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概况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21 12:00
    2000年、岳阳县辖23个乡(镇)、5个国营农林渔场(共682个村、居委会),土地面积2930.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05千公顷。 年末总人口75.1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6242人。人口出生率10.5‰、自然增长率4.86‰。年平均气温17.7℃,降水量1551毫米。
    农业总产值107649万元。主要农产品中:粮食431162吨,增3.8%;棉花1391吨,减7.9%;油菜籽7695吨,增1.8%;花生 11943吨,增11.3%;水果8128吨,减3.5%;茶叶1572吨,减1.4%;水产品34087吨,增3.6%;生猪发展170.25万头,增 4.9%(其中出栏100.47万头)。全年农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主要放在“一乡一品”的开发上。中洲的水生蔬菜、大云山的野生蔬菜、杨林的秋延后蔬菜、 西塘的水果、饶村的鸽子、毛田的土鸡初步形成特色。蔬菜、苗木花卉、洞庭春茶、外贸猪等产品加快了开发力度。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洞庭湖外洲藜 蒿,三荷、康王、新开的旱芋头等基地种植面积都在万亩以上;以麻塘、长湖、林科所为主要基地,全县花卉苗木发展到1万亩;以岳阳西冲畜禽水产有限公司为龙 头的外贸猪基地,年出口生猪1万多头;优质稻种植面积达50万亩、名特优水产养殖10万亩、瘦肉型猪出栏65万头、农产品优质率提高到40%。工业总产值 500万元以上的乡镇企业27个,工业总产值2.64亿元;500万元以下及农村个体工业3706个,总产值14.37亿元。
    全县工业总产值19.13亿元,主要工业产品中:发电量2235万度,增9.2%;自来水494万吨,增34.6%;大米16.5万吨,增 17%;植物油9802吨,增29%;饲料42985吨,增16.5%;白酒8512吨,增5.9%;纱1173吨,减4.1%;毛巾125万条,增 15.7%;服装36.3万件,增45.8%;机制纸24135吨,增80.9%;水泥2.2万吨,减57.7%;红砖15.36亿块,增18.2%。企 业改革稳步推进,通过对县直工业实行破产、租赁、嫁接、股份制合作等形式,改制率达87%,企业活力增强,逐步走出困境。其中重点抓了四川科伦高附加值产 品、9634脱险技改、丰利纸业的纸杯原纸生产和荣鑫建材公司的红瓦生产,均见到了较好的效益。
    城乡市政建设中,县城建设加大投入,进行了天鹅路最美一条街、一致富商业步行街等7大工程建设。通过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促进县城的美化、亮化、 绿化和规范化管理,获“省级文明县城”称号。公田镇重点投入,进行征地、拆迁,启动了铁山大道的建设,云山、月田、三荷、黄沙街等乡镇,有力地推动了城镇 化进程。全县社会消费品总额12.39亿元,增9.3%。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额2428万元,增41%。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8亿元,持平。大云山国家 森林公园、铁山水库、公田温泉、张谷英民俗村等旅游区共接待游客23万人次,增9%,旅游收入2200万元,增19%。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6亿元,增42.56%;其中国有资产投资2.66亿元,增22.7%。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其中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完 成了第一、二期工程,麻塘大堤、中洲大堤的加固,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水患;投资1464万元的电网改造工程进展顺利,“9634”脱险调迁完成1984万 元,县城进一步得到亮化、硬化、美化。全县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国营、集体、个体共同营运,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年底,全县公路路线达742.32 公里,荣公、奇西、城芭、荣黄等公路的改造,较好地改善了全县交通条件。全年货物周转量2亿吨公里,增3.3%,客运周转量4.28亿人公里,增8%。邮 电通信快速发展,电信业务完成总量1860万元,电话、移动通讯高速增长,智能网接入户2258户,因特网注册拨号用户2718户,县局交换机容量 78980门,全县电话入户率60%以上的乡镇有11个,671个村、居委会均实现通话。
    县委、县政府大力培植税源,全县上下生财、聚财、理财意识明显增强,全年完成财政收入8510万元,增13.25%,其中工商各税完成3331万 元,增20.6%。金融形势基本稳定,农村合作基金清欠兑付工作已基本完成,各项存款余额12.61亿元,比年初增1.38亿元,城乡储蓄存款10.31 亿元,增16%。财产保险收入529.95万元,增4.6%,人寿保险收入894.3万元,减23%。
    “科教兴县”已形成共识,全年共实施科技计划18项,增4项,大力加强了科技产品推广,如增产灵、名优特新水果等。
    教育事业加快了发展。全县有普通中学57所,增1所,在校学生45502人,增2397人。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中等教育制度结构进行了调整,职业教育有所加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升学率100%,向大中专院校输送合格新生1058人。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有广播电视台1座、乡镇广播站23个、电视差转台7个、卫星地面接收站74个。
    卫生事业长足发展,县、乡、村三级卫生网络稳步发展。全县有卫生机构36个,床位数增至974张,医务人员1525人。全年检查血吸虫病人45588人,化疗18402人,灭钉螺32.8万亩。
    体育事业得到发展,全年举办大型运动会12次,参加运动会人数2234人,增长1倍。中小学生达标人数93076人。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职工工资总额1.5亿元,增4.1%,职工年均工资6438元,增30.9%。农民纯收入2291.11元,增10.9%,农村人口人均住房面积32.7平方米,增20%。
    全县经济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实力不强,“九五”期末,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省分别位于第52、74位;经济 素质不高,整体经济仍受制于农产品价格,产业化进程缓慢,产品加工增值能力差,没有形成支撑产品系列开发的龙头;三产业还处在低层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