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公司+农户”积极推进生猪产业化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21 12:00
    一是合理配置资源,实行“公司+农户”的经营一体化。全区1.5万多农户,生猪养殖户占90%以上,曾经是国家活大猪出口基地,人均年出栏生猪曾 达6头以上,居全省前列。但多年来的分散经营而导致养猪成本高、良比低、销售难、风险大,始终难以形成生产规模。为此,全区确定“以种植业为基础、以养殖 业为主业、以正虹(饲料生产集团公司)为龙头、以运销为纽带、农工商全面发展”的农业产业化建设基本思路,建立了“饲料—养殖—加工—营销”产业链条和 “公司+农户”的产业体系,即由粮食、玉米种植带动加工业,形成饲料业优势;通过饲料加工带动生猪养殖,又通过发展养殖,带动饲料加工,形成工农互补型产 业化经营体系。同时将正虹下属的兴农公司和4家民营饲料生产企业与广大生猪养殖户用合同形式组成“公司+农户”的利益共同体,公司以“最低保护价+浮动 价”与广大养殖户签订产销合同,广大农户则根据合同发展“订单养殖业”,千家万户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达到公司带农户致富、农户促公司发展的目的。去年上 半年,生猪市场极度疲软,农户仍得到了每头生猪80元左右的利润,在生猪价格回升后,每头获利达150元以上,而兴农公司也通过饲料的规模发展获得丰厚的 经济效益。
    二是培育双向市场,实行“公司+农户”的产销一体化。一方面,围绕饲料工业优势发展养殖户。全区计划利用5年时间,发展户平年出栏生猪300头以 上的养殖大户3000户,实施“百万头生猪工程”。该工程已从1997年起开始实施,在几家公司带动下,通过合同形式,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贷料、统一供 种、统一防疫、统一销售和分户投入、分户喂养、分户结算、分户承担经营风险”的管理办法,强有力地刺激生猪生产的超常发展。兴农公司在和6000多户养殖 户签订合同的同时,重点扶持800多户养殖示范户,其中年出栏100头以上的有500户、年出栏200头以上的有300户、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有11 户。另一方面,围绕农户生产的供给和需求搞好转化加工。全区推广试种玉米5000亩,兴农公司优价敞开收购,解决了玉米的市场问题,为调整种植业结构找到 了出路,也保证了饲料业生产的需要。正虹公司1991年产销饲料仅3万多吨,2000年产销超30万吨,销售收入过8亿元,年利润达7500万元。“百万 头生猪工程”成功实施以后,“公司+农户”的养殖户年饲料需求量达50万吨,除联营厂外,该公司饲料生产将基本上实现公司与养殖户的产销一体化。
    三、强化政府功能,实行“公司+农户”的服务一体化。一是实行领导帮扶制度,强化政策引导。全区明确各级均由一把手负总责,一名副职专抓,成立生 猪发展领导小组,总揽生猪产业建设全局。从公、检、法、司4家抽调6名干部组成经济环境治理大队,为生猪产业化建设保驾护航。同时,由公司招聘培植员,专 门负责公司和农户的沟通衔接。全区为种养大户提供扶助性无息贷款500多万元,公司每年为农户贷放饲料折合资金在2000万元以上,区委和管委会要求每一 个国家干部必须扶持1~3户种养大户,并把干部帮扶成效作为考核干部重要依据。全区412名干部扶持养殖大户786户,发展生猪近20万头,出栏达15万 头。二是健全科技服务网络,提高科技含量。组建一支300人的畜牧水产技术员队伍,采取巡回授课、示范指导等形式,提高农户科技水平。兴农公司每年投入科 技培训资金5万元,从湖南农大请教授编写教材,配备专职教师,给培植员上课,并且以自然村为单位,实行流动课堂授课。专门设立品种改良站,对引进良种且繁 育成功的农户实行政策性补贴,规定凡引进1头良种母猪奖励100元,引进1头良种公猪奖励300元。同时,加大种苗基地建设,由正虹公司投资3800万元 兴建1座年可供种1.6万头的大型现代化种猪场,从国内外引进良种种猪839头。先后已产销种猪1万多头。还成立防疫总站,由畜牧局聘请专家,统管生猪防 疫工作。每个村组设分站并配备防疫员,形成“畜牧水产局—防疫总站—防疫站—防疫员一种养员”的五级防疫体系,实行经费统筹,推行有偿防疫责任承包制,按 每头猪1元的标准收取防疫费,保证生猪病死率在2%以下。凡因防疫不到位,造成生猪死亡责任事故的,由防疫站给予经济赔偿。三是建立运销服务体系,确保货 畅其流。全区有大小贩运户几十家,实现“公司+农户”模式后,为保证生猪既卖得掉,又能卖个好价钱,兴农公司在南方市场设立4个销售点,随时掌握市场动 态。同时,将全场讲信誉且资金实力雄厚的几家个体贩运户联合起来,组建松散型的销售公司,由购销公司统一领导、指派计划,较好地规范了生猪销售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