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概况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23 12:00
    2001年,汨罗市土地总面积1512平方公里,辖17个镇,12个乡,6个场。年末总人口70.3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15万人,出生人口7479人,出生率11.69‰。年均气温17.7℃,年降雨量1332.6毫米。全市从业人员30.54万人,比上年增加0.27万人,其中城镇集体从业人员4.9万人,减少0.23万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1.16万人,增加0.06万人)。年末全市在岗职工27472人,比上年下降 8.4%;全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4612人,实现就业或得到安置276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0.5%;在岗职工年均工资7827元,增长6.4%,农民人均纯收入2835元,比上年增长14.4%。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6.20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01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16.39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7.8亿元,增长16.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674元,增长11%。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43亿元,增长7.9%。全年粮食总产量34.16万吨,棉花1050吨,油料9878吨,茶叶900吨,水果 0.36万吨,出栏肉猪132.20万头,出栏家禽305.4万羽,水产品产量1.74万吨,全年造林1.67万亩,完成四旁植树和疏林补植15.4万株,完成幼林抗育3.60万亩,森林覆盖率41.8%。
    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以107国道沿线9个乡镇为重点的时鲜瓜果类板块,以汨罗江下游9个乡镇为重点的30万亩玉米及牧草种植板块,以东洞庭湖区4 个乡镇为重点的5万亩特种水产养殖板块已初具规模。产销挂钩营销网络已经建立,在全国11个城市设立40个销售窗口,汨罗蔬菜能在24小时内分送到全国 40个销售点。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58家,加工转化增值1.4亿元。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全市有效灌溉面积42.08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39.52万千瓦,增长5.4%;全年农村水利建设资金4920万元,投工586万个,移动土石方576.60万立方米,完成各类水利工程2300多处。
    建制镇由上年13个增加到17个,城镇面积扩大2平方公里,小城镇载体建设投入资金4.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5亿元,第二期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社会共投入扶贫资金300万元,年末贫困人口2.5万人,比上年减少0.2万人。
    工业增加值12.1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增加值5.23亿元,增长30.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1.04亿元,增长48.6%;集体工业增加值4.19亿元,增长35.2%。企业盈利大幅度增长,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3266万元,比上年增长104.9%。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市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20家,完成建筑总产值4.03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4.56万平方米,增长13.5%;房屋建设竣工面积56.63万平方米,增长36.1%;建筑企业实现利税5227万元,增长44.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7955万元,增长21.3%。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完成投资31036万元,增长7.9%;集体和个人投资46919万元,增长32.2%。国有及其他经济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3532万元,增长52.7%;更新改造投资4292万元,减少60.3%;房地产开发投资89万元,减少91.6%;地方项目投资22530万元,增长76.1%;中央项目投资8506万元,减少5.1%;年内新开项目22个,全部竣工投产项目14 个。在国有及其他投资中,农业、电力、交通邮电、社会服务、卫生体育、科技等行业占58.1%,达18030万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水利投资3255万元,增长7.1%;工业投资2200万元,增长26.5%。全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10个,完成投资23000万元,比上年增加3070万元。
    交通、邮电完成增加值17672万元,比上年增长19.8%,全市全社会完成货物周转量181.3万吨公里,下降2.6%,其中,铁路货物周转量 21.3万吨公里,下降9%;公路运输100万吨公里,与去年持平;水运60万吨公里,减少4.8%。旅客发送量622.8万人,下降0.7%,其中:铁路108.9万人,下降14%;公路303.9万人,增长2%;水运210万人,增长3.4%。
    邮电业务总量8841万元,比上年增长41.7%,电话机普及率36%,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移动电话、互联网迅速发展,固定电话用户75645户,增长13.6%;移动电话用户38681户,增长68.2%;国际互联网络用户9616户,增长8.1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054万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市区46896万元,增长11.4%;农村46158万元,增长11.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68147万元,增长10.8%;餐饮业5145万元,增长33%;其他行业零售额1972万元,增长8.7%。按经济成份看,公有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1269万元,增长12.2%;非公有经济61785万元,增长10%。连锁店、超市等新型业态发展迅速,规模效益逐步显现。
    全市限额以上企业4家,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29456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5%;毛利率11.2%,费用率5.4%,实现利润总额1301万元,比上年增长50.6%。
    全年共引进域外各类项目65个,其中外资项目2个,内资项目63个;工业项目39个,基础建设项目15个,资源开采项目14个,农业开发、养殖项目8个,商贸、娱乐项目4个。项目总投资规模38285万元,合同利用资金34925万元,实际到位资金20030万元(含历年引进项目新增到位7241 万元)。引进企业完成产值3.6亿元,出口创汇517万美元,缴纳税费1498万元,从业人员2000余人,新增就业人员400多人。
    旅游业以精品战略为指导,呈现持续健康发展势头。全年接待国内游客35.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1.7%;接待入境游客6423人次,比上年增长52.9%。旅游总收入1880万元,比上年增长97.1%。
    全年财政收入2.13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地方固定收入1.77亿元,比上年增长24.3%,上划中央“两税”完成0.36亿元,比上年下降2%,财政总支出2.74亿元,比上年增长37.7%。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3468万元,比年初增加10214万元,增长6.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2278万元,比年初减少9116 万元,下降29%;居民储蓄余额127355万元,比年初增加18438万元,增长16.9%。各项贷款余额143241万元,比年初增加17573万元,增长1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6467万元,增加22651万元,增长19.9%;中长期贷款余额6401万元,增加674万元,增长 11.8%,信贷投资力度加大、为汨罗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全市保险机构4个。全年保险收入3191万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921万元,增长2.3倍;寿险保费收入1600万元,增长13.7%,全年赔付额825万元,增长30.7%,其中,财产保险赔付534万元,增长4.3倍,寿险赔付291万元,增长17.8%。
    全年下达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1项,其中列入省、市计划项目5项。市一中电器厂承担的年产5000吨高节能优质绿色碳化硅智能化生产新工艺研究项目,已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评审,并上报国家科技部。继续引进推广的湘两优糯粱1号、夏薯244、豫薯868、湘花生4号、中华5号瓜菜等新品种,既改进了传统的品种结构,又增加了农民收入,还丰富了产品市场。全年共完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1项,推广科技成果项目16项,申请专利8项,其中已授权5项,专利实施率达100%。
    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学校346所,在校学生114072人。其中,普通中学49所,在校学生43021人;职业中学7所,在校学生5446人;小学 290所,在校学生65605人。全市小学毕业生合格率99.6%,初中毕业生合格率达96.8%,普高、职高(中专)毕业生合格率分别达98.6%、 100%,高考本科录取人数1039人,职高参加对口升学考试上线录取率96.3%。
    年末全市共有文化事业机构8个,乡级文化站29个,各类文化娱乐场所300余家,图书馆图书总藏量12.89万册;文物管理所文物藏品2000 件;影剧院全年演(映)出场104场次;花鼓戏团演出230场。《赵乡长转圈》由潇湘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此剧先后获省“五个一”工程奖,省二届”田汉 “戏剧剧本创作一等奖,反映汨罗市干部作风转变的花鼓戏《买瓜》,先后获岳阳、省”群星杯“小戏调演一等奖,获全国”群星杯“小戏调演金奖。
    年末全市拥有广播电视站1座,广播电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8.8%,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96.9%。改造新用户2000户,使城区光节点由原来的16个增加到42个,新建团山花园有线电视站,架通市区至新市镇、团山花园有线电视光缆干线,使城区有线光缆网向东延伸13公里。
    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43个,床位1174张,卫生技术人员1635人。全年传染病发病率、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分别为119/10万、37/10万和21‰。卫生局调处的医疗纠纷比上年减少4起,下降20%。
    全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21个,投资198万元,形成新的处理能力。废气处理能力20100立方米/小时,废水处理能力1820吨/日。工业废水处理率为80.7%,废气净化率85%,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