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史志书廊 > 岳阳年鉴 > 岳阳市年鉴 > 2000卷 > 农业 > 总类 > 正文

全市农业结构调整 解决“三低”矛盾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16 12:00
一是解决种植业内部优化比例低的矛盾。两年来,对稻谷、玉米、棉花、油菜等主宗农作物的留种情况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排查,引优汰劣。对原丰早、沪红早1号、温选青等10个劣质稻、2个本地玉米品种、3个低档棉花及油菜品种,采取禁止经销的办法控制生产;对将要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的劣质早籼稻品种,则统一印制公告,张贴到村;把历年来经专家评选,市场销售看好的7个高档、13个中档优质稻品种资料,编印成册发到各乡镇向农民推荐。到1999年,全市调减常规水稻7.93万亩、棉花19万亩,扩种玉米17.3万亩、优质稻20.5万亩,高效经济作物增加8.5万亩。二是解决养殖业名特优比重低的矛盾。针对水产品生产过去水面利用率低、人放天养、品种不优的状况,从特种水产养殖、精养、名特优新品种开发三个方面进行突破。到1999年全市名特水产套放面积达35万亩,比上年增加10万亩,共投放优质种苗2.5亿尾,名特水产品产量达到4.1万吨,精养渔业占水产总量的比重达到60.2%,其它特种养殖如野鸭、蛇、野鸡、七彩山鸡等养殖大户不断涌现。有“湘北蛇王”之称的临湘养蛇大户曾次华,全年养蛇3万多公斤,加工蛇干、蛇胆1000多公斤、蛇毒粉4公斤,年创产值600多万元。三是解决农村二、三产业比重低的矛盾。为扩大农民增收空间,加快农村非农化进程,使二、三产业比重加大。1999年全市农村转移劳动力6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0%左右;全市农民从第二、三产业中得到的收入占农户家庭经营收入的15.8%,农村二、三产业产值占农村社会产值的比重达到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