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概况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21 12:00
   2000年,全市辖29个乡镇、34个居委会、388个村委会,土地总面积15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62千公顷。年末总人口70.4万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8.79万人,人口出生率11.67‰,自然增长率4.6‰。年内气温最高38.7℃,最低-3.4℃,年降水量1411.0毫米。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2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11.06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14.4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6.54亿元,增长16%。
    是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01亿元,增长11.3%。全年粮食总产量37.24万吨,增长3.4%;棉花378吨,下降37.4%;茶叶 1044吨,增长5.7%;油料6717吨;水果3345吨,增长18.6%;出栏生猪127.8万头,增长1.8%;出笼家禽350万羽,增长 96.6%;水产品产量1.4万吨,增长8.6%。全年造林1.34万亩,发展庭院园林400户,完成四旁植树和疏林补植46万株,完成幼林抚育3.75 万亩,森林覆盖率41.8%。全市共推广两系杂交稻2.6万亩、优质晚稻10.5万亩,玉米种植面积为19.6万亩。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大荆镇、磊石 乡、八景乡的蔬菜加工厂初具规模。乡镇企业稳步发展,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十强先进县(市)。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7.8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37.5万 千瓦,增长15.4%;全年农村水利建设投入资金5436万元,投工826万个,完成工程610处,完成土石方728万立方米。
    小城镇建设进展加快,扶贫工作取得新成绩。是年,全市共投入1.1亿元进行城镇基础设施和服务建设。其中投资3000万元新建、改建36条集镇街 道,投资1000万元新建、改建18个集贸市场,投资800万元新建、改建城镇下水道65条,投资1200万元进行城镇电力、供水设施建设和改造,投资 1000万元进行卫生、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建设。全社会共投入扶贫资金280万元,年末贫困人口2.7万人,比上年减少0.5万人。
    全社会工业增加值12.84亿元,增长12%。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增加值4亿元,增长11.2%;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 加值0.7亿元,增长1.2%;集体企业增加值3.1亿元,增长14.7%;私营企业增加值0.22亿元,增长13.2%;重工业增加值1.73亿元,增 长10.8%;轻工业增加值2.27亿元,增长12.9%;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5%,比上年提高 1.5%,亏损企业亏损额为567万元,比上年下降20.5%,亏损面为12.2%,下降1.1%。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594万元,增长13.1%。 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是年,开发了智能潜水泵、屈原酒系列、高速公路护栏、路灯等产品。2000年棉布生产量510万米,增长78.9%;发电量 4.11万千瓦时,下降34.8%;配(混)合饲料4.59万吨,增长42.1%;饮料酒1428吨,下降20.7%;水泥4.27万吨,下降 33.3%;氮铵折纯2.26万吨,增长29.2%;大米加工6529万吨,下降7.9%;黄金129千克,增长22.3%;自来水生产量491万吨,增 长23.7%;乳化炸药1557吨,下降33.7%;机制纸及纸板1.28万吨,下降7.9%。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市资质等级4级及4级以上建筑企业 23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25亿元,增长29.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5.72万平方米,增长30.1%;建筑企业实现利税3614万元,增长 45%。
    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205万元,比上年增长31.1%,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完成投资25186万元,增长90.4%;集体和个人投资 38019万元,增长13.9%,基本建设投资15403万元,增长89%;更新改造投资10798万元,增长12.5倍;房地产开发投资1060万元, 增长10%。地方项目投资12801万元,增长38.4%;中央项目投资8964万元,增长20.7倍。年内新开工项目25个,已全部竣工投产项目15 个。投资继续向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倾斜,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在国有及其它投资中,农业、电力、交通、邮电、仓储等行业投资15395万元,占61.6%, 其中农、林、牧、渔业投资785万元,交通运输和仓储及邮政电信业投资8483万元,增长1.49倍,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6127万元,增长 14.1倍。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全市在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30个,完成投资19930万元,比上年增加3200万元,其中磊石吹填工程、107国道沿线蔬菜基 地、鹤巢湖综合治理及防洪工程、110KV窑洲变电站、防汛公路、移民建镇、荣家路桥和汨新路等工程全面完成;团山花园、任弼时纪念馆、汨罗变电站、农网 改造、千秋福园、新火车站等建设工程进展顺利。
    交通运输稳步发展。是年,全市完成货物发送量为186.1万吨,比上年增长0.1%,其中铁路运输23.4万吨,下降6.4%;公路运输99.7 万吨,增长8%;水运63万吨公里,增长3.3%。旅客发运量310.5万人,增长2%,其中铁路发运12.7万人,增长4.1%;公路发运297.8万 人,增长1.9%。年末全市共有公路里程190.1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75.1公里,高级路面22.2公里。
    邮政电信持续高速增长。是年,全市电话用户为6.7万户,其中市区用户2.6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达1.89万户。邮电部门经营的电话交换机 容量7.9万户,比上年增长79.5%。全年邮电业务总量9987万元。全市电话普及率为31%,比上年提高14.1%。
    零售市场稳中见旺。是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561万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市区42068万元,增长8.9%;农村41493万 元,增长9.6%。按行业划分,批发零售贸易额61512万元,增长9.9%;餐饮业零售额3869万元,增长15.9%;其他行业零售额18180万 元,增长5.7%。假日消费数量显现,名优商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整体价格水平在低位上显现出止跌回稳的趋势,全年零售物价总指标比上年上升 0.7%,其中生活类物价上升1.6%,粮食类价格下降2.5%,蔬菜类价格上升20%,日用品价格上升1.1%,药品类价格下降8.8%,燃料类价格上 升0.6%,服务项目价格上升9.4%。
    招商引进成绩显著。全年全市共引进域外项目99个,增长26%,其中引进合资项目2个、工业项目39个、基础建设项目12个、资源开发加工项目 26个、农业开发养殖项目12个、商贸和娱乐项目8个。项目总投资规模达12081万元,合同利用域外资金18605万元,实际到位资金12801万元, 增长6%。引进企业年产值3.2亿元,出口创汇59.9万元,缴纳税费1320万元,安排就业人员1600多名。
    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和上划“两税”收入1.78亿元,比上年增长8.1%。财政支出1.99亿元,增长6.5%。乡级财政共 消化历年赤字负债869万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3254万元,比年初增加27532万元,其中企业存款31394万元,比年初增加11817 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25648万元,比年初增加14989万元,不良贷款明显下降,存款备付率为10.45%,全年货币投放547860万元,回笼 556134万元,净回笼8274万元。
    科研工作取得新成果。是年,全市编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0项,突出重点,认真抓好蔬菜栽培及系列产品开发、净莱出口基地建设、莱牛养殖、湘两优糯 高粱高产栽培及系列产品开发以及IC卡智能保安门禁系统开发等科技新项目。全年专利申报6项、专利授权10项、专利实施8项。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湖南教育》、《湖南日报》、中央电视台四频道《中国报道》栏目对汨罗市教育作了专题报道。是年8月,全省地、州、市、县教委 主任、局长会议提出了“再次推介汨罗经验,重塑湖南教育形象”的主题,汨罗市教育事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年末拥有各级各类学校432所,在校学生 114511人,其中普通中学49所,在校学生37837人;职业中学25所,在校学生5033人;小学358所,在校学生71651人。全市小学毕业生 合格率为99.9%,普高和职高毕业合格率分别为97.4%、100%;高考升学率达总人口的28/万,录取人数1793人,连续获得第九个丰收年。学生 个性特长发展成绩显著,特长发展比例占45.5%,全年在各级竞赛中获奖568人次。在学科竞赛中,该市初中学生参加全国数学竞赛有8人获奖,其中获国家 级一等奖的4人;高中学生参加奥赛,全市物理科有38人获奖、化学科21人获奖、生物科17人获奖。市职业中专办公自动化专业选手参加全省奥林匹克计算机 操作竞赛,荣获三等奖,成为全省唯一的一位职高获奖者。
    文化事业继续发展。先后推出了《赵乡长转圈》、《烛光之歌》等花鼓戏剧本,上演后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赵乡长转圈》荣获省第三届新剧(节)目一等奖。
    广播电视发展迅速。全年调频广播开机730小时、无线电视开机2600小时、有线电视开机7600小时,兴建卫星地面接收站150座,有26个乡镇和180个村建立有线电视站,有线电视用户1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98%,广播人口覆盖率96.9%。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是年,全市增加3家乡镇环保站,全年全市环保活动经费155万元,完成限期治理项目8个,投资57万元。工业废水排放达标 率67.3%、工业废气处理率85%、工业废物处理率为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1%。因污染关、停、并、转、迁企业30家,烟尘控制区覆盖率为 87.6%。
    劳动就业基本稳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是年,全市在岗职工29976人,平均工资7354元,增长10.6%。离开本岗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6781人,比上年增加1080人。农民人均收入2477元,增长7.9%。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年末,全市社会福利院床位60张,收养45人,获得社 会保障救济人数1388人,社会保障及社会救济支出94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234人。全市城镇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14346人、参加离 退休费社会统筹人员12203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997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