理的目标。文明县城创建、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均得到省、市的充分肯定。
    存在的问题:县、乡、村三级负债多,财政困难;工业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农民收入增幅不易提升;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就业、解困压力大。
    


 

    张谷英村以其明清时代的建筑风貌、古朴的民俗风情,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李庆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