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第一节 居民可支配收入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03 12:00

    清末,县府职官实行品位工资制。正七品知县年俸白银540两,年养廉银800两。教谕、训导年俸白银各40两,典史、主簿、巡检各37.5两;年养廉银80两。其下属及雇员无固定工资,薪俸由雇员与雇主商定给付。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东亚商报》记载,岳州木工、瓦工、石工每天工钱160文(自己办食)。当时每升米价为30文,一名雇工每日所得3~5升(每升0.75公斤)。宣统年间,县知事年俸银加养廉银为369.1两,比巡丁年俸高百余倍。
    民国元年,县衙知事月俸190元银元,最少的丁役只有几元。一般中小商贩和手工业者收入更少,仅能养家糊口。城镇官僚.大商号老板,收入高于一般职员10倍~100多倍。抗日战争后期,法币严重贬值,薪俸大多突破最高等级限额。民国34年,县长月支3 8万元,主任秘书2万元,秘书、科长1.6万元,督学、技士、统计员、指导员1.2万元,一般职员0.65~1.1万元。37年11月,改以金圆券支付工资,乡镇公所员丁月薪25~150元不等。教职员薪俸有拿货币的,有拿实物的,也有两者兼有的。县政府规定各中心国立学校校长每期薪谷18石,教务主任17石,教员16石,校工7石,另有津贴;县立初级中学校长月薪200元金圆券,教务、训育、事务主任月薪140元金圆券,教务员、训育员、事务员、出纳员和校医月薪100元金圆券。蒙师、塾师的薪俸由馆东和义学会与之面议。私立小学教员薪俸与国立学校教员待遇基本相似。工商行号雇佣员工的薪金,凭业主支付,无统一标准。30年,平江黄金矿矿工月薪3.9元银元(1银元折合铜元600个),而当时军粮每担15元银元。湘阴县新市镇德记饭店职工月薪最高12元银元,最低2元银元。
    农村大地主年收租谷数百石至上千石,中小地主为几十石至百多石。富农收入相当于一般中小地主水平,中农基本自食其力,勉强维持温饱。占农村人口50%的贫雇农,终年辛劳,果实大部分为地主掠夺,贫农交租后,所剩无几,寅支卯粮,雇农仅能糊口,无以养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分别实行供给制和薪金制。以大米市斤为计算单位,按等级折款或折合实物发给本人。县级干部每月大米175~200公斤,科(区)级150~175公斤,科员125~150公斤,勤杂人员90~100公斤,其他人员比照上述标准执行。城镇居民年收入在20元左右,农村居民年收人在30元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1950年为28元,1951年为30元。
    1952年,农村开始合作化,后成立初级社、高级社。城镇劳动力得到安置。是年8月职工评薪定级,开始实行工资分。供给制和薪金制统一用工资分作计算单位,每一工资分的分值由大米0.5公斤、龙头细布0.13尺、植物油0.0125斤、盐0.0125斤、煤(湘水白煤)1公斤,按当月门市零售价格折合货币,发给职工。1957年,城市居民收入增至77元,农村居民收入增至38 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至41元。
    1958年后,由于片面强调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造成生产上的瞎指挥和不切实际的“放卫星、创高产”的浮夸,农村经济连续4年下降,城乡居民生活进入困难时期。1961年,粮食产量比1957年下降30.7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降至37元。人均国民收入71.9元,比1957年下降29.23%。直到1965年,人均国民收入才恢复到1957年的水平。
    1962~197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5元增至111元,年均增加2.7元。城镇居民收人从240元增至405元,年均增加9.7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从47元增至81元,年均增加2元。
    中共十一届二中全会后,农村经济迅速振兴。至1984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301元,共增加220元,年均递增24.5%。企业开始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合营企业、外资企业、个体企业等蓬勃发展,城镇居民收人增至659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额城镇与农村的差距不大,只高15.4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笔345元,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80年代后期。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农业市场风险增强,农产品虽多次提价,但工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越拉越大,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远低于城市居民人均收入:至1999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至2871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至2181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至5764元,域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额是农村的1.72倍。

1950~1999年岳阳市城乡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单位:元

城镇居民
可支配
收入
农村居民
可支配
收入
城乡居民
可支配
收入
 
城镇居民
可支配
收入
农村居民
可支配
收入
城乡居民
可支配
收入
1950 20 29 28 1975 293 67 87
1951 20 31 30 1976 320 70 92
1952 34 32 32 1977 331 65 89
1953 40 33 33 1978 405 81 111
1954 34 24 25 1979 426 100 134
1955 46 36 37 1980 515 94 140
1956 61 38 40 1981 528 114 161
1957 77 38 41 1982 566 235 272
1958 93 40 45 1983 602 250 290
1959 115 37 45 1984 659 301 345
1960 143 36 46 1985 785 395 445
1961 160 37 49 1986 938 457 520
1962 240 47 65 1987 1053 487 565
1963 224 48 64 1988 968 527 590
1964 217 48 60 1989 1106 603 678
1965 217 54 69 1990 1277 748 827
1966 244 67 82 1991 1340 734 827
1967 253 68 84 1992 1864 821 986
1968 259 68 80 1993 2570 943 1209
1969 258 64 81 1994 3549 1349 1734
1970 230 65 80 1995 4341 1623 2109
1971 247 78 93 1996 4840 1779 2336
1972 274 72 89 1997 5146 2078 2647
1973 283 68 87 1998 5123 2071 2646
1974 291 75 94 1999 5764 2181 2871
    至1996年,岳阳市市区小康水平完成值为91.76分,整体达到小康标准.提前4年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到2000年末国民经济翻两番、国内生产总值人均达到800美元,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农村1999年小康值为83.91分,未达到达标分值。

1996年岳阳市市区小康水平达标情况
  单位 年值 小康标准 权重 达标分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元(1990年价) 9251 6000 12 12
第三产业增加比重 % 40.7 40 7 7
人均实际收入 元(1990年价) 2549 2400 15 15
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平方米 20.1 12 10 10
日人均蛋白质摄入量 82 75 5 5
恩格尔系数 % 49.1 50 7 7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 70 70 5 5
中学入学率 % 95 90 7 7
电视机普及率 % 100 100 5 5
文化教育娱乐支出比重 % 11 16 7 4.8
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障程度 % 94.5 95 7 6.96
人均绿地面积 平方米 9.41 9 7 7
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 55 <20 6 0

      100 9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