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在调整中平稳增长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06 12:00
1998年,岳阳市抓住国家启动经济、扩大内需、改善宏观经济环境的机遇,重点加大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平稳推进各项改革,努力克服国内外经济环境的负面影响和特大洪涝灾害所带来的严重困难。宏观经济综合景气逐月由“深蓝区”回升到“浅蓝区”,年底进入“绿灯区”边缘,经济运行趋于稳定状态。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06.4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居全省第二位,增长速度居全省第四位。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1.6亿元,减少3.1%;第二产业增加值118.6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106.2亿元,增长13.1%。
农业生产发展受损。1998年受特大洪涝灾害的袭击,大量农田水利设施遭到破坏,农作物绝收或减产。全市开展生产自救,把灾损减少到最低程度。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3.6亿元,仅比上年下降3.5%。在8种主要农产品中,产量比上年增加的有水产品、家禽出笼、麻类、茶叶;减少的有粮食、棉花、油料、生猪出栏。农林牧渔各业占农业总产值44.6%、1.8%、42%、11.6%。养殖业继续稳步发展,全年出栏肉猪632.62万头,水产品产量23.01万吨,分别居全省的第三位和第一位。
工业生产发展较快。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74.6亿元,比上年增长19.1%,绝对值居全省第二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4.3%,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6.2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206.5亿元,比上年增长16.4%。产成品存量减少1.7亿元,下降13%,产销基本平衡。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分别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16.5%。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1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基本建设21.1亿元,增长11.7%;更新改造16.1亿元,增长6.0%。全市房地产投资达到2.4亿元,增长24.8%。
交通、运输和邮政通信事业蓬勃发展。1998年末各种车辆拥有量为90643辆,民用运输船舶拥有量585艘。全年全社会完成旅客周转量394392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6.1%。体制改革给邮政通信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9亿元,较上年增长35.6%。
消费品市场逐步回升,物价稳中有降。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亿元,比上年增长7.6%,扣除物价下跌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0.4%。全市城乡集贸市场成交额达79.2亿元,比上年增长15.9%。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粮食价格止跌转稳,全年顺价销粮1亿公斤。1998年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下降2.5%,市场物价出现了近几年来的第一次降幅。
外贸进出口业艰难渡险,旅游业稳步发展。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强大冲击,市对外贸易连续6个月出口额下降。下半年形势有所好转。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9183万美元,较上年增长5.8%。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达到400.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4%;旅游总收入9.6亿元,增长5%;旅游创汇2100万美元,增长7.9%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金融逐步规范。全市完成财政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7.2%;财政支出15.9亿元,同比增长12.2%;支比收高5个百分点。金融部门规范管理,增强化解经营风险能力,全年各项存款余额142.2亿元,比年初增长11.2%。全市各项贷款余额200.8亿元,增长6.7%。
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有新的发展。全市年末拥有各类科研机构347个,全市市、县二级财政投入科技三项经费941万元,比上年增长18.8%,科技成果登记38项,科技成果鉴定26项,8项成果获科技新产品证明书,9项科技成果获省级科技进步奖,申请专利180件。教育全面实现“两基”达标,申办岳阳师范学院已通过评审。全市拥有高等院校2所,中等专业学校8所,职业中学85所,普通中学404所,小学3060所,幼儿园572所。各类普通教育在校人数93万人,向全国各类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12857人,增长10%。
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成效显著。全市拥有文化馆8个,艺术表演团体7个,公共图书馆7个,文物管理机构10个,电影放映机构572个。全年放映电影4.6万场次,观众人数1084万人次。文化创作大丰收,《弃花翎》获田汉、曹禺戏剧文学奖,《高处不胜寒》、《商海弄潮人》获中宣部“大地之光”征文一等奖,《扯纸画》、《腾飞》获省文化厅铜奖,大型花鼓戏《市长夫人》获“田汉大奖”。《岳阳晚报》、《洞庭之声报》双双超过6万份。全市拥有广播电台9座,电视台3座,电视转播和差转台41座,广播电台覆盖率达到93%,电视覆盖率达到95%。全民卫生意识进一步提高,城乡卫生院条件不断改善,大灾没有出现大的疫情。全年共举办运动会29次,参加比赛人数达1.5万人。全年获省以上比赛奖牌402块,其中金牌12块。
1999年,岳阳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改投资力度,国民经济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4.4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4.2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34.2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16.0亿元,增长11.1%。经济总量仍居全省第二,增长速度居全省第四位。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125.6亿元,比上年增长2.9%。农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优质高效农业得到较快发展。农产品常规品种播种面积进一步调减,优质水稻和玉米播种面积大量增加。全市优质稻播种面积达99.5千公顷,占水稻播种总面积的28.2%。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5千公顷,扩种11.6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244.4万吨,增长5.5%;油料产量11.6万吨,增长9.4%;水产品产量24.6万吨,增长7.0%。只有棉花和生猪出栏比上年减少。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市工业把改革与改组、改造与解困相结合,促进了工业生产的稳定增长。全年全社会工业总产值50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工业增加值118.1亿元,增长12.8%。全市49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33亿元,增长12.1%。工业结构调整迈出新的步伐,关闭、转产、整顿、改造了一批高耗能、高耗料、高污染、低产出的小企业。发电量、原油加工量、水泥、食用植物油、机械纸有所增长,化肥、糖、布有所减少。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75.1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国有投资50.7亿元,增长21.9%。在投资额中:基本建设投资27.2亿元,增长27.9%;更新改造投资18.6亿元,增长16.1%。房地产业继续升温,完成投资3.5亿元,增长41.5%。
交通和邮政通信发展较快。1999年末全市拥有各种车辆101697辆,民用船舶523艘。全年全社会完成旅客周转量344911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4.5%;其中铁路88397万人公里,增长13.2%,公路253285万人公里,增长14.8%,水运3229万人公里,增长38.1%;全社会货物周转量533300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3.3%。邮政通信事业超常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消费需求稳中趋升,物价总水平继续下降。1999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7亿元,比上年增长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剔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0.4%。全市城乡集市贸易市场已发展到215个,成交额达88.7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全年蔬菜上市总量为9430万公斤,增长4.1%,蔬菜产销实现了旺季不短、淡季不淡的良好态势。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下降2.1%。
外贸出口强劲增长,旅游业兴旺发达。1999年全市外贸出口总额838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4.6%;进口总额2005万美元,下降40.7%。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0391万美元,增长13.2%。全市实际利用外资8302万美元,增长43.1%。全年接待国内游客450.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5亿元,分别增长12.5%和30.2%。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金融运行正常。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6.5亿元,增长10.6%,增幅比上年上升了3.4个百分点,财政支出17.6亿元,增长10.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63.2亿元,比年初增长14.8%,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00.3亿元,比年初减少0.2%,全市各保险机构保费收入3.05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全年理赔款0.85亿元。
科技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拥有独立科研机构20个,民营科技企业128个,实施科技计划项目96项,其中列为国家级4项,省级23项。全年取得科技成果登记39项。获新产品证书8项,省科技进步奖12项,申请专利195件。1999年全市拥有各类学校3508所,其中普通高校由原来的3所专科学校批准合并升级为1所本科高校,结束了岳阳无本科大学的历史。
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文化创作喜获丰收,《改革如潮滚滚来》获“中华大地之光”三等奖,《摧不垮的大堤》、《大堤上的小红旗》获全国好新闻二等奖、省级一等奖,《高建成之歌》获省电视新闻三等奖。广播节目套数比上年增加2套,卫星地球站增加115个,广播电台覆盖率达到95.2%,电视覆盖率达到93.1%。《岳阳晚报》和《洞庭之声》期刊量分别达到4.8万份、5.6万份。全市拥有卫生机构325个。岳阳市一人民医院荣获“省级一级甲等医院”称号。在重大省级以上体育比赛中获得金牌16枚。全市城镇学生体育达标率为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