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历代对《岳阳楼记》的评价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7-07-24 12:00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散文的代表作,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技巧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它采用骈体和散文相结合,运用情景交融的传统手法,将记事、写景和议论镕于一炉,笔调流畅、语言清丽、文道和谐、立意高远,很快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第一时间对《岳阳楼记》作出评价的是当时两个文坛名宿,一个是尹洙,另一个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据陈师道《后山诗话》记载:“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尹师鲁读之曰:传奇体也。传奇,唐裴铏所著小说也。”另据尤焴《可斋杂稿》序说:“文正《岳阳楼记》,精切高古,而欧公犹不以文章许之。”尹洙说“传奇体也”,欧阳修认为《岳阳楼记》作为文章不值得称许,都持批评意见。历史学家对此有不同观点,有的甚至说欧公则是忌妒自己替滕子京所写的《偃虹堤记》比不上范公的《岳阳楼记》而故作姿态,这有失公允。要搞清楚、搞准这个问题,必须了解“北宋古文运动”和“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是其运动的领袖式人物,尹洙是其重要人物,范仲淹是这场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的提倡者,也是一员干将。他们三人是好朋友,不会有忌妒之心。欧阳修、尹洙对《岳阳楼记》不认同,完全是出于文学主张上的考量。欧阳修文学观以崇古文为主基调,摒弃文风靡丽的“西昆体”和“奇僻”有余、“浑淳”不够的“太学体”文风,提倡平实朴素的文风,主张文章要有用于当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的文章。以此对比《岳阳楼记》,它对岳阳楼重建不正面描写,写洞庭湖的景象跳出时空全凭借想象,大量用骈赋式笔法和抒情对话式语体,语言极尽华美与雕饰,与“诗文革新运动”背道而驰,这样的文章难道不是“传奇体也”,难道是好文章?但好文章是众口品评的,不朽文章是历史沉淀而来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从北宋开始就广为流传,北宋人王辟之说:“庆历中,滕子京谪守,治最为天下第一,政成,重修岳阳楼,属范文正作记,词极清丽,苏子美书石,邵竦撰额,亦皆一时精笔,也谓之四绝云。”元代修的《宋史》中云:“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明代孙绪认为,范仲淹《岳阳楼记》是模仿唐代吕温的《三堂记》而写成,不过比《三堂记》写得更好。
随着明、清、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更迭,论社会形态,也经封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主义三世的冲击,《岳阳楼记》穿云破雾,历久弥新。李佩英、王金娥《范仲淹忧乐观蕴涵的儒家思想浅析》一文谈到《岳阳楼记》,他们说:范仲淹的忧乐观内容博大精深,蕴涵了儒家文化的民本思想、忧患意识、入世精神,这些思想对现代人仍然有着十分重大的借鉴意义和价值。李存山写明了《岳阳楼记》的政治文化内涵,方健在《范仲淹的生平学术思想》一文中说,“仲淹在邓州迎来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创作高潮,其杰作《岳阳楼记》及许多诗文均写于邓州。”诸葛忆兵在《范仲淹研究》中说:“范仲淹散文中不乏名篇传世,其《岳阳楼记》堪称宋代散文的压卷之作。”周宗奇著《忧乐天下范仲淹》一书,最后结尾章名是《〈岳阳楼记〉一曲悲怆的命运之歌》,与屈原的《离骚》、柴可夫斯基的《悲怆》媲美。梁衡在《〈岳阳楼记〉留给我们的文化思考和政治财富》一文中给予高度评价:“《岳阳楼记》已经成为一份独特的历史遗产。从《古文观止》到解放以后历届的中学课本,常选不衰;从政界要人、学者教授到中小学生,无人不读、不背,这说明它仍有现实意义。归纳起来有三条:一是教我们怎样写文章,二是教我们怎样做人,三是教我们怎样做官。”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生命的写照,他一生倡导“先忧后乐”,也践行“先忧后乐”,为后人景仰。北宋欧阳修说:公少有大节,其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南宋朱熹称范仲淹:“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南宋吕中说:“先儒论本朝人物以仲淹为第一。观其所学,必忠孝为本。其所志,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有所为,必尽其力。”金末元好问在《范文正公画像赞》赞叹道:“文正范公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其材其量其忠,一身而备数器。在朝廷则又孔子所谓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间盖不一二见,非但为一代宗臣而已。”毛泽东在《讲堂录》中说:“有办事之人,有传教之人。前如诸葛武侯、范希文,后如孔、孟、朱、陆、王阳明等是也。宋韩、范并称,清曾、左并称。然韩、左办事之人也,范、曾办事而兼传教之人也。”
《岳阳楼记》诞生后,让岳阳楼走向中国,走向人们心灵,走向精神的圣殿。其一,形成永不衰竭的岳阳楼旅游观光文化热。登楼读记的人络绎不绝,以此为乐为荣,谈笑品评华美文意,“忧乐”二字铭记心头。作家余秋雨说:“游历一次,便是一次修身养性”。其二,形成了编纂著书热。范仲淹虽不属唐宋八大家之列,但他的《岳阳楼记》对于后世影响,却在八大家名文之上。南宋林之奇编选《观澜文集甲集》、吕祖谦编选《宋文鉴》、清康熙年间(1662—1722)收录《古文观止》、曾国藩编的《经史百家杂钞》,以及历代绝大多数优秀散文集都将《岳阳楼记》列为典范之作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这篇文章选入中学的教科书。梁衡编著的《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散文》,就把《岳阳楼记》列入其中。其三,形成了忧乐文化和忧乐精神。北宋,《岳阳楼记》中的“先忧后乐”之语,即被苏东坡等文人学士所倡导,用以劝诫,或引为立身做人的座右铭。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将《岳阳楼记》写成条幅,赠送友人共勉。今岳阳人把它归结为岳阳精神:“团结求索,先忧后乐”。这篇文章穿越历史,放出光芒,影响教育一代又一代人。刘少奇《论共产党员修养》将“先忧后乐”作为共产党人的修养准则予以强调。胡耀邦在例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时将“先忧后乐”列入三句名言中。2001年,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提出:“所有共产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开学典礼上讲话时说:“古人所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范仲淹提倡的“先忧后乐”思想,为自己也为后人的立身处世,构建了一个高卓的道德坐标。这是他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宝库的一块瑰宝。它激励着后世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廉洁自律、自强不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梦想而鞠躬尽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