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抗洪抢险的基本经验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06 12:00

   岳阳市1998、1999年抗洪抢险能取得全面胜利,除有改革开放20年形成的强大物资技术基础和建国以来经过长期努力建设的水利工程体系,特别是1996年后围绕建设农业强市,开展水利“久安工程”建设外,最重要的是有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正确指挥和大力支持,有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抗洪部队的大力支持和坚持科学抗洪、依法抗洪。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和体会:
    1、党组织及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是抗洪抢险的组织基础。在抗洪抢险中,各级党组织以其超常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一座座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组织和指挥了一次又一次抗洪战斗。在危险时刻和生死关头,全市有3000多个党支部、近10万名共产党员分别举着“小红旗”,以“突击队”、“敢死队”的形式,驻守在抗洪抢险一线大堤,在抗洪抢险中有数百人火线入党。广大党员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1998年,岳阳市在抗洪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被称为“冲不垮的堤坝”,并由中宣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防总评为全国抗洪先进,参加全国抗洪先进报告团在人民大会堂介绍经验。
    2、人民子弟兵是抗洪抢险的中流砥柱。两年的抗洪抢险,先后有20多个团以上单位、近3万人次官兵带着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对湖区人民的极大关心,奉命来到岳阳参加抗洪抢险,他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则胜,承担着最艰巨、最繁重、最危险的抗洪抢险任务,充分发挥了生力军、突击队的作用。
    3、严格实行责任制,是夺取抗洪胜利的基本保证。全市对所有防汛领导、技术人员和劳力,从堤段查险、建筑物的防守、处险抢险、到物资调运等都制定了严格的岗位责任制,防守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防守机制。一是修、管、防三位一体领导责任制。从1998年开始,实行市级领导冬修、管理、防汛三位一体包县责任制,一定3年不变。30多名市级领导和近千名县乡干部分别签订了“修、管、防”三位一体责任状,整个汛期都坚守一线指挥。二是以防守岗位实行“五定”。从各级领导、党员干部、技术人员到防汛抢险劳力都有严防死守“五定”责任,定堤垸、定堤段、定任务、定责任、定奖罚。三是全方位防守责任配套。全市将防汛措施细分为各个环节,按环节落实责任,相互配套,落实到岗到人、到堤垸堤段,不留空档。四是严明防守纪律。违反防洪法规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全市先后有50多名干部工作不落实,防守措施不到位,受到纪律处分。
    4、依靠科技正确指导,是夺取抗洪胜利的重要前提。市防汛指挥部建立6大系统,即雨水情综合分析系统、险情分析系统、物资调度系统、督查系统、后勤保障系统、宣传报道系统。各系统既明确分工,又配合协调,紧张有序,忙而不乱,科学决策,指挥到位。汛期,市防汛指挥部每天坚持一次汛情会商会,研究雨、水、汛情,分析未来形势,有针对性提出指导意见,及时准确、具体地提出工作重点,提醒注意事项。市防办还及时预测气象、水情,科学调度,对35个骨干内湖和19座大中型水库进行排水泄洪,调洪错锋,使遭受暴雨严重袭击的县(市)没垮一库一垸。在抗洪前线,哪里有水利专家和科技人员,哪里的抗洪军民就心有中底,事半功倍。
    反思的几个问题:一、湖区堤防标准偏低。一是堤身高度和断面不够。全市一线防洪大堤1068公里、1998年有319公里,1999年仍有50公里靠子垸挡水。二是堤身基础差,隐患多,汛期险情频发。二、排涝设施标准低。一是内湖调蓄能力差,内湖面积占堤垸面积不足9%;二是排涝能力低,设备老化,带病运行,需更新改造的电排占43%;三是外江外湖泥沙淤积,水位抬高,扬程平均升高1~1.5米,高洪期,多数电排机埠无法正常开机运行。三、安全转移设施严重不足。蓄洪区一半以上人没有蓄洪保安设施,安全转移的路桥及预警系统建设滞后。四、城陵矶出流受阻日益严重,加剧了湖区洪涝灾害。五、山丘区病险水库增多,管理落后,维护保养滞后,防洪隐患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