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卷总述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10 12:00
一
自古以来,境内广泛流传,延绵不绝的体育活动首推武艺,如十八般兵器、拳腿工夫,其次为角力、奔跑、跳跃、投掷、牵钩、划船、嬉水等。结合时令、节日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是民间的传统习俗。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五月初五,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殉国,沿岸群众闻讯后,纷纷引舟抢救。以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龙舟竞渡,祭奠屈原,至今已有2000余年。春节期间玩龙舞狮,元宵节玩花灯,三月三踏青,九月九重阳登高以及春分前后放风筝等民间体育活动。这些活动在群众中虽是自发流传,但起到一定的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作用。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城陵矶设置海关。外国海员、水兵在境内开展足球、田径等体育活动。随后外国传教士纷纷入岳,西方教会设立的盘湖书院、贞信女校均开设体育课,足球、排球、乒乓球运动和竞走、体操、赛跑等活动相继传入,西方体育传入岳阳。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后,各级各类学校均开设体操科,教学内容以日本兵式操和徒手操为主。民国11年,改体操科为体育课。清末、民国期间的体育活动大多在各类学校中开展,有组织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很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群众体育逐步开展。1952年,在干部、职工和学生中开展“工间操”和“课间操”活动。1955~1958年,实施《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至1958年底,境内达《劳卫制》各级标准的有1万多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体育活动受到较大影响。在农村除搞一些民兵军体活动以外,武术、龙舟竞赛等均遭冲击;学校停课闹革命,体育教师改行转业,体育机构撤销。1972年,境内体育活动开始恢复。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岳阳地、市体委坚持贯彻体育事业“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加强对群众性体育活动的领导。相继成立老年人、伤残人、农民及武术、篮球、龙舟、门球等体育协会。1995年始,认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群众体育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
职工体育以创建先进社区为主要内容,开展评比健康文明之家、健康文明公民和最佳健身场所活动。全市厂矿、农场、企业建立体育机构289个,大中型厂矿单位的职工体育均有组织、有计划、有专干、有队伍、有场地,经常开展活动。
农村体育以创建全国体育先进县、先进乡镇为主要内容,坚持因地制宜,小型多样,利用节假日和农闲季节开展活动。1987年、1992年,汨罗市、岳阳县先后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
学校体育认真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坚持“两课”、“两操”、“两活动”,发展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999年,全市中小学有体育教师5626人,其中高级教师职称14人,中级职称689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标准达标实施面为95%,达标合格率中学为85%,小学为80%。
“九五”期间,全市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以每年全民健身节为主要内容,全市开展活动达2000余次。全市有老年运动队近300个,参加锻炼的人数约占全市老年人总数的30%。涌现了一批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伤残人体育竞赛成绩处于全省先进行列。
二
岳阳竞技体育由弱到强,清末至民国时期共举行17届全省运动会,岳阳县、湘阴县、平江县分别参加了第7、10、11、12、13、15、16、17届比赛,参赛运动员共计168人,获名次10个,其中田径金牌6枚,银牌3枚,篮球获第六名。民国时期举办过6届华中(含湘、鄂、赣、皖)运动会,岳阳县运动员杨向华在第五届华中运动会上获男子1500米跑金牌1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9~1996年先后举行第1~8届省运动会,1988~1999年先后举行第1~3届省青运会。岳阳地、市代表队参加第3~8届省运会、1~3届青运会,共获金牌167枚、银牌161枚、铜牌163枚。1982年,第五届省运会岳阳代表团团体总分排名第十四位;1986年第六届省运会排第十位(14个代表团);1990年第七届省运会排第五位(金牌第三位);1996年第八届省运会排第七位(金牌第五位)。1959~1997年举行的1~8届全国运动会,岳阳籍运动员共获金牌3枚、银牌7枚、铜牌3枚;1974~1998年先后举行的7~13届亚洲运动会,岳阳有赵璧龙、杨志中、谢斌、文艳芳、王新强等人参加水球、摔跤、皮划艇等比赛共获5枚金牌(团体项目1人算1枚)、1枚银牌、1个第四名。赵璧龙在第23届奥运会上获水球(主力队员之一)第九名,杨志中在第24届奥运会上获48公斤级古典式摔跤第七名,文艳芳在第25届奥运会上获皮划艇第五名,周湘荣在第九届残奥会上获100米仰泳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
三
清末民国时期,政府未设置体育行政机构。民国20年,境内成立精武体育会岳阳分会(后改岳阳国术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1964年,各县设立体育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体委)。1964年11月,岳阳地区体委正式成立。1972~1984年,各县业余体校和基层体协以及部分单项体育协会相继建立。到1999年底,全市成立武术、门球、龙舟、钓鱼、围棋、篮球等15个单项协会。这些协会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培养了一大批群众体育工作骨干。各级体校选拔、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体育后备人才。至1999年,经各级体育部门批准,岳阳市有等级运动员602名,向省级以上体工队和体校输送体育专业人才138名。此外,还培养了一批国际级、国家级裁判员和高级教练员。
1949年以前,除岳阳县东门操坪有一小运动场和学校的一些简易场地外,再没有其他体育场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体育场馆得到较快的发展。1950~1999年,全市共新建、改建体育场馆14259个,为全民健身、业余训练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可靠的保证。