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第三节 龙舟竞渡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03 12:00

龙舟竞渡古已有之,其起源众说纷纭。但通过龙舟竞渡纪念屈原,无疑是岳阳人民的创举。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楚国都城郢被秦国攻占,屈原自感救国无望,于农历五月初五在汨罗江下游的河泊潭怀沙自沉,以身殉国。沿岸群众闻讯后,纷纷引舟抢救。以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龙舟竞渡,祭奠屈原,相沿成俗。 

龙舟 龙舟竞渡,俗称“划龙船”。汨罗江畔的人民,为再现祖先当年抢救屈原的情景,习以“翘划子”临时装点成龙舟,参加竞渡。

    翘划子,又称“鱼划子”、“草划子”。一般长5~7米,宽约1.2米。参加竞渡前,在船身中部装一对翘杠,以绳索牵拉,使船头和船尾翘起,以减少行进中的阻力,故称“翘划子”。每艘船上配备桡手10~16人,加锣鼓手和棹手,一般不超过20人。

    进入清代,洞庭湖区已出现饰有龙头凤尾、专供竞渡的龙舟。这种龙舟在建造过程中,流传着很多有趣的习俗。

    送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一般由宗族祠堂组织建造龙舟,人们采用打“红包”的形式捐款造船,也有送猪、谷、菜的,统称“送红”,不硬性摊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造龙舟的任务改由集体承担,送红习俗不再流行。

    偷木 在汨罗一带,旧时有偷木造龙舟的习俗,特别是龙骨木要用偷来木料制作。因为人们以为偷盗者跑得快,用偷来的龙骨木造龙舟,划起来轻快,能在竞渡过中获胜。当了解谁家存有合适的木料时,便于夜晚选派4人前往,由2人抬起偷来的木料,往造船工地飞奔,另一人将一根红布条栓在木料中部,以祈求吉利。留下一人燃鞭炮给被盗人家报讯。主家得知家里的木料被偷去造龙舟,不仅不予追究,还认为是家里有龙气的好兆头,第二天左邻右舍也会前来道喜。

    建造 旧时打造龙舟,忌妇女观看,怕龙舟沾了阴气,会划到河底下去。动工后,连班操作,日夜不停,其寓意一是要快,二是要热闹、响亮。

    关头 新造龙舟下水前一天晚上,要举行“关头”仪式。宰杀一只雄鸡,将鸡血淋于船舱各个部位,称为“掩煞”,并行“开光”、“亮相”礼。然后在船上遍置油灯,通宵照明,俗称“亮墩”。这天晚上,男女老幼均可前来观看,派有专人通宵守护。

    赞龙头 龙舟下水前,船头必须指向上游。桡子整齐地摆在舱中。河滩上置一张供桌,插三根香,安放祭物,取下的龙头也供在桌上。先由木工领班向龙头磕头,并念赞词,再斩雄鸡,淋鸡血。然后,领班向船内船外撒饼干,称“撒饼”。这时,一善游泳者肩扛龙头,冲入水中,朝上游奋力游去。随后,众船员将龙舟推入江中,登舟起桡,尾随龙头追去,最后将龙头安放在龙舟头部。

    龙头 用樟木雕成。宽为一尺三寸三,上颌长一尺八寸三,或一尺零三;下颌比上颌三寸三分。舌子和眼球都安有弹簧,能够转动。开工雕琢之时,如有人走进雕匠工场,被视为好兆头,说这条龙舟在竞渡时定能取胜。

    龙头的喉部雕有一个小洞,上覆木盖,称为“口藏”,内装米粒,木炭、碎银、茶叶及书有龙舟建造时间、主持人姓名的红纸,还放有蝉蜕、勾藤、连翘。蝉蜕喻龙舟轻如蝉衣,勾藤喻龙头与船头紧密相连,连翘则寓意赛事连连得胜。

    龙头不仅是竞赛时的饰物,而且被人们视作神物。每当竞渡结束,母亲们就将孩子带到龙舟边,拔下几根“龙须”缠到孩子的手腕上,相传可以去瘟败毒,保其无恙无灾。

    凤尾 龙舟的尾部称为凤尾,用两根长3米、宽约4厘米的楠竹装点而成,上下班绘点点红斑。相传屈原投江后,其女儿、女婿奋力在江中抢救。两人整天坐在船尾,用竹片划水,手掌磨破了皮,斑斑血迹留在竹片上,最后竹片变成了龙舟的凤尾。

    桡子 即桨,用樟木或松木制成。全长110厘米,叶片长约40厘米,宽约18厘米。柄端的横棒称“桡头”。俗以多少皮桡子表示龙舟的大小,岳阳一般的龙舟多为34皮,最大48皮,最小16皮。

    招子 即舵,呈橹状。长约4~5米,行舟时提出水面,仅在调整方向时下水点拨。

朝庙 在汨罗江下游,每逢龙舟竞渡前,都要到玉笥山上的屈子祠内举行朝庙仪式,又称祭龙头。只有朝过庙的龙舟,才能参加当年的竞渡活动。新造龙舟下水前不朝庙,被视为是对屈原英灵的亵渎。

    朝庙的时间,一般定在农历五月初一,最迟不超过初三。新龙舟下水前的朝庙,不受这一限制。朝庙时,竞渡者划龙舟驶至玉笥山前上岸,由船长扛着从船头上取下的龙头走在前面,其他桡手肩杠桡子,带上供品,列队径至屈子祠中厅,将龙头置于香案中央,龙口朝外,然后摆上供品,点燃香烛,鸣放鞭炮,擂鼓敲钟。全体竞渡人员向神龛上的屈原牌位下跪、磕头,再将带来的对联张贴在神龛的两侧。祠内主持给龙头“披红”、“点睛”后,由船长肩扛龙头,率队进入后厅,向屈原雕像致敬。然后返回江边,一齐跳入水中,将龙头清洗干净。接着,大家在江中游泳,称“洗端阳澡”,据说可消灾化难,祛病延年。澡毕登舟,将龙头重新安置在船头,朝庙仪式才告结束。

竞渡 汨罗江龙舟竞渡活动,一般从农历四月二十四日开始,五月五日达到高潮。汩罗市长乐镇一带看重大端午,因而在五月十五日也有举行赛事的。沿岸的平江县城、浯口镇、长乐镇、新市镇、河市镇、营田镇等地均是历史上的竞渡热点。其他县市,各利用附近江湖进行赛事活动。

    龙舟下水比赛前,不少地方要在龙舟的外侧面和底面抹些润滑物,以图减少水流对船体的阻力,称为“抹油”。汨罗人以猪油或菜油搅拌大蒜籽,把船底擦得精光透亮;湘阴人习用雄黄菜籽油;华容人则打上300个鸭蛋,用蛋清擦抹;各有绝招,用意相同。

    龙船非竞赛习俗还有“划太平桡子”、“称船”、“挂红”、“抢红”等。龙舟在江上闲游,叫“划太平桡子”。停在江心插满各色彩旗的船叫“称船”。参赛龙舟划人竞渡途中,外嫁沿岸地带的妇女为表示对娘家的尊敬,通常在河边竖一竹竿,上系红绸飘带和鞭炮,待娘家的龙舟划近时,燃炮祝贺。受贺龙船下桡划水靠岸,以示回敬。迎接龙舟的户主以包子、粽子、香烟之类相赠,并取下红绸飘带,系在船头上,称“挂红”。也有其他龙舟赶来抢夺竹竿上所挂红绸飘带的,如得手,则系于船头,扬长而去,但不接受馈赠,称作“抢红”。

    龙舟竞渡的方式,一般有三种:一为“并船”,即为两船并行时,甲方棹子手对乙方棹子手大喊:“并一船!”若对方响应,则应答“来!”即为赛事开始。二为“闷船”,即不声不响地开赛。江中划太平桡子的前后两只船,后船暗示部分桡手偷偷赶上去,等两船交行时,全体桡手一齐下桡,奋力前划。前船船员见状,立即响应,展开竞渡。三为正式比赛,通常预先划定起点和终点,待信号弹升空后一齐下桡,各行其道,奋棹争先。

    评定胜负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包龙头”,即胜船从负船头包抄而过;二是以船或舱的长度计算,称“快几船”或“快几舱”;三是按赛程计耗时。胜负乃竞渡大事,旧时有‘‘宁愿荒废一年田,不愿输掉一年船”之谚。获胜者兴高采烈,通常将桡子高高举起,俗称“晒桡”,并鸣炮庆贺。败北则被认为是奇耻大辱,往往在五月十五日大端阳出舟邀战,以示不甘屈辱。

    岳阳人民对龙舟竞渡情有独钟。每逢端午佳节来临,农民都不下田劳动,纷纷前往江河岸边,观看龙舟竞渡。在汨罗江畔。端阳看龙舟的人讲究穿白竹布衣服,女性还爱在头上插几朵栀子花。竞渡中,龙舟和彩船上的人不时往江中丢下粽子和糖果,这些,或许就是旧志所说的“屈原遗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