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21 12:00
2000年,全市辖23个乡镇,25个居委会,385个村委会,土地总面积17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3千公顷,其中水田21.41千公 顷,旱地7.89千公顷,年末总人口47.8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2272人,人口出生率11.99‰,自然增长率5.09‰,年内气温最高 39.7℃,最低-5.4℃,年降水量1507.1毫米。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2.7亿元,增长12.4%,其中一产业增加值6.7亿元,增长8.7%;二产业增加值9.2亿元,增长16.3%;三产 业增加值6.8亿元,增长10.6%。工农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9.94亿元,增长16.1%;农业总产值达到10.81亿 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326元,增长12.65%。投资、消费全面启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亿元,增长4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亿 元,增长13%。财政运转正常,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2304万元,增长10.4%。
工业企业突出改革、改组和改造,逐步走出低谷。临氮公司实现债转股6100多万元,全年完成利润200多万元。经委系统9家破产企业除造纸厂实行 资产量化、关门走人外,其余均通过资产重组,启动了生产。商贸企业在13家试点单位铺开了以企业置换产权、职工置换身份的改革,消化债务3900万元,买 断职工1025人。一批技改项目相继投产,发挥效益。10万吨烟草复合肥工程全年完成技改投入3600万元,已一次性开车成功;临氮公司启动合成氨“六改 十”配套工程,“三废”排放改造全面达标。通过改革、改组和改造,企业经济效益出现回升。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巩固发展了一批龙头企业。全市推广优质稻20万亩,发展黄姜1万亩,苎麻1万亩,扩种蔬菜5万亩,生猪品改加快,外贸猪、 特种水产养殖形成规模,水产品产量达到16233吨,增长45.8%。巩固了原有的竹木、茶叶、矿石加工等龙头企业。特别是白云矿区整顿后,消除了行业内 部的无序竞争,保护了龙头企业的健康发展。蓝田药业公司、振湘绿色食品开发公司等一批新的龙头企业落户临湘,并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
突出财源建设和税收征管,财政实力得到增强。坚持一手抓开源,抓征管,堵塞漏洞,广辟财源;一手抓节流,抓改革,推行了工资统发制和政府采购制。 财政收入顺利实现了年初计划,其中地方固定收入完成10160万元,比上年增长13.2%,增幅在岳阳市名列前茅。基本做到了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保 改革、保稳定,较好地发挥了财政的保障职能。
重点工程建设力度加大,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内驱力。长江大堤综合整治已进入最后攻坚阶段;长河污水处理厂完成了招投标,土建工程已经开工;城市建 设,硬化了城区南正街和长五东路;团湾水库已完成大坝的建设,电站取水塔和大皮工程开始施工;1870线已经挤入省计划笼子;蓝田皂素车间奠基开工兴 建;10万吨烟草复合肥工程开工投产;电话158工程建设顺利;农电网改已接近扫尾;金桥工贸小区建设紧锣密鼓,湘鄂边界名优特新农产品大市场、京珠高速 公路城区连接线等工程建设开始启动。重点工程建设不仅增强了临湘市经济发展后劲,而且当年拉动了市场,启动了消费,增加了财政收入,对全市经济发展发挥了 较强的拉动作用。
围绕启动消费需求,第三产业有新的突破。认真实施引农进城工程,全市办理进城农民城镇户口1621户、3691人。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全市个 体工商户发展到22269户,增长21.6%,私营企业达207家,增长28%。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各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功能增强,集镇集贸市场网点增 多,107国道专业市场规模增大,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发展载体。通过对专业市场整顿,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在进一步开发五尖山、大云山、长河游园等旅游观光 点的同时,新开辟“6501”洞、龙源瑶族风情等文化旅游景点,全市旅游开发迈出了新的步伐。
经济环境治理进一步深入,社会反映有所好转。全市围绕依法行政、规范收费行为,企业、个体工商业生产经营环境以及重点工程建设环境等经济秩序开展 了集中治理整顿活动,对部门执法、执收、服务等行为进行规范,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收费、重复收费问题进行清查,对历年出台的收费项目进行清理,取消收费项 目119个,减少收费585万元。加大对执法执收部门的监督,对一些典型案件进行曝光,全市经济发展环境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
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农产品出现阶段性剩余,农民增收困难;部分企业机制不活,债务 包袱重,开发创新能力不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整体扭亏难度大;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城镇新增待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力增加,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进一步加 大;财源结构不优;财政增长后劲不足,保平衡的难度加大;社会不稳定因素仍然很多。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2.7亿元,增长12.4%,其中一产业增加值6.7亿元,增长8.7%;二产业增加值9.2亿元,增长16.3%;三产 业增加值6.8亿元,增长10.6%。工农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9.94亿元,增长16.1%;农业总产值达到10.81亿 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326元,增长12.65%。投资、消费全面启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亿元,增长4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亿 元,增长13%。财政运转正常,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2304万元,增长10.4%。
工业企业突出改革、改组和改造,逐步走出低谷。临氮公司实现债转股6100多万元,全年完成利润200多万元。经委系统9家破产企业除造纸厂实行 资产量化、关门走人外,其余均通过资产重组,启动了生产。商贸企业在13家试点单位铺开了以企业置换产权、职工置换身份的改革,消化债务3900万元,买 断职工1025人。一批技改项目相继投产,发挥效益。10万吨烟草复合肥工程全年完成技改投入3600万元,已一次性开车成功;临氮公司启动合成氨“六改 十”配套工程,“三废”排放改造全面达标。通过改革、改组和改造,企业经济效益出现回升。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巩固发展了一批龙头企业。全市推广优质稻20万亩,发展黄姜1万亩,苎麻1万亩,扩种蔬菜5万亩,生猪品改加快,外贸猪、 特种水产养殖形成规模,水产品产量达到16233吨,增长45.8%。巩固了原有的竹木、茶叶、矿石加工等龙头企业。特别是白云矿区整顿后,消除了行业内 部的无序竞争,保护了龙头企业的健康发展。蓝田药业公司、振湘绿色食品开发公司等一批新的龙头企业落户临湘,并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
突出财源建设和税收征管,财政实力得到增强。坚持一手抓开源,抓征管,堵塞漏洞,广辟财源;一手抓节流,抓改革,推行了工资统发制和政府采购制。 财政收入顺利实现了年初计划,其中地方固定收入完成10160万元,比上年增长13.2%,增幅在岳阳市名列前茅。基本做到了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保 改革、保稳定,较好地发挥了财政的保障职能。
重点工程建设力度加大,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内驱力。长江大堤综合整治已进入最后攻坚阶段;长河污水处理厂完成了招投标,土建工程已经开工;城市建 设,硬化了城区南正街和长五东路;团湾水库已完成大坝的建设,电站取水塔和大皮工程开始施工;1870线已经挤入省计划笼子;蓝田皂素车间奠基开工兴 建;10万吨烟草复合肥工程开工投产;电话158工程建设顺利;农电网改已接近扫尾;金桥工贸小区建设紧锣密鼓,湘鄂边界名优特新农产品大市场、京珠高速 公路城区连接线等工程建设开始启动。重点工程建设不仅增强了临湘市经济发展后劲,而且当年拉动了市场,启动了消费,增加了财政收入,对全市经济发展发挥了 较强的拉动作用。
围绕启动消费需求,第三产业有新的突破。认真实施引农进城工程,全市办理进城农民城镇户口1621户、3691人。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全市个 体工商户发展到22269户,增长21.6%,私营企业达207家,增长28%。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各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功能增强,集镇集贸市场网点增 多,107国道专业市场规模增大,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发展载体。通过对专业市场整顿,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在进一步开发五尖山、大云山、长河游园等旅游观光 点的同时,新开辟“6501”洞、龙源瑶族风情等文化旅游景点,全市旅游开发迈出了新的步伐。
经济环境治理进一步深入,社会反映有所好转。全市围绕依法行政、规范收费行为,企业、个体工商业生产经营环境以及重点工程建设环境等经济秩序开展 了集中治理整顿活动,对部门执法、执收、服务等行为进行规范,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收费、重复收费问题进行清查,对历年出台的收费项目进行清理,取消收费项 目119个,减少收费585万元。加大对执法执收部门的监督,对一些典型案件进行曝光,全市经济发展环境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
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农产品出现阶段性剩余,农民增收困难;部分企业机制不活,债务 包袱重,开发创新能力不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整体扭亏难度大;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城镇新增待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力增加,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进一步加 大;财源结构不优;财政增长后劲不足,保平衡的难度加大;社会不稳定因素仍然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